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依托型鄉村生態規劃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選取湖南省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張家界村為研究對象,基于張家界村規劃現狀,從鄉村生態保護視角探討在不違背剛性約束條件下,對其進行合理的規劃,提出了張家界村“一心一軸四區”布局的規劃策略,以實現張家界村生態環境和經濟的協同發展,進而為其他同類型鄉村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景區依托型;鄉村發展;張家界村;生態規劃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9)05-0148-04
Abstract: Selecting Zhangjiajie village, Wulingyuan district, Zhangjiajie city, Hu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current planning situation of Zhangjiajie vill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asonable planning was carried out without violating the rigid constraints. The planning strategy of Zhangjiajie village's "One Heart, One Axis and Four Districts" layout was put forward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Zhangjiajie villag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similar types of villages.
Key words: scenic area relying; rural development; Zhangjiajie village; ecological planning
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中國各地景區游客迎來井噴式增長,著名的旅游景區更是“人滿為患”。同時,國家大力支持發展鄉村旅游,利用“旅游+”“生態+”“互聯網+”等模式[1],積極推進農業、林業、教育、文化、康養等與旅游業的深度融合[2]。傳統的旅游型鄉村需要借助自身的自然資源或人文資源展開旅游活動,在農村休閑游和體驗游的基礎上,開發會務度假、休閑娛樂等項目[3]。相較于傳統旅游型鄉村,處于景區周邊的鄉村除擁有發展旅游的政策優勢外,更具有特殊的地緣優勢,其主要客源來自于景區、發展依賴景區。因此,其具有一般鄉村沒有的優勢,即更加穩定的客源市場、更加多樣的經濟來源、更加優美的周邊環境等。憑借這些優勢,處于景區周邊的鄉村在旅游發展方面較一般鄉村更加迅速。但此類型鄉村發展也面臨許多棘手的問題,如有些村莊違背景區對生態保護的剛性要求,一味尋求經濟增長,造成村莊與景區矛盾不斷,景村糾紛增多;部分景區依托型鄉村在外界文化的沖擊下,地域特色逐漸淡化,文化認同感急劇下降等[4]。景區依托型鄉村面臨著如何在日益增長的游客需求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與景區聯動發展、推動旅游開發向生態型轉變、注重資源能源節約和文化傳承與創新[5]、堅守嚴格的生態紅線等問題。對此,從生態規劃的視角探究湖南省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張家界村的發展策略,以期實現其健康發展,進而為其他同類型鄉村的發展提供參考。
1 張家界村規劃現狀
1.1 區位優勢明顯
張家界村位于湖南省張家界市武陵源區,總面積約1 067 hm2,距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入口僅2 km,交通便利,兩條入園主要道路在張家界村交匯,是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入園的必經之地(圖1)。
1.2 旅游資源豐富
張家界村緊鄰核心景區,自然環境條件非常優越。村域具有良好的森林、水庫、河塘等資源,為生態休閑、農業觀光發展提供良好條件;張家界村屬于土家族聚居區,擁有比較豐富的土家文化資源,村內現存1座張氏宗祠;村內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并且具有集中開發的空間潛力。
1.3 政策管控嚴格
張家界村位于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的生態緩沖區,屬于風景游賞用地中的風景恢復用地,生態區位非常重要。上位規劃——《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規劃》(2007—2020)將其定位為壓縮型鄉村,即保留世居居民,實行居民點逐步萎縮的政策;嚴格控制現有居民住宅改、擴建,盡可能保持民居特色,與風景區自然環境相協調;鼓勵風景區內居民點人口外遷,由山上向山下遷移,由風景區內向張家界市區遷移;鄉村基本功能是嚴格保護自然遺產不受損害,在此前提下可以開展適度的科學考察和觀光游覽活動[6]。
1.4 經濟發展不穩定
張家界村現轄13個村民組,全村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 267萬元,人均收入達到13 325元。張家界村的旅游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起步,目前村內的旅游發展形式為參與公園管理、小規模的商品交易和經營家庭客棧等。現有約57家家庭客棧、73個攤位、4個集體企業、1個農貿市場、1條旅游紀念品長廊和2個林場。
