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道驛站景觀規劃設計方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提升綠道驛站景觀設計質量,有助于促進其使用功能、文化傳遞效應的發揮,可以為綠道使用者提供豐富的游憩體驗。通過對驛站景觀規劃設計的發展概況、作用、總體原則等方面展開論述與分析,得到相關的設計方法:進行景觀設計時提前做好景觀序列與功能空間規劃,注重景觀要素美感設計,以場地安全性與生態化的設計促進驛站景觀設計的科學發展。
關鍵詞:綠道驛站;景觀;設計方法
綠道驛站是指根據一定布局原則,在綠道網絡體系內設置的、可為使用者提供一定服務功能的人工設施,為綠道內部主要服務設施的布置載體。雖目前我國對綠道驛站展開的專項研究較少、起步也相對較晚,但從布置載體與布局方式上看,追根溯源,可發現古代驛道的驛站與之有一定相似性。起初,古代驛站僅僅注重信息交換、住宿與臨時休息服務,后來隨著文人文化興起,常以特定植物表達場地特性和傳遞情感,驛樹景觀出現,使得驛站景觀設計思想初顯。隨著社會發展,在現代出現了與之相似的高速公路服務區與綠道驛站,其規劃設計不僅滿足于基礎服務的實現,還要逐漸加以特色化景觀表達。對綠道驛站景觀規劃設計展開研究,有利于保障綠道的多元復合發展,打破因追求量化而同質化的僵局。
1綠道驛站景觀設計的作用
1.1以景觀促進使用功能的發揮綠道驛站景觀是驛站系統中能夠直接向綠道使用者展示的、給綠道使用者留下第一印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良的驛站景觀能夠增強驛站對行人的吸引力,提高驛站內部基礎服務設施的使用率,使驛站相關資源得到高效利用。通過景觀序列的合理布置,引導使用者整體、全面地對驛站進行觀賞與使用。
1.2以景觀塑造多功能空間綠道驛站除了為使用者提供基本生理需求服務外,也承擔著為使用者創造休閑交流空間的人群集散功能。驛站內部休憩空間較為封閉,體量較小,同時缺乏觀景條件。相對而言,與景觀相結合的驛站廣場,或半開放式的景觀休憩點,更能夠打造更加貼近自然,增強使用者舒適感的集散空間。
1.3以景觀傳承與發展文化不同的文化孕育出風格各異的景觀,而景觀也可表達與傳遞歷史文化信息,通過對綠道驛站進行合理化的景觀設計,以色彩、裝飾、圖案等方面的調和塑造出不同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觀,有助于傳承和發展當地文化。
2綠道驛站景觀規劃總體原則
通過對我國相關綠道規劃設計方案的查閱與研究,依據現狀可提出在綠道驛站景觀規劃設計之初應進行整體把握以下6個原則。
2.1功能性原則服務功能是綠道驛站的基本屬性,配備恰當的基礎服務設施是進行綠道驛站規劃設計的基本要求。以人為本,對綠道驛站進行合理的功能空間劃分,以功能性原則為基礎,展開相應的景觀設計,創造擁有不同景觀感受的層次化空間,滿足各類使用人群的使用心理偏好與功能需求,以此提升驛站的服務質量,為驛站的景觀設計提供基礎。
2.2生態性原則受綠道對破碎化文化、景觀資源有著串聯與整合作用這一特性的影響,綠道驛站的布點也往往結合各類自然與人文資源,而各場地基質的生態敏感度不一。既有需要一定保護的城市飲水源,也有因過度開發而生態脆弱的山地,還有生態良好的郊野田地,在進行綠道驛站景觀規劃過程中,要保障驛站景觀與周邊環境形成生態、安全、可持續的良性循環。
2.3安全性原則作為綠道體系中人群的主要停留空間,要在景觀設計中重點考慮使用人群的人身安全,以細節優化設計來避免周邊環境中的不利因素對使用者造成影響,提升驛站服務的舒適度與吸引力。綠道驛站景觀設計要注重考慮交通安全、建筑安全、環境心理安全等多個方面,確保對場所安全的人性化設計,以此提升使用者安全感,提升服務設施的整體服務質量。
