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關于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高中語文課堂上,創新詩歌鑒賞教學既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高考的考查要求,更是現實狀況教學需求。當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詩歌鑒賞方法,將從中積累更多詩歌基本知識,學習到一些詩歌鑒賞規律,擁有一定詩歌表達能力。語文,是一門讀寫并重的科目。要想讓學生讀出真感受,需給學生創造良好詩歌鑒賞氛圍。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37-01
  現階段,詩歌鑒賞教學仍然存在著某些不足之處,將大部分精力浪費在了說教上,不注重給學生創造讀、品、悟詩歌體驗機會。同時,詩歌鑒賞中模式化現象比較嚴重,學生無法從詞義、詩歌結構的講解中體會到詩歌美感,難以在機械的、沉悶的詩歌教學氛圍下積累一些詩歌鑒賞經驗,要積極改變這一種詩歌鑒賞教學方法。
  一、教學策略一:感知朗讀
  在語文課堂上,引導學生以多種方式對詩歌展開朗讀,利于學生初步體會詩歌的音樂美,品味詩歌語言獨特性。語文教材中的詩歌內容,都有一定抒情性和音樂性。所謂音樂性,是指大多數詩歌讀起來節奏感都比較強。朗讀是感知詩歌、鑒賞詩歌的有效途徑。它作為一種外化的語言形式,有輕聲細讀、默讀、大聲朗讀、唱誦等多種形式,可幫助學生感知詩歌語音、語意,為詩歌鑒賞做好鋪墊。但是,在學生通過朗讀感知詩歌內容時,要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注意觀察學生的語調、語氣、停頓等等,以保證學生以正確的朗讀方式完成詩歌鑒賞任務。
  例如,在《再別康橋》詩歌朗讀階段,可先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徐濤朗誦的詩歌片段。通過聽讀詩歌,鑒賞其旋律感,感受讀到“悄悄”、“輕輕”等疊詞時的輕盈節奏,掌握到一些誦讀方法。比如讀到“我”時,要停頓;讀到“正如”等詞語時,要保證連續性。當學生學會了誦讀技巧以后,再提問學生:“聽讀詩歌時,你有什么情感體驗?我們應該帶著什么樣的情感去讀詩歌呢?”鼓勵學生針對問題展開討論。接著,為學生總結誦讀時要把握好惆悵、惜別情感,要以輕柔、和諧的節奏誦讀,要保持語調舒緩、低沉。然后,開始組織學生自由朗讀詩歌,在美讀過程中揣摩詩歌意境,鑒賞詩歌節奏美。
  二、教學策略二:抓住意象
  意象,作為詩歌的基本元素,是必不可少的。在引導學生鑒賞詩歌時,要注意采取提煉意象教學法。首先,指導學生對詩歌中關鍵詞展開分析,再通過分析關鍵詞提取物象。遇到由各種物象組合成意象的詩歌時,為學生提供相同類型詩歌,鍛煉學生通過詩歌對比構成畫境。最終在“情景交融”氛圍下,總結出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意,真正實現對詩歌內層的鑒賞。意象,承載著詩人的情感內涵。在帶領學生鑒賞詩歌時,要抓好詩歌意象內涵,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詩歌鑒賞學習氛圍,讓他們詩歌鑒賞能力得到較好的訓練。
  例如,在《聲聲慢》古典詩歌鑒賞階段,可先帶領學生分析詩歌中的關鍵詞。包括酒、風、雁、細雨、梧桐、黃花等等。這些物象,組合成了本首詩歌意象。其中,在“酒”這個關鍵詞分析時,可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關于酒的詩句?”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學生們會聯想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潦倒新停濁酒杯”等詩句,并從中體悟到酒主要是主要表達作者的憂愁。接著,可再請學生說一說對詩歌中“淡酒”這個意象的了解,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說出不是酒味淡而是哀愁重的意象感受。分析完酒這個意象以后,帶領學生逐一分析詩歌中其他意象,回顧關于秋風等意象的詩句描寫,透過意象,鑒賞詩歌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悲痛哀愁。
  三、教學策略三:還原詩境
  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詩歌都會有一定想象空間。所以,在詩歌教學時,可采取想象還原教學法引導學生鑒賞詩歌。當學生身處于詩境當中,將更容易理解詩人所思所想,甚至會把自己想象為詩人,深入感知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還原詩境,不僅能夠實現對詩歌內容的深度賞析,還能夠避免出現詩歌鑒賞偏差情況,真正走進詩人內心世界。語文課堂上,指導學生運用自己想象力彌補詩歌畫面的缺失十分重要,要把握好這一種詩歌鑒賞方法,讓學生學好詩歌,領悟更多詩歌內涵。
  例如,在《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古典詩歌賞析階段,可先為學生介紹《景定建康志》中對賞心亭的記載。接著,請學生們一邊誦讀,一邊想象詞的上片對遼遠空闊江水、山景、落日等的描寫。在學生想象氣勢雄渾、境界壯闊的江水時,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直觀呈現第一句所描繪的壯闊之景。在學生想象山景時,請學生深入分析其中“愁”和“恨”所表達的含義,再進入情境之中,深入體會作者的苦悶心情,體悟作者無心賞景的憂愁。在學生想象落日之景時,可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讓學生構思落日余暉照應樓頭,游子孤獨佇立著的畫面,還原詩境,從中體會詩歌中的愁與恨。
  四、教學策略四:詩歌創作
  在詩歌鑒賞教學中,可引導學生針對詩歌內容展開創作。詩歌創作階段,不僅利于學生加深對詩歌的鑒賞,還能夠達到學以致用詩歌學習效果。對于學生詩歌創作活動的安排,可通過填詞補句、模仿寫作、意象練習、整體寫作、自由寫作、分享互補等方式來進行。其中,填詞補句寫作練習最為簡單,可要求學生填出詩歌關鍵字詞,以通過簡單創作達到鑒賞目的。模仿寫作,可訓練學生參照詩歌中比喻、擬人、反復等句子,模仿寫出一些單句。
  例如,在《醉花陰》古典詩歌鑒賞階段,可先帶領學生走近李清照,為學生介紹李清照作品和文詞絕妙之處。同時,向學生闡述這首詞是李清照婚后不久創作的。接著,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進行詩歌朗讀,討論、概括詩歌內容,總結出這首詩歌的寂寞、憂郁感情基調。然后,引導學生鑒賞詩歌的上闋和下闋。當學生透徹分析完詩歌中“愁”這個關鍵點,理解了“情深深,愁濃濃”情境以后,為學生布置一個自由創作任務。詩歌創作活動中,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展開想象,寫出這首詩歌所描繪的內容,可以是散文形式,也可以使現代詩歌形式。通過詩歌創作,學生們將進一步實現對古詩詞的鑒賞。
  結論
  高效的詩歌鑒賞教學,更利于讓學生感受詩歌中所蘊含的愛國情懷等情趣,陶冶學生心靈,讓學生獲得更多對人生的感悟。同時,抓住詩歌的意象和詩境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展開更為深入的鑒賞,再通過詩歌創作,真正體悟其整體意境。
  參考文獻
  [1]李勇.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策略探討[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5):70-70.
  [2]羅艷鋒.淺析高中語文詩歌鑒賞中困境及其解決方法[J].科教文匯,2018(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79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