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體驗式旅游的景區規劃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以漳州烏山天池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為例,以實現“體驗式旅游”為出發點,對自然景觀資源保護性利用的基礎上,在規劃定位、結構布局、旅游產品設計和主題活動策劃等方面展開,總結打造體驗式旅游的規劃要點,探索基于體驗式旅游的規劃方法。
關鍵詞:景區規劃;烏山天池;體驗式旅游
體驗式旅游是一種預先設計并組織的、游客需要主動投入時間和精力參與的,對環境影響小、附加值高的旅游方式,游客通過與旅游產品間的互動,獲得暢爽的旅游體驗,實現自我價值。體驗式旅游是一種以追求心理愉悅體驗為終極目標的旅游,我國旅游業目前也正在由低層次的“觀光旅游”向更為高級的消費模式——“體驗式旅游”逐步過渡。
1體驗式旅游的主要特征
1.1個性化
體驗式旅游更強調旅游產品的個性化,通過獨一無二、針對性強的旅游產品,來滿足游客求新求異的心理。例如,以自身獨特的山水資源而開展的石峰空中走廊、濕地沉水走廊等,都體現了旅游產品的個性化。
1.2參與性
通過參與和互動,游客能更深層次的感受每一個細節,獲得更直觀和深刻的旅游體驗。例如將溪流溝叉打通形成一條水系通道,游客乘坐小船通行,感受波光的旖旎和變幻的風景的同時,欣賞獨特的水下地質景觀;乘坐高峰之間的高空滑索,游客可以瞬間由一座山峰到達另一座山峰,穿梭于崇山峻嶺之間,感受極限速度的刺激快感。
1.3過程性
體驗式旅游最重要的是游客對旅游產品的感受和享受的過程,更加強調心理感知和理解。例如依托現有自然景觀開展“露營”,“雅居”等特色度假體驗區,游客能夠親身體會自然景觀所帶來的放松身心、遠離都市的度假感受,通過停留,通過參與其他活動等,追求的是一種心理體驗的過程。
2烏山天池景區打造體驗式旅游的優勢資源條件
烏山天池景區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常山開發區最西端烏山山脈南麓,屬于大烏山旅游區的核心景區。天池景區交通便利,資源條件獨具特色,這也是景區能夠打造體驗式旅游的優勢所在。具體表現為:
2.1交通的便利性
景區周邊交通便利,多種交通方式均便于游客快速到達景區。公路方面,有多條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等(沈海高速、國道G324、省道$309);鐵路方面,距離景區最近的為云霄火車站(廈深鐵路,半小時的車程);航空方面,最近的為潮汕國際機場(2小時車程)。便利的外部交通條件,使游客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出休閑時間,快速到達景區進行體驗式旅游。
2.2資源的獨特性
天池景區的主峰龍床石海拔1108.3m,四周陡峭險要。烏山嵯峨高大、挺拔雋秀,周邊的叢崖、幽谷、深洞、巨壑等層巒疊峰,云霧繚繞,構成變化多端的迷人景觀。景區內的仙女湖水質清澈,周邊有若干條小溪匯入,此外,月眉池溪水潺潺,三條小溪匯流而下,兩岸密林形成幽深靜謐的溪岸環境。景區中央的仙女湖和周邊層巒環繞的龍床石、老君巖、石象峰等獨一無二的自然山水景觀資源,構成了天池景區優秀的基底條件,也使景區具有了開展“個性化”體驗式旅游的條件。例如,利用景區獨特的“晶洞花崗巖和流紋巖”地質景觀所開展的“石象峰奇石觀攬”,利用仙女湖建設的穿梭于湖面的“濕地沉水走廊”等,都是極具個性的體驗式旅游產品。
3烏山天池景區打造體驗式旅游的方法
3.1精準定位、找準方向
項目的定位決定了景區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在規劃定位中將體驗式旅游放在首位,以“新引擎、引爆點、示范地”作為規劃總體定位,以旅游體驗、度假養生等功能為主,保障了體驗式旅游的主題和方向。
3.2結合活動、科學布局
