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體驗式教學模式在中職學前教育德育課中的應用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國家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作出調整,學前教育專業(保育方向)的培養目標,由幼兒教師轉向為面向托幼園所、早期教育機構、社會兒童福利機構等學前教育機構,培養能夠獨立開展嬰幼兒保育工作、協助教師開展嬰幼兒教育工作的技術性人才,其對應的崗位是托幼園所和社會福利機構的保育崗位。學生面臨如此調整期,需要對德育課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順應課程改革需求和學生心理需求。該文主要針對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學前教育專業德育課中的應用進行初步探索。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  學前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c)-0112-02
  2018年,國家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作出調整,學生面臨調整期,需要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德育工作。這就需要對德育課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順應課程改革需求和學生心理需求。
  1  中職學前教育德育課面臨的現狀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全面開放,學前教育行業將迎來巨大的市場。專家預計,到2021年,我國在園幼兒數將接近5800萬,幼兒園預計缺口近11萬所,幼兒教師和保育員預計缺口超過300萬。市場需求擴大的同時,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學前教育崗位職能將進一步細化:幼兒園教師、早期教育機構教師、保育員、育嬰員等崗位要求將越發明確。為應對職業崗位需要,國家對幼兒教師資格報考條件的改革使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做出相應調整,以應對專業發展的危機。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除了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相應職業資格的專業技術人才,還將完善學生素質結構作為另一層面的人才培養目標。學生除了具有出色的專業技能外,還需具備合作精神、人文底蘊、創新實踐精神及社會責任感等。而中職德育課體驗式教學有助于學校實現“完善學生素質結構”的人才培養目標。
  2  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內涵
  德育課堂的教學在信息化環境下已經從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教學模式轉變。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下并不再完全被動地識記知識點,抽象地理解教學內容,而是通過多媒體手段以及平臺交流的途徑對知識進行強化和吸收。體驗式教學是以學生體驗探索和自主構建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新模式下,教師根據德育課教學目標,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特殊性,創設合理的情境,讓同學們感知、領悟世界的豐富性,有目的、有計劃的展開教學。通過課前引導、課中探討、課后延伸的方式讓學生經歷對生活對職業的自我實現,構建良好的情感體系。
  3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德育課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意義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中職德育課堂在教學方式上更加注重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學生對于德育課的興趣和感悟也在逐步加深,已經不再像多年前普遍表現出一種無謂、漠然、應付甚至是懷疑的態度,這讓我們對于德育課程可以更深一步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內化學生的思想修養,核心素養有了更大的期待和訴求。
  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德育課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模式,尤其針對該專業選取對達成該專業德育教學目標更為有效的教學內容,設計體驗式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探索中感知、領悟,內化為個人道德修養,同時提升該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通過學前教育專業德育課的試點行為,向全校其他專業進行推廣就有據可循。
  4  體驗式教學模式在中職學前教育德育課中的應用步驟
  4.1 確定目標
  通過對學前教育學生德育心理、德育需求的研究,構建保育員特色德育目標,形成專業特色德育評價體系,推動該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特色德育課程有效服務于中職各專業學生的職業發展。如學前教育專業立足培養高質量的幼兒保育員,要充分考慮學生未來職業的要求。構建特色德育課程服務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該重點發展的素養。
  4.2 選取教學內容
  探索學前教育特色德育課教學。學前教育特色德育課是在判斷學前教育學生德育培養需求的基礎上,以一定的德育課程思想和德育理論為指導,明確中職德育課程目標,形成具體的德育課程內容,付諸德育實踐,并通過德育評價加以改進的教學探索。中職德育課程目前分為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和哲學與人生,每學期內容較多,每個內容淺嘗輒止,無法深入體驗。在體驗式教學中,應當選取一個教學內容,制訂詳細的教學目標,通過課前準備、課中探索、課后深化的順序逐步達成。如在《感受道德之美》的教學內容中,請同學們分組發現生活中各類職業的道德之美,通過實地體驗,或者進行課堂話劇體驗等形式,讓同學們對道德之美的理解更直觀。將此內容作為一學期教學的特色內容,每節課上課之前讓各小組展示自己發現的道德之美。由此延伸至學前教育保育員的職業道德。
  4.3 體驗式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首先,以接近學生生活的的實際作為切入點,設計教學情境。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恪守職業道德》的教學內容中,為了讓學生了解保育員的職業道德,要求學生分組,幫助他們深入到幼兒園,對幼兒保育員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狀態進行觀察記錄,進行課前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由學生對自己小組收集的資料進行匯總、歸納、制作成資源在信息化平臺上進行展示、交流。信息化平臺能夠幫助學生課前掌握更多的信息,了解上課內容,幫助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夠發表。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課前體驗較為深刻,可以更好地發現問題,在課堂中提出問題,與老師和同學們進行探討、交流。教師創設情境,同學們參與進來進行操作練習。真正地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通過親自動手,親自操作,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掌握必要的技能技巧。由于每個學生視角不同,通過體驗,會有多種問題出現,極大地豐富了德育課教學資源,使書本中的職業道德理論內化為學生個人素養,最后體現在行為上,達成本課內容的教學目標。
  再次,課堂教學也要延伸??梢圆捎眯蕾p品味的方法加強學生的體驗。這樣的方法能夠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如觀看電影片段、欣賞專題節目等。隨著信息化技術在課堂中的深入應用,教師能夠擁有更豐富的信息化資源,創設各類多媒體情境,無疑也會讓學生的情感得以更大程度的豐富。
  最后,社會實踐是豐富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重要補充,也是學生能夠將課堂所學進行專業運用的重要途徑。針對學前教育的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地將德育內容進行具體化和現實化。每所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部門都應當有自己定點實習實踐的單位,方便在專業或者德育課程有必要實際考察的時候可以隨時到定點單位進行實踐活動,收集所需資料,深入調查研究,最終將所學理論運用至實踐中,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如對待幼兒是否有足夠的耐心、自己的專業技能是否嫻熟、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保育員規范等。學生在發現問題后可以歸類整理總結,回到課堂有針對地提出問題進行探討,通過教師的引導幫助其更好地完善自己。
  5  結語
  總之,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開展體驗式教學是中職德育課程改革的一個必然趨勢,所以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規律,采取多樣化的體驗形式,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道德,感受生活,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拓展學生的思維,進而切實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葉明蔥.高旭燦.論情景教學中情景的創設[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7,27(6):72-73.
  [2] 尤文靜.關于體驗式教學的思考[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2,10(3):35-39.
  [3] 田茵.學前教育專業幼兒保育人才培養的分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7487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