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兒科護理的教學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 探究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教學應用。方法 對2017年入學的我校護理專業學生共計262名的學生資料進行收集,依據262名學生的入學成績,采用奇偶數分組的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試驗組學生則在對照組學生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增添體驗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一學期結束后對兩組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護理操作考核成績、病例書寫能力、與患者溝通能力以及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通過對對照組學生和試驗組學生的對比考核結果表明,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的試驗組學生對兒科護理的基本教學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都要顯著優于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的對照組學生(p<0.05),試驗組學生對兒科護理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也要顯著優于對照組學生(p<0.05)。總結 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兒科護理專業的教學中應用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兒科護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并提升學生對兒科護理理論知識的掌握,促進學生兒科護理操作水平的提高。因此,體驗式教學模式值得在兒科護理專業的教學活動中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模式;兒科護理;教學探索;臨床醫學
兒童由于其生理和心理均處于發育階段,身體免疫機能較差,相比較于成年人而言對于醫療服務的需求更為頻繁。而同樣是由于兒童心智未成熟的特點,加之醫療治療非常容易為兒童造成身體上的不適感,在醫院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兒童經??摁[、歇斯底里、強烈的反抗醫護人員為其進行治療。因此,兒科護理的專業人員必須要掌握熟練的與兒童患者打交道的方法和基本護理操作,但由于我國傳統的護理專業教學中對兒童護理方法的具體教學內容較為匱乏,因此臨床兒科護理的專業人才素質水平仍然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本文對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有效作用進行分析,現將具體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對2017年7月入學我校的護理學專業學生共計262名的學習資料進行收集,并依據學生在入學時的成績排名,采用奇偶數抽樣的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131例學生。其中,對照組學生包含男性10名,女性121名,學生年齡在18~21歲,學生平均年齡(19.04±0.53)歲。試驗組患者包含男性15例,女性116例,學生年齡在18~22歲,學生平均年齡(19.28±0.57)歲。全部262例學生的主要學習內容均為兒科常見病護理。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所學基礎知識等方面的一般資料均無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統計學分析意義。
2、方法
對對照組學生采用常規教學方法,包括對兒科護理理論知識的教學、對兒科護理基本方法的教學、病例書寫專業技能的教學和與兒童患者溝通的方法指導等。
對試驗組學生則在對照組教學的基礎上采用體驗式教學的方法開展教學,其主要內容包括:
課前營造教學環境:教師在課前要充分的利用課堂內的多媒體設備、模擬病房等課堂設施為學生營造一個相對真實的兒科病房護理環境,并為學生進行兒科護理工作的意義介紹,讓學生在課前就充分的認識到自身職責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則要始終將自己放置在課堂引導者的崗位上,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在兒科護理操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這些問題的成因。
教學過程高度模擬實際兒科護理操作環境:在體驗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將課堂變成一個高度模擬兒科護理工作現實開展的環境,通過課上為學生有意識的制造突發狀況來考驗學生對現實兒科護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反應能力,并鼓勵學生自主的對這些問題進行考核。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間合作扮演角色來模擬兒科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溝通能力與解決突發護理事件的能力提升。
課后注重對學生的答疑解惑:由于體驗式教學模式在課上更注重對學生學習氛圍的營造,因此學生必須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從而配合教師的模擬教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或多或少的會對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有所遺漏。教師為了促進學生兒科護理專業知識的熟練掌握,也應當要求學生在課下必須對課堂上所學習到的兒科護理知識進行復習鞏固。針對學生在課下復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的為其進行解答,并引導學生回憶課上模擬環境中的教學流程,從而幫助學生加深體驗式學習的記憶。
在一學期的學習結束后,對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其考核的主要形式為期末考試,考核的主要內容包括多學生兒科護理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考核、對學生兒科護理方法的操作考核、對學生病例書寫能力的考核、對學生與兒童患者有效溝通的能力考核,并依據這些內容的評分為學生進行綜合學習成績評定。隨后制定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滿意度評價表,依據學生的填寫情況不同將其分非常滿意、滿意、一般和不滿意四級,以非常滿意和滿意等級的人數和總人數之比作為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滿意度。最后使用統計學軟件對如上數據進行分析。
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結果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通過對兩組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護理操作考核、書寫簡歷能力、溝通測評能力的考核,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的試驗組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評分要顯著由于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的對照組學生(p<0.05),兩組學生的具體綜合學習素質對照詳見表格一。而從對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調查上來看,試驗組學生對于課堂教學方法的滿意度也要顯著優于對照組學生(p<0.05),兩組學生的具體課堂滿意度對比詳見表格2。綜合以上兩大塊測評效果,體驗式教學模式對于兒科護理教學的促進作用顯然更為顯著。
三、總結
就當前醫院的實際情況來看,兒科患者屬于相對護理難度較高的患者,畢竟兒童的各方面都不成熟,在護理醫從性以及實際配合程度上相對較差,會導致護理過程中出現一系列的突發情況或者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如何對兒童進行護理。是當前護理工作人員需要進一步深度研究的問題。而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真實還原兒科護理環境,同時也能夠讓學習人員進一步將自身融入到對兒童的護理工作中,整個護理能夠還原醫院真實場景,達到一定的水乳交融的水平。對于兒科患者的護理工作由于要考慮到兒童對于疼痛的忍耐性較差、兒童更容易哭鬧等特殊問題,兒科護理工作一直以來都是護理工作中較為困難的一部分,對護理人員的專業護理技術操作水平和有效溝通能力的要求都很高。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由于護理人員對兒童護理的操作不當造成兒童家屬與護理人員出現矛盾的事例也非常多,兒科護理是醫患矛盾與沖突產生的高發區,你如何處理由于兒童護理引起的一系列矛盾,就是當前兒童護理方面的重點問題之一。而在護理學習過程中,相關學生可以通過實際情況的體驗來進一步增強自身處理問題的經驗,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兒科的工作環境。
體驗式教學方法通過對現實兒科工作環境的真實在現來促進學生加深對于各項兒科護理操作的學習印象和掌握熟練度,體驗式教學模擬方法還可以引導學生進入到真實的兒科護理工作環境,從而幫助學生了解在現實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困難與問題,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以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幫助徐學生在未來工作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思考能力也是具有有效作用的。大量課堂實踐結果都表明體驗式教師對學生知識掌握水平提升是具有顯著促進效果的。本次試驗的結果也表明,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的試驗組學生對于兒科護理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要顯著優于采用一般教學方法的對照組患者(p<0.05),這是與其他研究中的試驗結果所相一致的,所以對于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筆者認為可以進一步推廣在諸多護理專業中進行廣泛應用時,學生能夠真正的提升對兒科護理方面的專業水平。
綜上所述,體驗式教學模式對護理專業學生提升兒科護理治療、護理操作熟練度、護理知識理解及幫助學生提升對課堂教學的滿意度均有顯著效果(p<0.01),體驗式教學模式值得在實際兒科護理專業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何仁香,龔芳.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兒科護理的教學探索[J].中國新通信,2018,20(21):190.
[2]栗娜,桑運吉.體驗式教學模式在中職院校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8(30):242-243.
[3]姚紅月.PBL結合體驗式教學在小兒腹瀉病護理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2):16-18.
[4]王佳琳.體驗式教學模式在《護理學導論》課程中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4):92-94.
[5]徐湘榮,劉瑛.體驗式教學在2010版心肺復蘇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2,27(23):71-7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9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