但張家界村的經濟收入波動性較大,從表1可以看出,張家界村所屬的武陵源區2011—2017年經濟有少許波動,但幅度不大,而張家界村經濟在2013年出現了負增長,各年份之間經濟增長率起伏不定。
通過實地調研走訪及分析發現,造成張家界村經濟不穩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4.1 市場的不規范性操作 目前張家界村客棧經營以自發為主,缺乏統一管理,建筑形式和風格雜亂,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盡管出臺了《張家界市武陵源區發展鄉村特色民宿(客棧)管理實施辦法》,提出鄉村特色民宿(客棧)的建造、管理方式,但效果不甚理想。部分經營者為達到盈利目的,急功近利,在產業同質化的情況下,變相地拉客、宰客。此外,部分土特產品經營者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產品品質下降極大地降低了游客的消費欲望,并難以維持自身的良好信譽。 1.4.2 嚴格的政策管控與景村糾紛 張家界村內的主要河流存在較為明顯的污染現象,新建的家庭客棧加劇了當地的環境污染,破壞了原有的整體風貌。因為處于生態保護區,政府對張家界村實施嚴格的管控政策,限制生產,控制建設,杜絕污染??晒╅_展農業生產的區域過少,外來投資急劇下滑,造成客源也逐漸減少,這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民經濟活動的開展。景區與張家界村在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平衡中問題頻出,加之部分村民內部矛盾激化,缺乏共識,張家界村經濟朝著不穩定的方向發展。
2 張家界村生態規劃策略
2.1 村落生態規劃與傳統規劃的區別
村落的生態規劃有別于傳統規劃,傳統規劃偏向于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生態規劃則更強調對生態的保護,經濟發展次之,提倡“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二者在規劃目標、目標市場、開發模式、空間布局、建筑風貌、規劃者和受益者等方面存在差異,具體如表2所示。
2.2 鄉村發展訴求
通過問卷調查與實地訪談,深入相關部門走訪,就張家界村未來旅游經濟發展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歸納,得出以下幾方面的訴求。
2.2.1 發展生態型經濟農業 發展農業經濟首先強調生態農業的發展,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前提下,適當發展花卉苗木、休閑采摘等生態經濟型農業。
2.2.2 營造生態空間 在遵照現有的鄉村機理的情況下,以生態景觀設計手法為技術指導,改善村落公共空間,堅持保綠,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營造舒適宜居的鄉村生活空間[7]。
2.2.3 規范市場秩序 好的市場秩序是鄉村健康發展的保障。張家界村的發展規劃需要出臺更有針對性的指導方案,契合張家界村的實際,化解商品經濟帶來的利益糾紛等。
2.2.4 回歸獨具土家特色的文化家園 保留歷史遺跡,延續土家特色風俗,提取土家建筑元素,營造土家特色客棧群落,適當開展民俗文化節慶活動,發揮張家界村土家文化特色的形象展示窗口作用。
2.3 發展定位
依托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良好的生態基礎,以生態、宜居和文化展示為出發點,發展生態型農業,營造生態生活空間,回歸人文精神的場所,將張家界村打造成湖南鄉村生態旅游的典范、土家民俗文化形象的展示窗口及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旅游服務與接待的重要補充點。
2.4 鄉村性質
根據上位規劃及鄉村發展的需求,重點考慮生態環境對鄉村旅游經濟的影響。將張家界村性質定為生態型、景區依托型旅游鄉村。
2.5 規劃理念
1)生態先行。尊重既有鄉村格局,強調鄉村與自然環境及農業生產之間的依存關系;尊重自然,逐步恢復原有的生態景觀。
2)以人為本。改變傳統的城市規劃方法,進村入戶深入調查,針對問題開展規劃編制,建立有針對性的規劃目標,充分體現與村民的互動和問題導向。
3)整體協調、統籌發展。通過對生產、生活、生態等要素的統籌規劃與布局,考慮鄉村的整體發展導向、鄉村與周邊景區的整體協調發展,營造特色民族文化景觀建筑風貌[8]。
2.6 主導產業類型
張家界村未來主要發展4大產業類型,即生態旅游住宿、森林養生度假、生態農業觀光休閑和土家民俗文化體驗(圖2)。
1)生態旅游住宿。以生態住宿為理念,依托現有的客?;A,打造節能環保、精致的客棧群落。學習鳳凰古城、麗江古城等的客棧模式,打造具有張家界村特色的客棧群。同時,積極宣傳綠色環保的旅游與住宿,倡導游客減少一次性生活用品的使用。不定期開展家庭環保綠化活動,營造綠色家庭客棧氛圍。
2)森林養生度假。張家界村擁有足與森林公園環境相媲美的林場,規劃可適當進行利用,開展林下瑜伽、森林康養、精氣養生等森林活動。以現有的武警療養中心,串聯周邊林場,進行森林木屋、森林景觀小品、康養步道旅游景點建設,將其打造成森林康養示范基地[9]。
3)生態農業觀光休閑。建設以生態農業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運用生態學、生態經濟學原理和系統工程方法,發展高產、高效、低耗、無污染、無公害的花果蔬菜和花卉苗木基地,如百果園、百花園等;不斷增加科普教育和農業科技示范作用,在實現觀光休閑功能下,強化求知功能的生態、文化科普旅游,實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達到生態、經濟和社會三大效益的協調統一。