根據天池景區的資源特色和旅游產品的主打類型,將整個規劃區劃分為四大功能分區:核心觀光游覽區、綜合休閑服務區、創新生態度假區、野趣養心度假區,在此框架下,細化設計各類景點和旅游產品。
3.2.1核心觀光游覽區。體驗式旅游定位:觀光游覽、休閑娛樂、活動體驗。將仙女湖及其周邊龍床石、老君巖等山體景觀資源統籌整合成為核心觀光游覽區,以便于保持天池區域景觀的完整性。此區域也是全區的核心區域,規劃以獨特的山水資源為依托開展旅游體驗。
3.2.2綜合休閑服務區。體驗式旅游定位:住宿度假、休閑體驗、民俗風情體驗。景區入口處的白水寨是整個景區的門戶接待區域和天池景區旅游休閑的第一站,因此作為綜合休閑服務區進行規劃。此區域除了接待服務設施外,還設置了民俗風情展示、休閑觀光農場和商業街等休閑娛樂設施。
3.2.3野趣養心度假區。體驗式旅游定位:山野度假療養。該區環境清幽,風光迤邐,規劃利用周邊良好的山水生態條件,沿溪流兩岸建造部分休閑度假屋,提供品質高端的住宿接待服務,打造一處養心避暑的休閑度假勝地。
3.2.4創新生態度假區。體驗式旅游定位:高端度假休閑、團隊活動。為完善整個風景區的服務功能,規劃在長田凹區域建設一座充分運用創新產業產品的綜合性高端生態度假中心。度假中心的建設貫穿綠色生態理念,包括文娛中心、酒店及會議中心等接待服務設施,還可以承接大中型會議、婚禮聚會、文化交流等集體活動。
3.3注重體驗、組織交通
為充分利用景區現有自然資源條件,給予游客多樣化的觀光游覽體驗,規劃采用多種交通形式組合的方式,包括地面交通、軌道交通、水上交通與空中交通。多樣的交通方式在大尺度的景區中也是旅游產品的重要一環,尤其在特色不明顯的景區,常以多樣化的交通方式體驗來彌補資源的缺失。
3.3.1地面交通體驗。地面交通包括公路交通、電瓶車交通、自行車交通和步行交通。(1)公路交通:游客服務中心到內部核心景觀區以中巴車做為主要交通形式,在關鍵節點設置巴士換乘站,方便游客往來通行;(2)電瓶車交通:主要在各個景觀功能區內部運營,以便游客快速游覽全區;(3)自行車交通:以騎行的方式體驗景區優美的環境景觀,也是一種現代化的健身方式;(4)步行交通:環湖棧道和登山步道相互串聯、交織,組成了核心景區的步行游覽交通網,最大化展示景區的自然資源。 3.3.2軌道交通體驗。規劃在核心景觀區設置l條閉合的觀光小火車游覽環線,增強游客體驗,提升游覽品質。采用低噪音的雙軌小火車,采用清潔燃料,盡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3.3.3水上交通體驗。景區的核心景觀——天池,水面時而寬闊暢通時而狹窄曲折,能夠為水上游覽帶來多重感受,規劃采用電瓶動力大型游船,為游客提供游湖體驗。
3.3.4空中交通體驗。主要包括空中纜車和滑索2種方式。空中纜車從白水寨綜合休閑服務區到龍床石景觀區,既是空中觀光線路,同時也是進入天池主景區的主要交通線路;滑索線路有2條,一條從玉女峰山頂到將軍巖,另外一條則從將軍巖到玉女峰山腳下小火車站附近,滑索既可以作為交通通道,同時也是一種驚險刺激的體驗項目。
3.4突出特色、打造產品
秉承著以核心旅游產品為主導、以特色旅游項目為支撐的理念,本案構筑了四大類型的體驗式旅游產品體系,每個功能區又根據各自的資源特色有主打的旅游產品類型,方便游客在時間有限的前提下,根據自身愛好選擇游覽區域。
3.4.1觀光游覽產品。(1)旅游體驗類型:娛樂、休閑、審美。(2)旅游體驗項目:以景區的自然資源為依托,簡單的設置一些基礎設施,便能打造出特色的觀光游覽產品,如以地文資源為依托的龍床石高空攬勝、石象峰奇石觀攬、空中花園、空中森林、玉女峰山頂觀光等。
3.4.2休養度假產品。(1)旅游體驗類型:娛樂、休閑、教育。(2)旅游體驗項目:以遠離都市的喧囂、擁抱自然的森林為特色,在森林覆蓋率高或者其他居住體驗良好的地點,設置古樸自然、舒適寧靜的住宿體驗設施,包括:能夠觀星賞月的露營體驗——摘星露營,能夠傾聽潺潺溪流、垂釣踏水的濱水住宿——月眉怡舍、湖畔馨苑,能夠隱匿于林間、與大自然動物親密接觸的森林木屋體驗——月眉養生館、蝴蝶幽谷等。
3.4.3休閑娛樂產品。(1)旅游體驗類型:娛樂、休閑、審美、教育。(2)旅游體驗項目:此類旅游產品以游客的親身參與、互動為主,游客能夠在參與中享受更多的樂趣,包括水中蕩舟體驗的仙女湖蕩舟,與螢火蟲共舞的螢火蟲樂園,以山為幕、以自然為舞臺的水面電影,此類項目都在輕松的娛樂之中融入了參與式體驗。
