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良好作業習慣的養成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城市化發展逐漸改變城市人口結構,外來務工人員越來越多,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成為熱點問題。教學實踐顯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學習中表現出一些不適應,作業習慣最為突出。
  關鍵詞:小學生;務工子女;作業習慣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4B-0109-02
  城市化快速發展推動人口流動加速,進城務工人員以及隨遷子女越來越多。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由農村向城市的流動,帶來積極的社會效果,包括良好的教育條件和人文科技環境,更前沿的教育理念,更多的社會支持,更好的家庭監護等。因此從理論層面來看,兒童隨父母入城對于提高綜合素質是有益的。但從另一個層面來看,進城務工人員在兒童教育層面的素養不高,兒童依然表現出不適應的現象,不僅包括心理層面,學習習慣層面表現亦較為突出,課后作業完成質量較低、“不完成作業”,這些現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種不適應。
  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作業現狀
 ?。ㄒ唬┳鳂I習慣特點
  流動的特點使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處于邊緣化狀態,必將會影響其心理適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習習慣需要做出適應性改變,但對于小學生而言,完全自主性的行為習慣改變較為困難,需要借助外界的引導。相對于城市家庭,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在這方面的能力稍遜,進而導致這部分兒童養成不良習慣,尤其表現在課后作業方面。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校學習期間,受到學校氛圍、教師教導等因素的影響,尚能保持較好的學習狀態,但放學后,在家庭氛圍影響下會有變化,由于多數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對子女作業缺乏足夠的指導意識,導致其作業習慣不好,比如,表現出不完成作業、不認真完成作業等問題。
  綜合來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作業習慣方面,主要表現為以下特點:一是自制力較差,易受外界干擾,比如,在做作業時“邊做邊看電視”“邊做邊玩”“邊做邊吃零食”等,或“干脆跑出去玩而不做作業”;二是做作業的動機不強,態度不明確,由于父母引導效果不好,導致兒童作業馬虎,不仔細,為“出去玩”或“看電視”而“應付”作業;三是對作業指導的依賴性強,缺少獨立自主性,比如,遇到問題不是自己思考,而是問父母,或者“胡亂做完”就交給父母檢查,甚至存在“抄作業”的現象。
 ?。ǘ﹩栴}成因分析
  從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作業完成特點、作業習慣現狀以及作業習慣問題等深入分析的結果來看,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個體因素等。但結合實際來看,家庭因素和學校因素是主要原因。
  從家庭層面來看,外來務工人員在家庭教育能力上存在欠缺,包括意識、方法、氛圍等。比如,知識層次偏低,教育方法不得當,缺少必要的學習習慣和作業習慣的養成教育,無法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進而導致孩子在作業中的表現不盡如人意。
  從學校層面來看,近些年來,大量的隨遷人員子女融入學校,給學校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學校必須面對學生結構復雜化的問題,必須針對這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實際情況開展教育管理活動。但短時間內完成這種教育管理的轉變并不現實,因此,學校、教師以及其他教職員工在面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習習慣與作業習慣中存在的問題時,往往可采取的辦法有限,尤其是在與家庭的溝通交流不暢情況下,更為困難,這需要學校和教師在工作中尋求突破。
  二、良好作業習慣的培養途徑和建議
 ?。ㄒ唬I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一方面,學校應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學習和作業方面的不良習慣,進行深入的調查和分析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存在的實際問題,構建問題解決的方法體系。學校要注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心理教育,成立心理輔導室,并設置心理輔導課。但需要注意的是,心理輔導課不要過于突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針對性,以免這部分兒童在心理上與其他學生產生差異感,進而造成自卑心理。此外,心理輔導室要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問卷調查,及時掌握他們的心理變化,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
  另一方面,學校與班級應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加快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新的學校環境中的融入速度。學校與教師應針對這部分學生制訂詳細的教學計劃,分化目標,分段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此外,教師在課后作業設置方面,也應創新形式,響應素質教育號召,設計更為豐富、有趣味性的作業,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設計以活動為載體的作業,或以小組為形式的小組作業等。
  (二)教師應關心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良好作業習慣的養成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托馬斯·里克納認為,學生能夠自動按照老師的要求學習的條件有三個:一是老師的關心與尊重,使他們建立自信心;二是對所有學生持有一個標準,體現公平;三是當學生有成績或缺點時,老師要用一種負責任的態度鼓勵和批評。由此可見,教師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良好作業習慣養成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是教師要轉變傳統觀念,要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良好作業習慣的養成保持信心,要走進這些學生的內心,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尊重,以及與其他同學的一視同仁;二是教師要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預習、復習、作業等方面的特點,采取辦法強化訓練,探究他們課外學習興趣的激發點,采取策略;三是教師可結合實際,適當地采取分層作業策略,減輕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作業負擔,增強交往能力,設計活動型課后作業。
 ?。ㄈ┒嘣钫{動作業積極性
  實踐調查發現,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心理上與城市學生存在細微的差異,因此教師在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中,要合理地采用多元激勵措施,調動他們養成良好作業習慣的積極性,進而促進良好作業習慣的養成。具體操作上,教師要注重利用精神激勵,比如,語言激勵、目標激勵、競爭激勵、榜樣激勵等。此外,還可借助一定的物質激勵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根據作業完成的情況,先確定獎勵標準和獎品,并提前告知學生,讓他們在物質激勵的吸引下強化作業完成。對于各種激勵措施的應用,要結合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實際情況來確定,還需要考慮到教學的需求,采用恰當的形式,從關心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這是良好作業習慣養成的重要手段。
 ?。ㄋ模┘倚:献?,構建學生良好作業習慣的養成環境
  加強家校合作是培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良好作業習慣的有效方式。學校應注重家校溝通,建立家校溝通的長效機制,并結合外來務工人員家庭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多種平臺強化溝通交流,比如,電話、家訪、QQ、微信、家長會等,而且要建立家長通訊錄以及外來務工人員家庭信息檔案。學校和教師要在能力范圍內對外來務工人員家庭進行宣傳,要求家長配合老師,按照老師的要求檢查學生作業。教師可通過組織家長會、微信群、家訪等方式,提高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并依據不同家庭采取不同手段和措施,引起家長的重視。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家長身體力行,做好示范,要對孩子有耐心,進行激勵教育。
  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課后作業一般為閱讀作業,閱讀效果到底如何,很難從課堂上直觀體現,這就要求家長起到必要的作用,認真檢查閱讀情況,并在老師的要求上,對孩子的閱讀做出評價。此外,當孩子在家做作業時,家長還需要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使其能夠專心致志。
  三、結束語
  教育管理實踐發現,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良好作業習慣養成不僅是學校方面的責任,還需要家庭的大力配合,通過構建有效的家校合作機制,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這是基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良好作業習慣的養成要從根本上入手,即關注這部分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從心理層面進行疏導,這對于培養其良好的作業習慣十分必要。實踐表明,通過家校共同的努力,在縮小心理差距的基礎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能夠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進而提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吳明珠.外來務工子女良好作業習慣培養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9).
  [2]孫曉晴.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良好學習習慣養成探析[J].教書育人,2017,(14).
  [3]鄧建軍.培養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良好的學習習慣[J].現代教學,2013,(3).
  [4]王琦.中年級學生作業習慣培養之我見——讓家庭作業“活”起來[J].新課程(小學),2012,(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73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