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視角下城市綠道系統規劃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生活環境質量也格外關注,城市綠道作為人們出行、休憩的休閑空間逐漸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尤其是在當前共享單車的興起以及人們鍛煉需求增大的情況下,城市綠道除必要的生態功能以外,也承擔著如騎行、跑步健身、散步休閑等體驗式活動的作用,在改善區域環境、提高城市品質、傳承歷史文化、減輕交通壓力等方面也做出了貢獻,是當前生態城市建設過程中的重點關注項目之一。
關鍵詞:生態文明視角 城市綠道系統 規劃
綠道是基于自然走廊(河流、峽谷、山脊等)或人工廊道(公路、風景道、廢棄鐵路等)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一種線性開敞空間,主要由綠廊系統、人工要素、生態功能、游憩功能、社會功能、經濟功能等多功能因素構成。傳統的綠道系統規劃基本是簡單的景觀道路設計,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下,城市綠道系統已經逐漸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成為我國各城市建設中較為重要的一環。
一、當前城市綠道建設存在的問題
?。ㄒ唬┤狈侠淼囊巹潊f調
城市內部構成較為復雜,更是存在不少的城中村現象,因此,現階段的城市綠道建設還存在嚴重的規劃協調不合理問題,比如破壞城市原有的肌理和自然條件、片面注重車道建設加劇環境污染等問題,還有一些城市填埋河流建設高架橋疏通交通流量,以上這些行為的出現都是因為城市綠道建設中缺乏合理的規劃協調機制,影響城市的進一步發展。
(二)功能體系單一
城市綠道承擔的功能較多,但是我國部分城市在建設過程中片面的注重了綠道的綠化功能,并沒有難實現生態與游憩的充分結合,很難滿足人類活動的實際需求,比如一些騎行道路窄小,或者休憩空間植被過于茂密的情況,無法給于人們舒適性的體驗。
?。ㄈC動車道的借用
部分城市在綠道的建設過程中忽視了綠道能夠起到將城鄉聚居區域、核心自然及人文資源連接起來的作用,而是在建設中采用最便利的方式,即長距離、大規模、不分等級借用機動車道路來實現綠道的建設,并沒有綜合規劃綠道系統的設計。
二、基于生態文明視角的城市綠道系統規劃分析
?。ㄒ唬┚G道分類機制
綠道系統的建設之初主要是承擔起城市的綠化功能,以便減少城市效應,因此,現階段的綠道系統規劃設計首選也需要強調是否符合當前的生態要求,主張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礎上來滿足人類活動對綠道系統的實際要求,使得人類活動與城市生態發展相協調。其次就是要能夠推動產業結構綠色調整,摒除那些不在綠道系統規劃設計中的企業或者行業,以免影響城市生態綠道的建設[1]。
(二)綠道發展模式
1.加強城郊空間聯系,規劃生態綠化系統。城市綠道承擔著生態功能以及休閑生活功能,基于城市建設而興起的城市綠道也需要考慮城市原有的地形和生態環境,將自然地形環境與現代步行理念相結合,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實現城市功能結構與步行交通結構的協調,這就需要加強城郊空間聯系,提高綠地空間的利用效率。
2.優化景觀生態格局,規劃休閑觀光路線?;谏鷳B文明視角下的城市綠道規劃設計講究的是對更高層次的整體功能的提升,相比于傳統的綠化系統改造,現階段的城市綠道系統有著對環境保護和生態城市建設的高層次硬件要求,因此需要在建設過程中的不斷優化景觀生態格局,從綠線的生態要求考慮,結合城市的藍線設計,統籌規劃休閑觀光路線。
?。ㄈ┚G道建設重點指引
1.綠道網絡與舊城改造相結合。我國城市化水平一直在不斷的提升當中,但是部分城市的城中村現象還是屢見不鮮,建設過程中由于經濟禮儀的驅使導致以房地產開發、工業園區建設為主導的擴張模式頻頻出現,影響舊城改造的同時也使得綠道系統的建設方向出現偏差,因此需要重點關注綠道網絡與舊城改造的結合,可以通過結合舊城更新、保留舊城區重要文化元素、創造多元化活動空間的建設策略來實現城市綠道系統的合理建設。
2.城市綠道與濱水帶的銜接。濱水帶對于土壤保育、生物多樣性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是當前城市生態建設中重點關注的問題,在我國,大多數城市都是依靠水系發展延伸的,因此,在城市綠道系統的規劃設計中更應該強調濱水綠地系統的景觀和娛樂功能,注重親水性空間設計,以便為公眾提供接近自然水體的場所[2]。同時還要注重交通的可達性、景觀設計的美化、景觀要素的人工設計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等等。