3.4.4康體建身產品。(1)旅游體驗類型:娛樂、休閑、教育。(2)旅游體驗項目:此類產品也以游客的參與為主,且參與的力度更大,往往在景區資源條件一般的情況下也能開展,更具有應用和開發的廣泛性。本項目中策劃了攀巖、森林定向穿越、懸崖棧道、滑索、玻璃索橋等多種類型的康體健身類體驗式旅游產品。
3.5豐富主題、策劃活動
3.5.1“天池·傳說”山水實景演出。以天池景區美麗的神話和動人的傳說為線索脈絡,以當地特色民族歌舞為載體,以波光粼粼的仙女湖水面和層巒俊秀的山體為背景,策劃一場展現天池歷史文脈的山水實景演出,作為景區的特色項目。
3.5.2民俗展藝。漳州是僑鄉,也是一個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區域,少數民族和外來僑胞能歌善舞,選取這些歌舞的精華片段,在白水寨進行多種多樣的民俗歌舞表演,既可作為景區的一處特色觀演樂園,又可為夜宿于景區的游客提供一處夜晚娛樂休閑的場地,更是對當地民俗文化的良好對外展現。
3.5.3天池觀星。景區遠離市區,周邊光污染少,并且空氣質量高,能見度高,是觀賞星辰天象的天然場所。選取視線開闊的草地和山頂作為觀星地點,有重大天象景觀出現時,可邀請天文愛好團體齊聚一堂,共同交流切磋,逐步搭建起國內知名的天文交流平臺。
3.5.4“壽”主題晚年關愛公益活動。針對景區的養生及壽文化主題,定期舉辦為老年人送愛心的公益活動?;顒涌梢耘c知名養老院合作,定期開展為老人進行體檢、送禮物、表演節目等公益愛心活動,并邀請老人到景區參觀游玩,開展公益活動的同時提高景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3.5.5攀巖趣味賽。景區內部的五指石等山峰巖壁是開展攀巖活動的絕佳場所,定期召開攀巖比賽,邀請專業運動員到此參賽,豐富景區的活動類型并借此機會利用媒體展開宣傳,提高景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4打造體驗式旅游的規劃要點
4.1依托景區本底資源
詳盡、全面地調查項目所在場地的資源情況,在此基礎上挖掘景區所能開展體驗式旅游的特色,并始終圍繞本底資源特色進行策劃。
4.2關注游客情感需求
旅游必須以游客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生活態度和行為模式為基礎進行產品的規劃,以使旅游產品和服務引起游客的觸動和共鳴。例如,在景區開設的“森林定向穿越”活動,游人自己籌劃線路、尋找方向、破解難題,最終到達目的地,也給游客創造了交往契機。
4.3創造新的生活方式
在景區創造全新的生活體驗,通過提供游客在都市無法感受到的旅游方式來吸引游客。天池景區設置的森林養生館、月下觀星臺、特色美食品嘗、懸崖棧道攀爬、玻璃索橋體驗、螢火蟲樂園游賞等,正是平時生活在都市中的人所缺失的,都是一種全新的旅游體驗。
4.4策劃參與性活動
參與性活動通常以旅游中的吸引物、人與之接觸會產生特殊感受的自然之物上。項目通過參與性設計,將景區抽象的文化景觀轉變為游客能接觸、感受的形式。小火車觀光、攀巖、螢火蟲樂園游賞等,都是趣味性較高的參與性活動。
4.5創意旅游紀念品
融入景區特色的創意紀念品,不僅極具特色,還具有回憶體驗的價值,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所以非常受游客的歡迎。旅游紀念品是游客完整體驗景區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開發要承載當地的歷史文化內涵,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代表一定的民族、民俗特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3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