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進城務工子女心理問題及解決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快速發展,進城務工人員越來越多,務工子女群體日益擴大,特別是小學階段,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已成為需要普遍重視的問題。
  【關鍵詞】進城務工子女;心理問題;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249-02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快速發展,進城務工人員越來越多,務工子女群體日益擴大,特別是小學階段,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已成為需要普遍重視的問題。
  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與本地學生相比較,他們絕大多數具有純樸善良、學習刻苦、生活自理能力強、身體健康、能適應艱苦環境等優秀品質,是本地學生不具備的。但由于成長環境、風俗習慣等原因,使得這些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時出現了許多問題。
  適應學習環境能力較差。由于進城務工農民的工作不穩定,頻繁地變換供職場所、崗位和居住環境,迫使子女們跟隨著變換自己的讀書、生活環境,加上不同區域的經濟、社會、文化背景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部分孩子無以適從。不同省市教材不同,轉校致使他們知識結構斷層,學業受挫,加上本地人的歧視和排斥,使得他們變得自卑、敏感而又脆弱。
  我校是個進城務工子女較多的一所小學,進城務工子女占到了學??側藬档?0%,每學期轉進轉出的學生不計其數。雨婷是從外市插班進三年級的學生,之前她所讀的學校大都是用方言講課,交流也是以方言為主,加上使用的教材不同,這使得初來乍到的她無法適應。課堂聽不懂老師講,下課后沒法跟同學交流,就呆在自己的座位上,看著讓人心疼。
  自控能力差,自由成性。進城務工子女在農村生活時無拘無束,大部分父母忙于生計無暇管教,有的是留守兒童。久而久之,他們部分人就形成了自由放縱的習慣。進城就讀后,他們不愿接受父母和老師的管教,學習自由散漫,我行我素。尤其是一些男生,喜歡上網吧,有的甚至和社會上閑散人員混在一起,學會了逃學、抽煙。嘉賦是小學二年級就跟隨母親進城務工就讀的,他性格活潑好動,對城里的新鮮事物特別好奇,尤其是電腦,于是剛來不久,就隱上了網吧,其母親非常無奈。
  性格孤僻,甚至有些偏激。進城務工子女有的是遠離家鄉,陌生的環境讓他們無所適從,面對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他們焦慮不安,渴望得到訴說、理解和幫助??墒牵改该τ谏?,無暇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想找同學、老師求助,又因極度的自卑感和強烈的自尊心而羞于啟齒。于是,他們只能默默忍耐,小小年紀就承受著心理的煎熬。心理上的自我封閉,行為上的自我孤立,使進城務工子女漸漸脫離了集體的溫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而有些嚴重的就變成了偏激的性格,只要稍不如意就容易出現過度的行為舉止,如大聲吼叫、對同學大打出手、抵觸父母和老師的教育等。
  文明衛生習慣較差。隨地吐痰、亂扔紙屑、狂奔亂跑、口吐臟話、爬高履險等不良言行經常出現,散漫、公德意識淡薄隨處可見。個人衛生較差,如有的學生衣服穿一個多星期都沒換洗,有時都有一股異味。
  針對進城務工子女出現的這些問題,作為教育一線的教師,如何幫助孩子們解決?
  首先,教師要做到“四心”,即“愛心”“耐心”“誠心”“信心”。面對初來乍到的進城務工子女,教師首先要端正思想,努力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用“愛心”去對待他們,用“耐心”去教育他們,用“信心”去幫助他們,用“誠心”去關心他們,和他們建立一種友好、平等的關系。讓他們明白老師心中永遠有他們的位置,老師永遠都在關注他們。親其師而信其道。當我們以平易近人的姿態同他們共享喜怒哀樂,以真誠善良的心靈為其示范領航時,他們自然就會消除恐懼、自卑的心理,主動地向我們吐露心跡、敞開心扉地親近我們,從而接受我們的教育。陳燁是三年級下學期才隨父母進城務工轉到我班的。剛來的頭幾天,我發現他在課堂上大都是伏臺,于是我叫來跟前問明原因,問了大半天,不見出聲,急了我聲音就高起來,誰不知他嚇得哭了起來。我當時被他的行為嚇得不知所措。后來通過對家長和同學的了解,原來他不會說普通話,只是會聽一些,他原學校的老師大都是用方言講課的,而且教材跟我們所用的版本不一樣。了解清楚了他的情況后,為了幫助他盡快融入這個集體的學習生活中來,我在班里設置了“一幫一”活動,讓一個學習比較好的而且有責任心的同學與他同桌,在課堂上幫助他聽課,課余時間教他講普通話,我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與他交流,并讓家長在家里也鼓勵他用普通話交流。經過大家的努力,不到一個月,他很快就融入班里的學習和生活中了。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做到教學公平,用同樣的態度和期望來看待進城務工子女,熱愛和關心每一個進城務工子女,同時,教育本地學生與他們交朋友,真誠對待這些外地同學,在言語、行為上不歧視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學習上的困難。
  其二,要在班級課程中增設進城務工子女心理教育內容。班主任可以根據本班的情況利用品德課或者班會課,不時給班級內的進城務工子女進行心理輔導。班主任和科任教師不僅需要了解班級內進城務工子女的一般情況,而且應當密切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情緒變化和心理需求,增加情感投入,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心理歸屬感,把進城務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日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其三,創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發展環境。小學生常常渴望和同齡伙伴交往,進城務工子女更加渴望,他們大多數在偏遠山區生活,來到城市后,部分孩子表現積極,但是有部分孩子則性格相對內向,孤僻、憂郁,不善與人交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管是過于積極、急于在新環境、新同學中得到認可,還是內向消極,都偏離了孩子的天真活潑的本性,他們內心因對城市生活的不適應或多或少產生了自卑情緒。面對這些孩子,我們教師就要盡量創設尊重、真誠、溫暖的集體氛圍。在教育實踐過程中,要求其他學生不要歧視他們,鼓勵學生之間主動地接觸表達內心愿望,如一起玩耍、玩游戲等,以此來解放學生孤僻的心理,并教給進城務工子女一些交往的技巧和方法,讓他們在同齡間的人際互動中,掌握禮貌待人的原則,增強自信與自我表達能力,體驗同伴間美好、真摯的情誼,使彼此的心靈有機地相融,從而促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其四,構建和諧家校,為進城務工子女心理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大多數進城務工人員進城,都忙于生計,對子女的管教很少,加之他們有的文化水平低,教育子女簡單粗暴,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愛與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教師要取得家長的密切配合,才能讓孩子們有個健康的成長空間,才能構建一個和諧的家校環境。如可以通過電話、家訪等多種形式,讓家長了解目前教育的狀況,加強對學生家長的教育,關心子女的成長,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家庭,同時讓家長參與到教育孩子當中來。
  我們期望在家庭、學校的共同配合之下,讓進城務工子女能夠公平地接受教育,同時使他們和同齡人一起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李雅儒著.《“同在藍天下 共同成長進步”——應重視打工子弟學校學生的心理》.
  [2]吳慶麟主編.《教育心理學》.
  [3]劉漢清著.《關于留守孩子教育問題思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26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