2.4地域性原則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孕育著不同的地域特色,在進行綠道驛站規劃設計前,要對所處環境展開全方位的調查。通過對本土化的文化、景觀資源的利用,創造出與文化底蘊相符合的特色景觀,展示與宣傳地域文化,并以此使當地居民得到文化認同感和場地歸屬感。
2.5景觀多樣性原則豐富多樣的特色景觀可為綠道驛站使用者帶來興趣點,緩解使用者旅途疲勞。以周邊景觀資源為基礎進行驛站設計,加以小品、鋪裝、植物景觀等方面的細節處理,可營造不同的景觀氛圍,提升驛站的趣味性。
2.6整體性原則綠道驛站規劃設計從宏觀角度進行統一規劃,保障其整體一致性和分布合理性。同時,要兼顧周邊環境,取材于綠道系統,使之自然地融于周邊特色景觀,回歸自然,師法自然。使各個驛站能夠保持自身特有的風格,又能形成具有統一性的整體。
3綠道驛站景觀規劃設計方法
3.1以主題規劃組織驛站景觀序列
驛站景觀在布置時應當對景觀序列做好提前規劃,強化驛站體系內統一的文化表達,塑造整體形象。造景時采用與主題相符的景觀要素,具體布置時,依據時間、空間或者意境進行景觀序列安排,可展開一定的景觀敘事設計。各景觀節點之間注重保持一致性與連貫性,這樣既能引導使用者按照安排好的序列進行景觀游覽,又能增強使用者游覽后的情感體驗,從而更好地提升驛站主題的表達效果。
3.2以生態原則為基礎做遠期規劃在進行驛站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要牢記生態原則,作出遠期規劃,在具體設計中結合低碳設計理念,采用低能耗設計方法、低干擾的施工技術手段。利用場地地形,以自然做功的方式蓄水、排水,保障綠道驛站內部的日?;A維護給排水,達到驛站生態化與實用性相結合的目的,盡可能減少人工設施的成本投入。同時,規劃時要提前做好生態環境承載力評價,根據評價指標制定相應的工程技術手段,以適宜的造景材料進行景觀設計,確保人工景觀與自然生態良好融合,推動綠道驛站的長久發展。
3.3以功能空間劃分組織景觀根據不同區段使用者對服務功能的需求與使用頻率不同,綠道中常設置不同等級的綠道驛站。驛站等級決定其內部在功能空間劃分上有一定差異:核心綠道驛站服務功能健全,功能分區完善,其內部設計要兼顧景觀性與功能性,保留一定的觀景空間,景觀布局可采取以植物景觀進行引導或隔斷不同功能空間的方式,景觀風格變化多樣;其他等級綠道驛站由于其服務功能較為單一,分區簡潔,其內部景觀主要以引導功能和分隔作用為主。
3.4加強各景觀要素美學表達利用小品、鋪裝、植物等各景觀要素的美學特性,選取造型、顏色各具特色的元素,加強對景觀主題的表達。在設計中以自然為基礎,結合場地差異性采取因地制宜的造景手法,強調對自然地形的保留,以此營造自然之感??赏ㄟ^植物的多層次設計與地形、小品的結合,營造不同的開合變化,提供適用于不同人群的活動空間。
3.5注重景觀安全性設計在具體設計中可通過合理的接駁形式、內部完善的道路系統設計來梳理驛站交通,保障一定的停留率與通行率。同時,內部的景觀設計要充分考慮人類,GN與生理需求,以積極的景觀設計引導人消除內心的界限,合理地進行轉彎處的驛站植物景觀設計,盡量避免騎行人員在其通行過程中產生視覺死角,保證綠道使用者的安全。
4結語
合理的驛站景觀規劃設計在一定程度能優化綠道服務,減少同質化現象的出現,有利于促進綠道的良性發展。隨著綠道理論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目前國內外對綠道的概念、發展與選線等宏觀方向的研究已較為成熟。在新的發展階段,學者應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提出相應的細部設計優化策略,促進綠道建設優質、長久的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5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