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醫學模式下的兒科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傳統的醫學模式過度注重疾病的成因以及人體的相關反應方面,而忽視了對于患兒心理以及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研究。為了進一步提高現代醫學水平,一種新型的囊括生物、心理以及社會醫學的模式正逐漸在為業內所接受。兒科教學也應當與該新醫學模式進行有效結合,故本文就新醫學模式下的兒科教學開展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醫學;兒科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4-9368(2019)01-0058-02
1新醫學模式對兒科教學影響探討
基于“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新醫學模式是目前業內普遍認為的未來醫學模式發展趨勢。因此對于當下兒科醫學不但需要對各種疾病的本質有所了解,同時在處理各種疾病時需要綜合多方面的內容。由此可見,新醫學模式并不是對傳統醫學模式的徹底拋棄,而是基于傳統模式基礎上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兒科教學是學生掌握知識并在未來走上社會的重要基礎,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基于新的醫學模式需要對當下兒科教學以及人才培養方式進行針對性的轉變,從而培養出更高素質人才。
2新醫學模式下兒科教學開展策略
2.1秉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新醫學模式不單單注重治療方面的問題,同時也逐漸對保健、預防以及群眾參與進行研究。因此當下兒科的教學應當轉變傳統的以疾病為核心的模式轉而更多的關注以患者為核心,培養出一批具備高素養、良好職業道德規范的衛生技術人員。新醫學模式下的兒科教學應當更加注重學員的素質教育,構建現代化疾病與健康理念,以職業需求為導向培養學生的價值觀以及質量觀。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強調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以新醫學模式引導開展兒科教學。
2.2提升教學人員素養
新醫學模式對于教學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掌握更多更為全面的學科內容。其中包括心理學科、行為學科以及醫學倫理學科等等。通過不斷的學習,教學人員可以及時掌握當下醫學發展動向,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同時構建合理的知識架構。“雙師型”教學隊伍是目前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對于當下教育應當進一步提高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逐步提升教學人員的綜合技能水平,此外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為人師表以及教學方式的應用。
2.3豐富教學方法
對于教學機構應當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轉而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以及實踐能力的提高。為了更好的融入新醫學模式,現代兒科教學應當摒棄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從而構建以學生為教學核心的新教學模式。基于新教學模式進一步提升學習、動手實踐以及教學融合,轉變傳統的學生死記硬背的情況,引導學生逐步走出應試教育學習怪圈,倡導素質教育理念。在日常教學中,兒科教學人員不應當只是注重對知識的傳授,更多的應當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由了解掌握知識向學會掌握知識的技能轉變。兒科教學尤其注重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考察與培養,因此對于教學人員應當尤其注重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應用。實際教學中不僅需要扮演好課程主導的角色,同時還應當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基于有效措施調動學生學習氣氛,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逐步提升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多媒體技術的出現極大豐富了現代教學模式,基于現代計算機技術可以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并提升教學質量。實訓室是學生積累實踐經驗的主要平臺,日常教學中也應當關注對實訓室的應用,課余實踐鼓勵學生積極主動走向社會,走進病房,更為直觀的接觸病患,了解病情并豐富自己實踐經驗。
2.4注重學生素質教育提升
現代社會更需要高素養實用性人才,因此兒科教學應當轉變以往單純的知識教學模式,依據教學內容注重學生素質教育。在對案例進行分析時,一方面需要進行知識的講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先進人物的事跡,針對性的開展誠信、敬業以及救死扶傷方面的職業道德素養教育。教學中適當引入反面教材可以提升學生對科學的嚴謹作風,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換位思考有助于提升現代醫療品質,因此在兒科教學過程中就應當針對性的開展換位思考方面的教學,有效提升學生對醫療糾紛的防范意識。從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擁有一定專業素養以及技術水平的現代合格醫療人員。對于在讀院校學生,可適當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促使學生建立終身學習理念,將兒科的相關前沿理念以及知識等教予學生,引導學生養成適應自我特點的學習方法,并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學習提升自我綜合素養。
3結束語
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醫療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兒科醫療。而提升現代兒科教學質量對于兒科醫療技術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此外,新醫學模式強調“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等方面的結合,因此現代兒科教學有必要做出一定轉變,基于新醫學模式理念,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豐富教學形式,提升教學質量,繼而更好的適應現代新醫學模式要求,為社會培養出具備一定素養的實用性人才,為我國醫療事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周開宇, 萬朝敏, 高曉琳, et al. 試論新醫學模式下如何提高兒童先天性心臟病臨床教學效果[J]. 醫藥前沿, 2015, 5(12):358-360.
[2] 任建立, 張麗萍. 淺談新的醫學模式下高職兒科學教學[J]. 衛生職業教育, 2008, 26(19):59-60.
[3] 余秋苑. 淺談兒科護士心理素質在新型醫學模式下的應用[J]. 醫學信息(中旬刊), 2010, 5(2).
[4] 吳學東, 溫建蕓, 裴夫瑜, et al. 淺談兒科臨床教學中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J]. 教育教學論壇, 2012(34):187-18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2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