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語文情感力量,培養外來務工子女良好習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外來務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始終是困擾教師、家庭和社會的難點問題。他們心理敏感,缺乏關注,部分學習習慣不佳,缺乏教師的有效引導,導致部分孩子的成績也相對落后。對此,本文通過筆者的工作經驗總結,特提出了借語文學科中的情感力量,塑造外來務工子女的良好習慣的幾點看法和思考,為優化教學、提升效果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外來務工子女;情感力量
一、體現尊重,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相較于城市家庭中的孩子,部分外來務工子女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在課堂中內斂沉靜,對于教師組織的活動,積極性不高,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答題的欲望不強。分析學生的心理,這部分學生并不是本身不愿意展示,而是自卑心理在作祟,學生們懼怕出錯,更害怕受到教師的批評和指責。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力量,傳遞教師對學生們的尊重與認可,鼓勵學生的積極認知和行為,讓外來務工子女敢于開口說、敢于大膽講,讓他們以更高的熱情參與到學習中來。例如,在《我選我》這一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學習,并在文章閱讀后,引導學生思考:在本篇文章的閱讀中,你受到哪些啟發和思考。隨即引導學生在班級中分享自己的收獲和心得。通過學生們之間的反饋,教師鼓勵認可學生的積極認知,并將自己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認識滲透給學生:同學們,老師十分尊重、認可、贊賞王寧這位同學,他的勇氣和膽量是我們所有同學需要學習的。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對于活動要勇于參與,對于責任要勇于擔當,對于問題要積極思考回答。即便是同學們在課堂中出現了錯誤的回答或者是不足的認識,老師也十分歡迎更十分欣賞同學們站起來的勇氣。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受到啟發和教師的鼓勵下,尤其是對于外來務工子女群體,啟發性和激勵性更大,他們在閱讀文章時找到了模仿的對象,更在心目中樹立起了楷模。所以,受到激勵后的學生,更具熱情、更有動力,教師借此機會也就引導學生大膽地表達和參與,學生的積極踴躍參與的學習習慣得以培養。
二、滲透呵護,強化學生積極行為
所有學生都害怕錯誤,但是正是錯誤,才能讓學生更快地成長。學生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從原有認識系統,建立認知矛盾,嘗試錯誤認識后進行糾正的過程。因此,錯誤本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出現就是正常的,更是幫助學生辨析、促進學生成長的重要資源。對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在課堂中生成的錯誤性資源,并巧妙地將自己對學生的呵護和關愛傳遞給學生,以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減弱學生懼怕犯錯的心理,培養學生踴躍發言的良好習慣,這對于外來務工子女尤重要。外類務工子女,在家庭方面因父母工作辛勞、父母陪伴的時間較少,這部分學生在情感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對于呵護和關愛更為渴求。因此,教師可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一些情感色彩濃厚的資源,并以此作為教學內容,向學生滲透呵護和關愛,彌補學生的情感缺失,促進學生的快樂成長。例如,在《棉鞋里的陽光》這一篇文章的教學中,文章中洋溢的親情與關愛是塑造學生、滿足學生情感缺失的重要契機。結合這一篇文章,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一定有這樣的陽光,在照亮我們的生活,那么結合這一篇文章的學習,你能想到生活中都有哪些愛與陽光呢?請分享給大家。通過這一問題的設置,教師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回顧自己生活的那些溫暖與愛,讓濃厚的愛的氛圍彌補學生的情感缺失。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愛,有同學們之間的愛,有老師對你們的愛,有父母家人的愛。所以,我們的生活被愛包圍。在課堂中,老師更是關注呵護著大家。所以,在課堂中大家一定不要懼怕出錯,要勇于展現自己,即便是你的認識出現錯誤,但是也體現了你的思考過程,老師也會想文章中的媽媽和奶奶一樣,關注與呵護著你,并一定會包容、寬容你的錯誤。通過這種滲透愛的方式,幫助學生肅清對錯誤的認識,讓濃厚的愛意包圍著外來務工子女的心靈,打消學生懼怕出錯的認識,促進學生更加勇敢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三、藝術指導,糾正學生不良習慣
部分外來務工子女由于父母監管的缺位,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著不良的學習習慣,如作業完成不認真、字跡不工整、作業不及時完成甚至存在抄襲的現象。對此,教師還需要通過藝術性的教學評價和指導的方式,幫助學生改變不良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如抄襲作業或者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的同學,教師要通過移動的負強化手段,避開其他同學對學生進行疏導教育,必要時可以通過柔性的批評對學生進行監督,以強化學生的自治性。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用《“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篇文章資源,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一定會遇到不同的評價,不管是嚴厲的還是激勵性的,我們都要認識到:老師和父母對你的評價都是出于愛的目的,所以一定要在學習中聽取爸爸媽媽和老師的話,兼容并取,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讓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
總結
外來務工子女教育既需要有效的引導,更需要情感的感化,才能促進其在知識和習慣兩方面的提升。對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滲透尊重、滲透呵護和藝術性指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優化提升,以改正不良習慣,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鄭黃義.農村小學低年級留守兒童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08):44-45.
[2]徐曉英.農村小學低年級段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探索[J].學周刊,2019(04):95-96.
[3]李平紅,王恒太.農村小學“留守兒童”不良行為習慣成因及對策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8(10):12.
?。ㄩ_平市三埠街道辦事處簕聯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60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