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特殊教育中聾啞學生的心理問題及解決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人們對于聾啞學生的心理健康,也給予了更多的關注。他們的成長需求和發展需要,僅靠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已無法滿足。本文針對特殊教育中聾啞學生的心理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策略展開分析探討。
  關鍵詞:聾啞學生;心理問題;對應措施
  我國眾多人群中,聾啞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占據相當一部分的人數比例,因此聾啞學生在特殊教育學校也人數眾多。只有對聾啞學生的特殊心理狀態進行了解,才能實行有效的教學,促進聾啞學生健康積極的發展。
  一、聾啞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1.1自卑、孤僻、不合群。
  因為存在的自身障礙和缺陷,使得聾啞學生無法與正常的社會及家庭生活,因此他們大多會有著自卑感,形成了不健全的心理。通常會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存在悲觀消極心理,同時希望殘損的身體能得到補償,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也有著更強烈的孤獨感。
  1.2偏激、自私、仇視。
  聾啞學生因為無法與外界正常溝通的身體缺陷,而導致他們看問題不夠細致全面,常以極端片面的態度看待身邊的人和事,對正常人往往持羨慕又懷疑的心理,甚至懷有攻擊仇視心理。因為語言障礙的聽力問題也容易誤解別人的意思。常常與正常人發生誤會和矛盾,同時也會對家人的關愛感受不到或不理解,甚至因為細小瑣事產生焦慮。
  1.3適應能力差
  對于聾啞學生來說,很多家長都會替他們將生活方面安排得無微不至,雖然對于特殊群體的他們來說是應該的,但也形成他們薄弱的動手能力。在入校后,集體生活常常出現各種問題,比如:宿舍衛生未及時打掃,個人物品擺放不夠整齊,亂丟垃圾等等問題的出現,加上自卑心理更不愛融入社交,導致較差的社會適應能力。
  二、聾啞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2.1家庭的原因
  一是因為有些聾啞學生的家長認為有他們的存在,是一種不幸而造成了不完美的家庭,因此造成對聾啞孩子情感上的不足,認為他們是家庭的累贅,形成了孩子心理的不健全。二是有些家長對于聾啞孩子過分的照料和關愛,致使孩子認為家人將他們當成病人般的對待,形成自卑依賴等心理問題。
  2.2學校原因
  時代的變遷和發展,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變,特殊學校的教育也是如此,只有緊跟時代步伐,才能與時俱進。有些學校卻還是問題頻現,主要原因包括有限的資金,有些學校還是采用黑板和粉筆的教學模式,因而現代信息化知識他們未能涉及;其次是尚未更新落后的教育觀念,在人際交流上致使聾啞孩子與他人產生隔閡。
  2.3社會原因
  社會對于聾啞學生的關愛一直有加無減,每年各地州市殘聯,政府機關以及各界愛心人士對聾啞學生的關心和物質金錢的慰問不斷,造成聾啞學生對于社會的這種關愛覺得理所應當,并且一味尋求特質享受,形成好逸惡勞和自私的習氣。另外社會上不良成人行為也會引起他們的模仿,如染發、抽煙、賭博、偷盜等行為。其次社會對聾啞兒童的疏遠和冷漠也會讓他們產生心理的異常。
  2.4自身原因
  因為語言和聽力的缺失,使得他們與外界交往和接觸形成障礙和局限性,導致一系列不良的心理障礙和問題,同時也因為這些自身的缺陷,使得他們對老師或家人過分的依賴,缺乏獨立的思維和習慣,只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和照顧。另外,他們的學習因為身體原因存在很大困難,也造成了他們自卑的性格。
  三、聾啞學生心理問題應對策略
  3.1養成日常的行為規范
  在生活常規方面,特殊學校的日常規范管理包括有:宿舍、食堂、集會、圖書館等常規管理。學校要制定這些相關內容的學規章程,對聾啞學生的日常行為準則作出相應的規范,讓學生明白自己該做什么,如何做,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幫助學生更快的適應集體生活,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3.2 改變家庭教育觀念
  對于聾啞學生來說,積極的家庭教育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培養十分重要,但很多家庭一般是不如學校教育那般有著連貫性和計劃性,因此家長的言傳身教是家庭教育最直觀的表達。家長的活動和行為都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因此,家長需要注意教育方法,注意行為與方式,力求與學校有效的銜接,共同關注孩子健康的成長。另外多關注和呵護孩子,給予他們充足的愛,讓他們擁有家庭歸屬感和安全感。
  3.3構建文明校園,優化育人環境
  人在不同的環境中所受的影響也不同,有的可使人頹廢,有的可使人積極向上。在特殊學校中,學校班級及共同學習生活環境中的老師和同學,是最能影響他們的人。優美的校園,有序的班級管理,和諧的師生及同學關系,以及良好的校風班風,積極的學習氛圍,都能讓聾啞學生在身心上得到積極陽光正面感染和熏陶。因此教師以服務學生為準則,創建樂觀向上、友愛互助積極向上的校園環境,創設給學生輕松活潑多彩豐富的班級活動,讓學生能產生集體規范的接受能力和認同效應,人際交往的正確導向效應。
  3.4架起溝通橋梁,融入文明社會。
  因為在意志、需要、情感及動機上,聾啞學生還有著很大的不確定及波動性,在他們面對外界干擾因素時,較難克制自己的情緒,進而易滋生各種焦慮和煩惱。因此作為正常健全的我們,應要積極建立起與他們心理溝通的橋梁,特殊教育的老師更要及時關注他們的心理動態,了解他們,發現他們出現異常心理時及時給予幫助和引導,促進他們更健全的融入社會生活中。
  四、結語
  心理易出現各種狀況和問題,是聾啞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僅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更對其未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特殊教育學校和家庭,以及社會各界應加強重視和關愛聾啞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發展,構筑與他們溝通的橋梁,消除不利的歧視給予更多的關愛和幫助,促進他們身心更健康積極的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玉玲.淺談聾啞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7):167.
  [2]蒙山野.淺談聾啞學生的心理問題和解決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2(4):15.
  [3]王洙,楊希潔,張沖.殘疾兒童隨班就讀質量影響因素的調查[J].中國特殊教育,2006(5).
  (湖南省特教中等專業學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601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