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建模教學的起點、過程及應用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2011年,我國正式提出了模型思想的相關概念,2015年,模型教育的概念已經逐漸從大學轉移到小學。目前,在小學數學的建模教學,主要采取滲透、引導等方式進行,讓學生接受數學建模思想,從而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文先對數學建模的概念進行了介紹,同時對小學數學建模教學的指導思想以及實際價值進行了論述,對小學數學建模教學的應用策略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 建模教學 應用戰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1-0126-01
數學是一種用抽象語言進行具體化描述的方法,那么數學建模就是用一些數學語言對具體的現象進行形象化地描述。數學建模的意義是通過具體化的表述來幫助學生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一種高效的數學工具。經過多年的探索,數學建模的教學方法已經被引入到大學以及小學的課堂中,這對于提升教學效率,提高教學水平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本文主要對數學建模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進行了論述。
1.小學數學建模教學的起點
曾有語言學家提出世間任何事物都會有一個起點,同時這個起點也是有選擇性的,小學數學建模的起點也同樣如此,我們可以根據數學模型理論知識以及相關的應用經驗確定數學建模的起點,這個起點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價值的起點,一種是知識的起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模型教學其實就是為了給傳統的教育增加一些新意,比如動手實驗、課堂討論、查詢探索等,所以從本質上講,數學模型的價值在于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提升學生多方面的綜合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從知識方面看,數學建模教學法的引入是為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提供了可能,學生由之前的單一性的接受課本知識的局面改變為探索一定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自主進行學習,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知識探索,數學模型可以更加直觀、形象地讓學生認知數學知識,讓學生從根本上提升能力、開發智力。
2.小學數學建模教學的過程
數學建模的實際教學效果已經同歸反復的教學反饋得到了證實,一般情況下,模型教學被歸屬于過程教學的范圍內,其實簡單來講就是數學模型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體驗和感受知識的環境,在數學建模過程中,學生講理論知識和數學模型結合起來,提升了學生很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分析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與他人協作配合的能力等,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克服困難,不斷探討研究,最終得出問題的答案,從根本上講,小學數學建模教學就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在應用數學模型法進行數學教學時應該注意這個實踐過程是多元化的,不同的學生提出的方案可能不同,而不是一個單一的邏輯思維,同時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案,制度不同的教學計劃,并為其匹配相應的探討主題,讓學生在充滿變化的教學模式中感受數學建模的趣味性和動態性,來改善學生長久以來形成的數學比較古板嚴肅的形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課堂活力,所以從本質上來說,數學建模教學就是一種促進學生多方面素質和能力不斷均衡發展的教學模式。
3.小學數學建模教學的應用策略
小學數學建模教學的應用階段可以說是決定數學建模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建模教學法的核心內容。在應用階段,需要教師充分結合課本內容,同時分析學生的個性特點后,以學生為出發點,進行數學建模的應用,具體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個是建立具體的教案,而是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計劃,三是教師根據課程要求對建模進行科學設計,當然第三點是建立在一定基礎上的,它的基礎是保證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上的牽引作用,使教學內容充分起到指導作用,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導入數學建模思想,讓建模思想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在不知不覺中學生會接受建模思想,逐漸實現建模思想的價值。為了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融入建模思想,教師可以通過生活觀察的方法,在課上向學生講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或者現象,讓學生對這些現象再次進行討論,激發學生課堂上的積極性,在通過現象引出一些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獲得正確的探討答案,得到想要的結果,也可以通過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直接引入問題,教師為學生解決問題做出適當的引導,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協同合作、實踐動手等多方面的能力,也可以用過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實驗材料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同時給學生規定一些實驗主題,把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配合、互相討論來完成實驗內容,并獲得一定的實驗結果,在進行實驗過程中實現教學內容與數學建模的充分結合。除了以上方法,教師還可以采用這些教學方法,比如情境教學法、感受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等,這些都是應用效果不錯的教學方案。數學建模的應用過程可以說是數學建模教學法的核心,有了起點和過程的鋪墊,應用過程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階段,良好的數學建模法的應用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好地教學體驗,也能活躍課堂,從而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這對于教師來說也是教學模式的巨大改變,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與力量。
參考文獻
[1]孟宏生.數學建模,培養數學素養的有效途徑[J].教書育人,2011(31)
[2]朱萍萍.例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建模過程[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1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