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教育觀念的不斷進步,幼兒教育成為社會和家長重視的焦點,更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幼兒在幼兒園是否得到健康發展,智力是否得到全面提升。所以教育主管部門開始關注幼兒園的全面建設,在加強幼兒園的軟件建設和硬件建設的同時,也更加關注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本文分析了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
【關鍵詞】幼兒教育;教育問題;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06-0253-01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家長和社會更加關注幼兒的習慣養成和智力開發,根據每個幼兒的個體差異,幼兒教師應該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教育,但是在這個教育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
一、智力超前開發的問題
幼兒階段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十分重要的基礎階段,幼兒教師是否能夠做到科學引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是很重要的,這其中就包括開發幼兒的智力,同時,開發幼兒的智力也是家長關注的內容之一,更是幼兒教師需要達到的基本教學目標[1]?,F在大部分幼兒園在對幼兒進行智力開發的時候,并沒有關注到每個幼兒的個體差異,將同一個目標作為每個幼兒智力開發的基本標準,這就導致了部分幼兒智力開發超前的問題。如果智力開發超前,不僅不能適應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反而會使幼兒對基本的學習過程失去興趣,導致產生厭學心理和逆反心理。
二、教育形式陳舊的問題
心理學將人的思維劃分為兩種基本的思維模式,即敘事性思維和例證性思維。敘事性思維需要依靠一定的情境才能產生,展示的是人和人在交際的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情景,是對當時發生的真實情境的一種基本描繪;例證性思維從哲學和邏輯學的角度出發,基本不受現實情境的影響。要讓幼兒在幼兒園獲得健康的心理發展,必須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合理的思維引導,通過敘事性思維的培養,不斷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幼兒教師不能只關注例證性思維的養成,教師要能夠合理的借助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三、忽視幼兒心理素質培養的問題
當前很多幼兒的家庭情況比較良好,生活環境比較富裕,家庭也比較嬌慣,這就導致了幼兒出現了很多的自負問題,如在班上有部分幼兒由于擅長某種技能,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表現出目中無人的狀態。當這種現象發生時,教師不應對幼兒進行嚴厲的呵斥,而是應該通過講故事方式,讓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長處,在生活中應該讓幼兒學會取長補短,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要讓幼兒懂得不管自己哪方面做的好,都不能取笑別人,更不可以驕傲。有的幼兒天生比較內向,教師就要采取相應的教育對策,如幼兒的爸爸是教師,幼兒教師就可以讓幼兒的爸爸在親子活動的過程中開設課堂,講述有關安全的常識,這樣幼兒就會感到非常的自信。有的幼兒擁有較強的嫉妒心理,看見別的幼兒取得進步或者成績時,心里就會對別的幼兒產生厭惡感,這時幼兒教師就更加要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找出幼兒容易產生嫉妒的各種心理因素,有效遏制幼兒嫉妒心里萌芽的滋長。
四、忽視幼兒體能訓練和自理能力培養的問題
現在的幼兒家長大部分都比較嬌慣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是比較欠缺的,集中表現在有的幼兒已經能夠背出很多的唐詩宋詞,甚至有的幼兒在器樂方面都獲過獎勵,可是連上廁所和吃飯都需要老師的幫助。這就說明幼兒在幼兒園的基本生活能力和衛生習慣的養成能力方面存在著很大的缺陷,所以幼兒教師在幼兒園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幼兒體能的訓練和基本自理能力的培養,讓幼兒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2]。
五、品德教育知識化現象的問題
由于教育觀念更新,家長不能對幼兒的教育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只是將一些基本的知識作為幼兒的教學內容,對幼兒缺少引導性教育,在幼兒園中,幼兒教師為了迎合家長的需要,也將一些傳統的美德故事講述給幼兒聽,缺少對幼兒的必要的行為指導。如大部分幼兒會“背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唐詩,但是在幼兒園進行集體進餐的時候,出現了嚴重的浪費糧食的現象,這就說明,幼兒教師在幼兒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還需要更加努力。
幼兒教師一定要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真正從幼兒的需要出發,學會不斷的換位思考,采用多種先進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在孩子面前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讓幼兒感受愛的教育,給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參考文獻】
[1]高貝貝.“教學做合一”在幼兒教育中的實踐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6(03).
[2]羅燒紅.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7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