三、基于生態文明視角的城市綠道系統規劃設計分析
?。ㄒ唬┓旨壱巹澰O計
1.區域級綠道。區域級綠道更多的是關注城市內部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以及休閑資源的利用,利用過程中要更注重保護性開發,以便在保存城市原有生態、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形成對城市內部區域或者對城市旅游觀光網絡起到保護作用的綠道系統。同時,區域級綠道還能夠串聯城市周邊縣區以及中小城市的作用。
2.城市級綠道。城市級綠道是基于城市中心并與區域級綠道相銜接的一種綠道系統,能夠很好的將城市內部的生態資源、旅游資源進行串聯,城市級綠道往往也是一個城市風貌的最佳體現。
3.社區級綠道。社區級綠道主要就是連接住宅小區以及區域城市綠地,能夠與周邊的環境相協調,主要為周邊居民提供服務。
?。ǘ┓诸愒O計分析
1.城鎮型綠道。城市綠地屬于城市規劃建設用地范圍,主要為市民休閑、娛樂、健身、游玩提供服務。在城市綠道系統的建設當中,城鎮型綠道一般常見于中心城區建成區范圍內,也是利用率最高的一種綠道空間。
2.郊野型綠道。城郊綠地是連接城鎮規劃建設用地以外的風景名勝區、旅游度假區、農業觀光區、歷史文化名鎮、村莊、特色村等,娛樂功能體現的更多。
四、保障城市綠道系統規劃實施的措施
?。ㄒ唬┡c現有的城市規劃體系建立密切的關系 城市綠道系統的規劃設計首先應該符合現有城市規劃體系的要求,因此需要以總體規劃為指導,密切聯系好城市綜合交通規劃、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規劃、公共服務規劃等專項規劃,協調好各方,以便保障綠道系統規劃的合理性,為規劃實施提供保證。
?。ǘ┳龊贸鞘芯G道系統規劃的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的進行主要就是統籌規劃設計工作的實施,因此應該建立專門機構以及綠道建設領導小組,明確部門分工,各部門需要根據其職責范圍來進一步明確綠道規劃建設的責任分工和工作計劃,建立健全統分有序、保障有力、措施到位的工作體系,同時建設過程中還需要加強監督,全方位保障城市綠道系統的規劃實施。
?。ㄈ└骷壵雠_相應的配套政策
1.規劃支持政策。規劃支持政策主要就是幫助城市綠道系統規劃盡快的融入城市現有的規劃體系當中,并加大兩者的關聯程度,減少建設過程中不符合的地方,同時還能夠指導城市綠道的規劃設計,使其更加符合城市現有的建設方向。
2.資金支持政策。資金支持政策的事實主要就是將綠道規劃編制和建設經費列入地方財政預算,并安排綠道建設專項資金,用作編制綠道建設規劃、進行綠道建設、建立激勵機制的工作經費,以便促進綠道規劃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政府方面應鼓勵社會融資,豐富綠道系統建設的資料來源[3]。
3.土地支持政策。制定綠色通道建設傾斜土地支持政策可以與土地整治改造結合,但是建設過程中不能占用地方建設用地指標。
五、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文明建設已將成為當前世界各國的主要建設任務之一,在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現在,我國各城市的綠道系統規劃也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基于生態文明視角下的城市綠道系統規劃設計更注重其生態功能的體現,其次就是綜合功能的提供,這就需要綠道系統的設計人員結合城市區域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期需要承擔的各項功能,協調各方的不同需求,設計出符合生態建設要求與人類活動要求的城市綠道系統,進一步促進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王招林.與城市互動的城市綠道規劃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
[2]孫帥.都市型綠道規劃設計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3.
[3]李浩.基于“生態城市”理念的城市規劃工作改進研究[D].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2012.
基金項目:本研究為遼寧行政學院系統科研課題,項目編號:2018xzxykt094,負責人:孫雪嬌,參與人:馬征。
(作者單位:阜新市行政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47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