4)土家民俗文化體驗。作為張家界市發源地,張家界村現存的張氏宗祠文化意義突出,朝天觀等都是宣傳土家文化的著力點。同時,深度挖掘張家界村土家族文化內涵,積極開展土家民俗節日慶典活動和土家民族文化宣傳活動,積極發揮張家界村土家文化宣傳的功能。
3 張家界村生態規劃布局
將張家界村生態規劃總體功能布局為“一心一軸四區”(圖3)。一心,即游客服務中心;一軸,即峪園旅游經濟軸;四區,即生態保育區、森林度假康養區、生態農業觀光休閑區、居住與旅游服務區。
3.1 游客服務中心
依托現有的張家界村居委會成立游客服務中心,主要承擔張家界村旅游的接待、會議、商務等功能,全面協調張家界村各項事務,使之成為張家界村對外旅游服務的樞紐。
3.2 峪園旅游經濟軸
因峪園公路為國家森林公園旅游大動脈,且為張家界村大部分經濟的主要來源,依托這個絕對優勢,充分發揮公路帶來的經濟效益,不斷拓展和完善經濟軸兩旁商業業態,將其發展成張家界村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軸。
3.3 四個分區
生態保育區。位于張家界村內部植被保護最好、森林覆蓋率最高、生態較為脆弱的區域,具體位于樹腳組和磨子峪組及東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區域,約占村莊總面積的60%。在生態保育區內不進行任何的商業活動,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保護與控制。 居住與旅游服務區。位于張家界村峪園公路兩旁的村莊建設區,約占村莊總面積的10%,是鄉村居住生活、為游客提供旅游服務和商業經濟發展的區域。發展以旅游住宿、零售商業、文化民俗經濟、生態停車場等業態為主,是鄉村的主要經濟活動區域,也是旅游交流的主要區域。
森林度假康養區。位于張家界村南部、磨子峪水庫周邊的村莊范圍內,約占村莊總面積的10%。依托磨子峪水庫周邊優美的竹林、楓林環境,以現有的武警療養中心為核心,發展具有度假康養功能的生態垂釣、森林木屋(非建設工程性質)、康養步道、林下瑜伽、森林氧吧、精氣養生等項目[10],使游客充分享受森林的幽靜、避暑與森林運動等森林度假體驗功能,營造良好的度假體驗環境,使其成為張家界村旅游的新亮點。
生態農業觀光休閑區。主要位于安戶溪組、拱橋組、口前組和廟灣組的部分區域,屬于地勢較為平坦、農業基礎良好的區域。摒棄傳統的單一水稻種植,選取經濟價值高,具有當地特色的農作物種類,如土家傳統中草藥杜仲、黃連、天麻等;土家特色養生食材茅巖莓茶、葛根;土家特色水果八月瓜、獼猴桃、野柿子等,以新奇特色的農副產品吸引游客。同時,發展以花卉苗木、百果園、百花園、荷塘月色等生態農業園,積極開展“旅游+農業”模式[11],在保障農業經濟的前提下,不斷拓展水果采摘、農事體驗、農業科普等旅游項目。做到“春嘗菜花黃,夏聞稻花香,秋看紅楓落,冬賞雪漫天”“季季有景觀,季季景不同”。
4 結論
與傳統旅游鄉村相比,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此類鄉村規劃與傳統鄉村規劃有很大區別,經濟發展與生態控制是其中最重要的區別因素。本研究基于鄉村生態保護視角,對張家界村的旅游發展提出“一心一軸四區”布局,在嚴守生態紅線的前提下,提出了適合張家界村旅游經濟發展之路,以達到鄉村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平衡,進而為景區依托型鄉村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李俊樓,張 駿,馬 衛,等.“互聯網+”時代下鄉村旅游O2O融合發展及對策分析[J].電子商務,2016(10):4-5.
[2] 盧 珊.現代林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研究[J].林業經濟,2017, 39(4):78-82.
[3] 謝慧清.泰安農村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D].山東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1.
[4] 劉永超.西安城市公園地域性文化表達與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
[5] 吳國琴.旅游發展應加強環境審計[J].中國內部審計,2015(6):97-99.
[6] 陳耀華,劉 強.中國自然文化遺產的價值體系及保護利用[J].地理研究,2012,31(6):1111-1120.
[7] 田韞智.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鄉村景觀規劃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9):229-232.
[8] 陳英瑾.鄉村景觀特征評估與規劃[D].北京:清華大學,2012.
[9] 張文富,方中平,徐高福.基于森林康養理念的產業發展思考——以千島湖為例[J].中國林業經濟,2017(4):51-53,67.
[10] 鄧三龍.森林康養的理論研究與實踐[J].世界林業研究,2016, 29(6):1-6.
[11] 周 軍,吉銀翔.農旅融合視角下傳統農業園區的轉型與重構——以南京滁河大農業園區發展規劃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5,43(12):540-54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742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