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長江科技課程”促進政治課生態文明教育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中階段政治理論學習是學生養成生態文明的主要途徑,而國內當前針對高中生開展的生態文明教育無法滿足和適應社會需求,因此需要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能夠依托長江科技課程進一步普及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使學生能夠樹立科學生態觀,從一定程度來看,在高中政治階段,生態文明教育是重要組成。
關鍵詞:長江科技課程 政治 生態文明 教育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1-0029-01
我校位于長江下游北岸的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如皋港,地處如皋市經濟發展中心。長江鎮區依江襟海,因水而名、依水而興,以港興城,在不斷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發揮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為我校開展生態體驗課程提供條件,擁有足夠的硬件設施支持系統,初步建成了智慧校園,開發了許多具有特色的生態課程資源,生態教育課程分為了三種類型:實踐性,擴展性,基礎性。
1.強化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我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伴隨資源破壞,原有生態平衡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資源過度消耗,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受到了嚴峻挑戰。目前,生態文明教育已經成為社會高度重視的教育領域,研究學者針對其內涵展開深入研究,而事實上,高中階段向學生普及生態文明教育還不夠完善。多數高中生在生態素養上不容樂觀,尤其是在社會生活實踐中部分缺乏文明意識。高中作為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階段,同時高中時期也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養成的關鍵期,需要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教育體系中。
2.將生態文明教育與政治教育進行融合
“長江科技”,就是圍繞長江的形成、地理環境、水文、物種、橋梁、船舶、航運、能源(電站)等方面,一方面了解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創設一種鮮明特色的教學環境,包括校園里花草樹木的自然環境,師生之間、教師之間、生生之間的教學人際環境,決定了教師教學行為的教學觀念環境,決定了學生知識深度和動手能力的教學物質環境。最主要的是通過打造優質的教學物質環境,通過物態和非物態相結合的模型展現、展覽,能讓學生自主探究的設施、儀器,可交互使用新媒體技術等,以直觀的體驗,引導學生演示、驗證、探究、拓展學習內容,增強學生對抽象內容的理解和對形象內容的概括,加強學生的實踐探究的能力,鞏固知識,提升科學素養。我們可以依托長江科技課程對高中生進行深入的生態文明教育貫徹落實。高中是開展和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陣地,學校既需要培養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的同時,還需要讓學生樹立理性的生態意識。高中階段政治課是一種必修課,且課時比較多,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滲透式的方法來實現生態文明教育理念的貫徹,這種形式也是其它課程無法比擬的。生態價值本身包括政治在內的當前德育工作形成的價值形態,尊重自然,保護環境是人類自身生存發展的需求,生態文明教育實際上就是能夠讓學生正確認識大自然,發展規律,能夠促進學生與人與自然系統共同利益的關注,能夠使高中生提高保護自然的自我意識。在高中政治課中融入生態文明教育,這實際上也是培養學生道德養成的重要方法,對目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更高要求。開展生態文明教育能夠幫助高中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社會之間的關系,也是目前在社會生存中必備的道德倫理,對于高中生來說不僅需要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同時還需要學會與人和自然和諧相處。
3.在思想政治課程中生態文明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政治課堂中,有關生態文明教育的內容較多,然而很多內容存在重復,導致整體章節缺少統一性,使教育流于形式,而且在課堂教學中沒有針對這一內容進行專題講解,很難凸顯教育的主題。因此在政治教材中需要針對這一內容展開并制定長期規劃。生態文明教育資源缺乏理論性,系統性,同時當前研究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沒有集中體現在教材中。比如,針對生態倫理學以及社會主義生態理論等研究成果。
4.如何強化思想政治理論中的生態文明教育
需要進一步向學生強化生態文明理論,能夠根據課程內容特點,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適當增加生態文明教育內容,比如,可以在馬克思主義這一主題中加入其生態觀,在毛澤東思想中加入社會主義生態理論。在思想道德修養這一專題中,可以適當增加生態法律道德的相關內容,可以通過理論教學使高中生進一步重視周邊生態環境變化,能夠運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并進行現實反思。
在開展實踐教學時,需要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感性認識,需要讓學生充分的了解當前生態文明發展現狀,并將其作為生態意識培養的基礎。在實際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典型案例進行實踐活動分析。比如,可以以黑臭水體治理作為案例,通過一些典型的案件可以使高中生了解到生態問題產生的原因。高中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可以對一些目前存在的社會生態問題進行充分把握,能夠提高政治站位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使學生對生態建設能夠提升到感性認識層面。
5.結束語
在開展思想政治課程中除了需要滲透式開展生態文明教育之外,還需要定期地組織開展生態文明的專題教育,將一些碎片化的內容構成一個整體,系統化的專題來講解,能夠做出長遠教育規劃,進而能夠顯著提升高中生對于站在人民建設的自我意識和認知,樹立道德倫理觀念。
參考文獻
[1]劉瑋.高職院校生態文明教育的實施路徑研究——以思想政治課教學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9)
[2]程蘭.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生態文明教育探究[D],2016
[3]范夢.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18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