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植物景觀規劃設計在校園實際建設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基于溫州城市大學新校區設計施工市政項目,對于土建施工中軸線偏移問題,對新校區中軸綠地采用植物景觀規劃設計方法,本著滿足功能、突出生態、符合審美的原則,從功能、空間、季相、群落結構角度出發,并著重營造春季、秋季植物景觀,以苗木清單為依據,實地踏查的方法,綜合篩選出符合設計要求的樹種,以期充分突出植物景觀季相表現。
  關鍵詞:植物景觀;空間;規劃設計
  植物景觀屬于軟質景觀,是以園林植物為基本素材,運用藝術手段創造出一個表達意境或具有某種用途的空間。校園植物景觀作為校園環境的重要載體,其不僅豐富了景觀內涵,給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而且校園作為一種特殊的空間,通過潛移默化的浸潤,在潤物細無聲中對師生思想品德的提升及人生觀、價值觀等意識的形成產生著不可替代的、影響,更是營造一種師生之間精神平等交流的心靈空間。
  1背景分析
  溫州城市大學瑤溪校區新建于2012年,毗鄰瑤溪風景區。校園整體布局為中軸線式,由于土建施工中的客觀因素,綜合樓與行政樓連廊的中心線偏移,原大草坪方案未能起到弱化中軸溫州線偏移作用,原開敞(大草坪為主)的中心綠地,使得軸線偏移問題更加暴露無遺,故經過方案修改及討論,采用以植物景觀為主的調整方案(遮擋為主),既可以對中軸線偏移弱化,起到遮擋效果,又可以豐富校園植物景觀,彌補綠地分散不集中的問題。
  2樹種選擇依據
  溫州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年均氣溫偏高,特別是一些在浙中、浙北季相表現良好的樹種,栽植在溫州后其景觀效果大打折扣,但在一些區縣及山區地帶由于小氣候的形成,其季相表現又十分突出。同時加之前幾年溫州地區推進城市園林化建設進程中,受到頂層設計的影響,常綠樹種在城市園林植物造景中占很大比例,植物彩化、色葉化出現較遲,進程慢,以至于秋冬兩季的溫州所呈現的植物景觀缺乏明顯的季相變化,景觀效果表現欠佳。而對于植物景觀營造,最易出效果的是季相表現,春、秋兩季的植物景觀特色又是重點營造對象,加之瑤溪校區緊鄰風景區,熱島效應較弱,易形成小氣候,所以在植物景觀營造上依舊以春、秋兩季為重點打造對象。
  2.1工程苗木清單由于介入時本項目已經處于園林施工單位進場,為避免日后審計出現大量的繁瑣事宜,本著苗木清單少更換、修改原則,仍以原植物種植設計的植物為主,少量替換為輔。同時,對于篩選出的植物在溫州地區的景觀效果仍需要進一步確認,確保其季相表現效果。經過篩選,著重體現春季植物景觀的樹種(苗木表)其中上層植物:玉蘭;中層植物:日本早櫻、日本晚櫻、垂絲海棠、紫玉蘭。著重體現秋季植物景觀的樹種(苗木表)其中上層植物:黃山欒樹、水杉、樸樹;中層植物:桂花、紅楓。
  2.2實地考察調研選取了溫州地區幾個較為著名且年代相對久遠的公園,由于時間的推移這些公園里的植物群落趨于穩定,同時本文的研究對象為高校校園植物,故此將茶山高教園區作為重點調查對象,以了解溫州地區高校校園植物景觀特色及植物選擇。通過比較分析,篩選出溫州地區秋季植物景觀表現良好的樹種,新增上層植物:無患子、榔榆、楓香;中層植物仍以原清單中的中層植物:桂花、紅楓為主。此外,為體現春季植物景觀采用日本早櫻、日本晚櫻、垂絲海棠,玉蘭、紫玉蘭,以群植方式結合地被春鵑、紅花檵木,營造春花爛漫的景象。采用色葉樹種水杉、黃山欒樹、無患子、樸樹、榔榆、楓香、紅楓以營造秋季植物景觀。
  3中軸綠地綠地規劃設計
  3.1植物景觀空間布局
