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美育對策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詩歌文學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寶庫,其中蘊含的不僅是歷代中國人的智慧精華,更是我國高中學生對美的感知的重要材料之一,也是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認知途徑之一。詩歌以其獨特的韻味和美育精神徜徉于文化世界的海洋,它所發生的效用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學生們的情操,還能使其對什么是“真善美”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啟發學生們產生相對正確的思想觀念,從而提高他們的人文素質。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的美育精神,并提出有所裨益的對策,以充分發揮美育特質。
關鍵詞:詩歌教學 美育對策 高中語文
我國的詩歌文學以其獨特的文化功用屹立于語文學科的知識高地之一,它以其所具有的語言魅力、飽和的情緒、美育的感發等文化特點促使人們對它的關注度相對頗高。詩歌中所蘊涵的美育感發力量不容忽視,我們的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應充分重視這種力量的發掘與應用,以引發學生相對深入的思考以及對美的認知,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審美能力,最終使學生以一種全新的視角看待語文學科知識技能的學習,不僅切實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并給予他們以美的享受。
一、高中語文詩歌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ㄒ唬┙┗慕虒W方式以及對詩歌的教育效用認識不足
現今,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存在相對落后的教學思想,以致于教師經常性的用一種“朗讀、背誦、默寫”的教學方式。而這樣傳統的教學方式更體現在詩歌文學的教學中,相對僵化的教學方式,不僅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會使部分學生錯誤的認為學習語文知識就是“死記硬背”。這樣的教學效果既達不到學校的教學要求,更加會使學生領會不到語文學科的文化魅力以及詩歌文學的語言魅力,致使學生以一種應付的學習心態去對待語文學科的學習。而這種不良現象的發生基本是因為部分教師錯誤的教育思想而導致,以及對詩歌的教育效用有所認識不足而引發。
?。ǘ┖鲆曉姼璧拿烙刭|以及對美育的發掘與應用的不足
在日常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有一部分語文教師因為自身文化素質的缺乏從而導致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詩歌文學的美育特質與精神,更加致使他們在詩歌文學中對美育的發掘不足以及應用上的不足,從而導致了詩歌文學的教學形同虛設。
(三)高中語文教材中詩歌相對偏少以及教師對詩歌內容的講解不夠透徹
我國的高中語文教師在詩歌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詩歌教學素材不夠、對詩歌美育的發掘與應用也相對不足的狀況。另外,詩歌文學是一項綜合性強的語言藝術,越多的經典詩歌素材,越多的詩歌內容與形式,就越能相對完美的發掘出詩歌的美育特質,以及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強化和對詩歌語言藝術的融會貫通,從而提升個人的文學境界與文化感知力量。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在詩歌教學的過程中,對詩歌內容只是泛泛講解,對內容中所隱藏的深層含義與美育意境也沒有做更詳細的解說,致使學生“好讀書不求甚解”,不僅理解不到詩歌作者真正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更加體會不到詩歌的美育精神,從而喪失學習詩歌文學的樂趣。
二、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美育對策
(一)重視詩歌的文學地位與教育效用,改善詩歌教學方式
目前我國的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在日常的詩歌教學中,還存在著落后的思想觀念,即對詩歌的文學地位與教育效用認識不足,致使他們還在用相對傳統的教學方式去應付應試教育。“高分低能”是應試教育中所存在的一種較為普遍的教育現象,只有正確轉變思想觀念,注重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才是當下最應實踐的教育宗旨。詩歌文學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體現了其文化的傳播廣度。在多數的古代詩歌中,詩歌可以通過演唱的表達方式來進行文學內容的傳播與詮釋,譬如《詩經》《楚辭》《樂府詩集》《新樂府》等等。因此,教師可通過對詩歌的譜曲同時讓學生以演唱的方式來進行學習與領會,不僅會使詩歌的傳唱度以及傳播廣度相對較廣從而強化全體學生的課堂記憶,還會使學生在演唱詩歌的過程中啟發詩歌本身意境從而深度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強化了學生對美的感知,更會激發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
(二)發掘詩歌美育特質并應用
首先應加強語文教師的個人文化素養,尤其是對詩歌的理解能力以及豐富的詩歌文化內涵。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通過與其他語文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詩歌優秀經驗,或者通過網絡文化平臺學習豐富的詩歌文化內涵;此外,還可在各大詩歌論壇與詩詞大家們上交流優秀的詩歌學習經驗與心得體會,對于理解有誤的地方,要及時改正與記錄,以防誤人子弟。
教師在詩歌教學中,要注意盡量表現出詩歌的獨特聲韻與圈點出底蘊深厚的靈活文字以及詮釋出婉轉深沉的文學表達手法,給學生一種美的感知與享受,并讓學生們各抒己見以表達各自的思想觀點,從而深化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課堂意義。
?。ㄈ┱n外經典詩歌讀物充實詩歌教學素材和強化詩歌內容的講解
對于詩歌教學而言,因為教材上詩歌素材的缺乏,致使詩歌教學陷于瓶頸的境地,即對詩歌文學美育特質的發掘不夠以及對詩歌藝術的講解不夠充分。為了完善詩歌教學,為了充分展現詩歌文學的文化魅力,教師可充分搜集多類型的課外經典詩歌讀物,并利用課內或課外時間對學生以美的啟發,使學生學會欣賞詩歌,提升審美能力,從而激發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教師還應通過對詩歌內容的充分講解以使學生充分理解詩歌的中心思想及其語言藝術魅力,并了解詩歌的聲韻特點,領會詩歌的美學意境,知曉詩歌的文學價值和認識詩歌的靈活性語言藝術,從而加深學生對詩歌文學藝術的理解以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結語
詩歌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傳統教學方式上的缺點和不足,及時的轉變思想觀念以改善教學方式,使學生以一種全新的角度領略詩歌文學的美妙與內涵,讓學生浸潤于詩歌的海洋中,領會它的博大精深、意境悠遠以及美學特質,以陶冶個人情操,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與文字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玉.讀韻尋眼體境悟情——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09).
[2]余云娜.試論高中語文詩歌美育教學的策略[J].課外語文,2017(15).
作者簡介
陳艷紅(1966.10—),女,漢族,籍貫:安徽滁州,本科,中學高級。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6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