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扎染藝術在幼兒園中的實踐與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中華民族的歷史悠久,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包含民族氣息和活力的民間工藝更是其中一朵瑰麗的奇葩。其中,扎染藝術就以其簡單的制作方法、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成為了其中的瑰寶之一,從而對人們產生了深深的吸引力。
關鍵詞:扎染藝術 幼兒園 時間與運用
【中圖分類號】G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2-0050-01
扎染是我國民間傳統而又獨特的染色工藝,它是通過折、壓、揉、縫等方式對布進行捆扎,再將捆扎線或縫線拆除,從而形成一定好看的圖案花紋,將一幅幅美麗動人的作品呈現在人們面前。由于捆扎技法的不同,扎染作品所呈現出的圖案、色彩等樣式極為多變,各種創造性資源也蘊含其中。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幼兒園開展扎染活動進行了相關探討。
1.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運用
首先,扎染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有著較為廣泛的使用區域,既可以裝飾幼兒園的大廳和走廊,也可以創設特色的班級教室。在幼兒園公共區域中,可以用扎染織物做一些創意造型作為壁飾,而更多的則是以懸掛的形式作為環境裝飾。并且,懸掛的形式比較多變,可以垂直懸垂,也可以做出優美的弧度造型,如以大波浪式懸掛,通過波線式的起伏感,使得公共空間更具層次性,從而使得氣氛更加生動、活潑。
其次,在裝飾幼兒園活動區域的環境時,也可以融入扎染藝術,以此彰顯班級活動的主題和特色。幼兒在參與活動時,既能感受到扎染藝術的視覺美,又能參與扎染制作。例如,在美工室或活動室開辟扎染坊,從桌面、空間以及整體布局都能體現出輕松自由的創造氛圍,通過開放式的操作桌面,讓幼兒擁有更多的討論空間,從而給予幼兒自主選材的權利。
2.扎染活動開展案例
為了讓幼兒了解更多的藝術形式,并感受扎染的樂趣及其圖案所帶來的驚喜,同時也為了便于家長配合幼兒園工作,讓家長對幼兒園的美術特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我園安排設計了這一活動——請小朋友自備1~2件單色T恤,讓幼兒與家長共同學習簡單的扎染制作。
首先,欣賞并介紹扎染。出示扎染作品,通過引導幼兒欣賞和觀察作品,對幼兒進行提問:“這些作品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幼兒們的回答各有特色:“它們是在布上畫的”“它們的圖案很特別”“顏色的深淺不一樣”等。通過這一方式,引發幼兒對扎染藝術的學習興趣。
其次,制作扎染作品。(1)介紹扎的方法。讓幼兒仔細觀察扎染作品,發現圖案并不是直接畫在布上的,而是要先把布扎起來。首先,讓幼兒們將T恤抓起來,捆緊,最好將其整理成降落傘狀,這樣會在下一步的制作中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再讓幼兒們在上面畫上簡單的圖案,如花瓣形、桃心形、圓形等,并用針線沿著圖案縫邊,抽緊,整理成降落傘狀,再將其用繩捆緊。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將圖案畫的太小或太過復雜,不利于下一步的制作。(2)介紹染的方法。讓小朋友用毛筆蘸丙烯顏料,對扎起的位置進行染色。在這一過程中,有的幼兒由于用的顏色較少,用的水較多,制作出來的效果就會顯得清淡而秀麗;而有的幼兒則是用的水少,顏料多,所制作出來的效果就會顯得鮮艷而凝重。(3)拆線。在拆線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提醒幼兒們,注意不要把顏色染到衣服的其他地方,一定要及時清理剪刀上面的顏色,可以用濕紙巾等進行清理。(4)晾干。以上工序全部完成之后,就可以將衣服放在室外或專用晾衣室晾干。在晾曬的過程中,可以讓幼兒相互欣賞對方的作品,并發表自己的意見或看法。
最后,延伸活動及活動反思。衣服晾干以后,可以鼓勵幼兒們進行走秀,大膽地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對積極表演的幼兒給予掌握和激勵。通過這一活動過程的開展,家長和幼兒都表現得非常積極,尤其是在看到自己創作出艷麗的色彩或多變的花紋時,更是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這也讓幼兒對扎染活動充滿了熱情。同時,在親子共同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還能增進親子之間交流與溝通的默契,既達到了親子活動的教育效果,又加深了家長對幼兒園美術特色的了解,從而更加支持幼兒在園學習美術。最后,通過讓幼兒之間的相互欣賞、交流及學習,為幼兒提供了自由表達的空間,有助于幫助幼兒解決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他們對扎染藝術的認識。
3.扎染活動的成效與展望
首先,通過輕松的氛圍,豐富的材料供給,以及充足的操作空間,能夠很好地滿足幼兒在參與美術活動時的心理與生理需求。因此,我們所創設的扎染活動就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產生“主人翁”意識,在“玩中學、學中玩”,以此增加幼兒在學習中的快樂感受。
其次,教師在開展扎染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先給幼兒展示一些與他們認知和審美需求相符的藝術作品。通過直觀、生動的事物形象,通過藝術作品所呈現出的繽紛色彩,激發幼兒自己動手設計并創造染色圖案的欲望。而讓幼兒將這些藝術作品作為創作原型,有利于降低幼兒自主設計圖案的難度,豐富幼兒想象,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想象和創造的積極性。
最后,在幼兒園中開展扎染活動,有利于拉近幼兒與民族文化之間的距離,有利于祖國古老文化和精髓的延續。在此次活動的回顧中,發現幼兒園選擇開展扎染活動的做法是正確的,收獲也非常豐富。因此,希望在不遠的將來,作為民族工藝的扎染藝術能夠真正走進幼兒園,走進幼兒心中,成為他們的夢想之一。
總之,在幼兒園中開展扎染教育活動,能夠充分挖掘幼兒的個性潛能,培養幼兒的審美等能力,促進幼兒個性的全面發展,并給幼兒真、善、美的啟迪和熏陶,加深幼兒對美的享受,促使幼兒學會求知和創造,從而在達到審美育人目的的同時,也能讓扎染這一民間文化得以傳承和延續。
參考文獻
[1]李瓊英.民族工藝扎染在幼兒園中的實踐與運用[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10):145-146
[2]劉曉存.幼兒園民族手工藝啟蒙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19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