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賞什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高中詩歌鑒賞是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往往難以入手,得分偏少?,F在就粗淺的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一、審要素
1、審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包含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寫作內容、感情基調,甚至主要內容.
2、審作者。孟子曾說,要真正理解一篇文章,必須認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三觀,就是所謂的“知人論世”。(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這就需要我們在讀詩歌的時候,仔細審視詩歌的作者,這樣可以更為準確地把握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
3、審注釋。古詩歌畢竟距離我們有很長一段時間,有些詩句或詞語,我們不一定能懂,而且在考試那樣短促的時間內想要一目了然,不現實,因此,如果詩歌的后面有注釋,同學們一定要仔細審視,因為這對我們準確理解讀懂詩歌是很關鍵的,而且還有可能是解題的線索。
二、定類型。
從詩歌內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①送別類。以抒發離情為主。②懷古類。以抒發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或表達昔盛今衰的感嘆之情為主。③思鄉懷人類。表達對家鄉或親人思念為主。④戰爭或邊塞類。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對和平向往或對國家的忠勇之情為主。⑤閑適類。表達清閑恬淡心情或對田園、隱居生活向往之情為主。⑥借景抒情類。借景物表達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體現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質為主。⑦托物言志類。托物顯示自己的高潔品質或抒發懷才不遇的傷感之情為主。⑧愛情類。⑨民生類。抒發對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為主。
三、析意象
詩歌鑒賞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正確把握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即詩歌中所描寫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詩歌當中許多的意象都是有它們各自的喻意的。雖然這種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當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數情況之下卻是有其共通之處的因此我將詩歌當中較常出現的意象的喻意給學生們做了一個小結,作為一種詩歌鑒賞必須積累的知識進行歸納。比如說梅的清高芳潔、傲雪凌霜、堅強、不屈不撓;蘭。荷的高潔;笛聲的思鄉懷遠;竹的氣節、勁健、積極向上;菊的高潔、脫俗、隱逸;松的堅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別懷遠;梧桐的凄涼、悲傷;桃花的美人之喻;楊花的離散、漂泊之意;杜鵑的凄涼哀傷、有歸家之意;牡丹的富貴、美好;禾黍代表國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鳥往往與男女戀情與婚嫁有關;鸞鳥、鳳凰喻忠臣、賢士;鷓鴣、寒蟬喻離愁別緒、羈旅傷感之情;鴻雁借指書信,也表思鄉之情;鴻鵠駿馬大鵬喻志向遠大之人;月喻思鄉懷遠;飛星傳恨;日落、夕陽、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暫,時光飛逝;灞橋易水多懷送別有關。
四、賞技巧
分析古典詩歌的寫作技巧一般側重于從以下方面進行,體會各種修辭方法的作用;分析詩歌采用的表達方式;分析詩歌的結構技巧;分析其他寫作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借代、擬人、對偶、夸張、鋪陳、反復、頂針、襯托、反問(賦比興、象征)
2)表達方式:敘述、描述、議論、抒情。描寫方式:動靜結合,虛實結合 | 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結構技巧: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過渡、鋪墊、伏筆。
4)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想、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想象、聯想、照應、托物言志、語序倒置等.
5)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這樣多角度入手,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賞析詩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2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