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百年大變局:變什么(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對于百年大變局,人們特別關注的是權勢(power)的變化,或者說是轉移。權勢,英文是power,蘊含的主要詞義是力量、影響力,用在個人表明強勢,用在國家意味著強大。
  讓我們從個人的角度觀察權勢的轉移。權勢主要以財富為基礎,自從工業化以來,財富向個人集中的趨勢就越來越明顯。在新的大變局中,財富向個人集聚體現出新的特征:其一,快速向那些抓住新機遇的少數精英集聚;其二,在新興領域集聚的速度最快、規模最大;其三,集聚超越國家,在世界范圍進行。其結果,少數人擁有的財富數額越來越大,富可敵國,且在新興領域,如網絡、知識產權、大數據等方面擁有掌控地位,雇員達幾十萬,甚至數百萬之眾,分布在許多國家。
  據統計,2018年,全球26位最富的人所擁有的財富為38億貧窮人的一倍,億萬富豪每天增加的財富多達25億美元。在美國,0.1%的富豪擁有美國25%的財富,1%的富豪擁有40%的財富,比如,亞馬遜老總貝索斯所擁有的財富高達1120億美元。就世界范圍而言,目前1%的人掌控了50%的財富,預計到2030年,這個比例會提升到65%。
  值得注意的是,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財富積累向個人集聚的速度最快。2018年,在全球新增的億萬富豪中,多數在新興經濟體,1/2在中國。不過,與傳統的財富集聚不同,其突出的特點是,絕大多數新富豪的財富增長并不是靠繼承,不是靠強奪,而是靠抓住新機遇,靠技術創新。比如,在中國新增的富豪中,97%靠白手起家,1/3靠創新,而且,就年齡結構來看,大多為年輕人。
  財富向少數人傾斜,由國家向個人傾斜,在此情況下,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一國財富總量的增加并不必然帶來公民財富的普遍增加,在富豪財富積累加速的情況下,很多人的財富卻會縮水,并可能會滑落到下層。另一方面,本來強勢的政府會因新技術,特別是網絡、大數據、智能化的快速發展而變得“失能”,對增量財富的再分配能力下降。技術積累比勞動積累更快,比爾·蓋茨早就提出,政府應該對機器人征稅,也有人提出應該對所有能帶來增值的“非人勞動者”征稅。
  在此情況下,社會權勢的結構出現大的變化,一則,少數人對社會生活產生越來越大的導向力,對政治與政策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力;二則,作為社會穩定基石的所謂中產階級人群地位動搖,影響力下降;三則,被排擠到社會底層的人群走向“民粹主義”,極端勢力上升。而那些掌控巨額財富的富豪通過“國際化”的方式(免稅島、多國護照等),成為不受政府管理的“超級人”,他們運籌帷幄,進退有方。而普通民眾出于對現行社會政治的不滿,往往采取 “非理性”的選擇,讓極具個性的“政治黑馬”上位,比如,從未有過從政經驗的商人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靠出演反腐人物的演員澤連斯基當選烏克蘭總統,等等。
  新科技革命導致經濟運行方式、就業結構、生活方式等發生重大與快速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工作會被智能機器人替代。新的變局勢不可擋,盡管對其帶來的后果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但有些已經初露端倪。比如,大數據成為經濟、社會的重要基礎構成,擁有者的權勢掌控力與影響力可以變得超乎尋常,由此推動經濟、政治、社會、思想、文化等的巨大變革。
  如果僅順著這種思維去分析,未來的世界將是非??膳碌?。新時代似乎需要有新的思維方式與認知。比如,有人認為,盡管未來財富趨于集中,但財富擁有的方式與含義發生巨大變化,財富大多是存在于股市、債市的“虛擬資產”,是數字化的“社會資本”,依托社會的支撐,在很大程度上說,是一種“個人財富的社會化”。如果失去社會支持,大量財富可能會“頃刻化為烏有”。傳統工業化創造的是集聚化的社會結構,而新變局創造的是離散化的社會結構,在此情況下,少數富豪并不能掌控多樣、離散與變換的“公民社會”。有人認為,新經濟創造的是一種“協作網絡”,依賴開放、創新、互動與分享。故此,新時代的財富集聚特性與以往有著巨大的差別。
  盡管如此,新變局所帶來的挑戰仍是嚴峻的。比如,傳統的就業方式發生轉變,對大多數人而言,是如何不被新的發展所拋棄,如何能夠分享新發展的成果。對于政府而言,是如何建立適應新變局的政策與管理方式,如何找到解決財富積累兩極(財富擁有者和社會公眾)化問題的“兩全其美”的新政策。 (待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90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