  中軸綠地整體面積為3090m2,呈長方形,其中南北長為103m,東西寬30m。作為校園內綠地面積較為集中的地塊,植物景觀空間的比例顯得尤為重要,其中草地面積1347m2,占了44%。整個地塊由4個半開敞型植物景觀空間(兩大兩?。┙M成,北地塊主要有一較大的半開敞植物景觀空間,草地面積為777m2;南地塊為一較大的半開敞植物景觀并含2個較小的半開敞植物景觀子空間,草地面積為570m2(見圖1)。整體上形成疏密結合的植物景觀空間格局,并很好地弱化中軸線偏移問題,起到良好的遮擋效果,又可以豐富校園內植物景觀,彌補綠地分散不集中的缺陷。
  3.2植物景觀季相分布中軸綠地的植物景觀著重體現春秋兩季,并點綴少量夏季開花植物。從北至南,分別為以日本晚櫻為主的春季植物景觀群落;以日本早櫻一春鵑為主的春季植物景觀群落;以無患子群落為主的秋季植物景觀;以玉蘭——紫玉蘭—春鵑為主的春季植物景觀群落;以日本早櫻、日本晚櫻為主的春季植物景觀群落(見圖2)。
  考慮到夏季遮蔭效果,兩側的行道樹選用秋季植物景觀表現較為突出的黃山欒樹。并打破常規行道樹樹穴的種植方式,以條形的綠地為基礎擴大其根系生長空間。6組植物群落結合道路,形成半封閉型的植物景觀空間,疏密有度,給人以舒適的空間感。鑒于場地東西兩側為校園主干道,人流量大,故將重要的植物景觀節點設置于兩側,其中東側日照光線良好,故以日本早櫻節點、木蘭科植物節點、垂絲海棠節點、日本晚櫻節點為主,西側以體現夏季植物景觀為主的紫薇節點。
  3.3植物景觀群落結構整個地塊共由6組植物群落構成,均為復層結構。其中著重營造春、秋兩季植物景觀的群落有五組。地塊從南段至北段依次為:①香樟+樂昌含笑+杜英+樸樹+楓香——桂花+日本早櫻+日本晚櫻+紅楓——沿階草+紅花酢漿草+蔥蘭(春季植物景觀為主并兼顧秋季植物景觀);②香樟+無患子+玉蘭—桂花+紫玉蘭+紫薇——春鵑+紅花檻木+蘭花三七(春季植物景觀為主);③香樟+無患子—桂花+垂絲海棠+紫薇+紅楓——夏鵑+萼距花+玉簪+洋常春藤+細葉美女櫻+佛甲草(秋季植物景觀為主兼顧春季植物景觀);④香樟+樂昌含笑+榔榆+楓香+水杉—桂花+日本早櫻+紅楓——春鵑+紅花檵木+狹葉梔子+大花六道木+蘭花三七(春季植物景觀為主);⑤樂昌含笑+水杉+落羽杉——日本晚櫻+桂花——黃金絡石+蘭花三七(春季植物景觀為主)。
  4中軸綠地綠地設計反饋
  整體植物景觀空間格局成型,場地空間疏密有度,地形緩急有序。但是在施工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理地與苗木到場工期時間間隔短,未待土壤自然沉降穩定,就進行苗木栽植,加之灌溉水及雨水沖刷,造成地形側坡內陷,影響景觀效果。同時由于2018年年氣候因素,降雨量增大,以及場地排水問題,造成部分苗木死亡;此外,作為中軸綠地,為了景觀及時效果,部分苗木規格偏大,欠缺了植物景觀長遠規劃,為日后的苗木修剪、移栽工作增大了難度。
  5小結
  植物景觀作為校園內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礎設施,一方面可以為學生營造清靜優雅的學習休閑環境,另一方面又可以借藝術手段含蓄地表達校園文化精神,構建出生態化的校園環境。本研究通過對溫州市區公園綠地常用園林樹種以及在溫各大院校植物造景的調查研究與實例分析,從植物景觀空間布局、季相分布、群落組合等角度對溫州城市大學瑤溪校區中軸綠地植物景觀進行規劃設計,以形成富有生命力、可持續、動態、愉悅身心的校園環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52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