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議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沃白板作為信息技術的新型產品,在充分發揮強大輔助作用的同時,存在一些弊端與應用誤區。如何將希沃白板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如何把信息技術的不足降到最低、如何有效地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進行深度融合?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具有較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語文教學;恰當應用;深度融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3C-0077-03
  “互聯網+”時代下的信息化教學革新了語文課的信息傳遞模式,極大地豐富了課堂內容和教學表現形式,為學生提供了多角度信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我們也應看到,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東西是信息技術難以替代的,只有以客觀、科學的態度來審視和對待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加以糾正,才能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做到有效、科學、深度融合,進而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
  【案例背景】
  從京蒙對口幫扶關系確定那時起,北京市平谷區就與烏蘭察布市商都縣結下了友好之緣。多年來,平谷區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教育科技、文體衛生、生態環保等方面,給予商都縣全方位的支持,教育幫扶就是這張和諧畫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平谷區教委、教育研修中心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創新幫扶措施,掀開了對口幫扶商都教育的新篇章。平谷區全年選派教研員近80人次深入到商都縣中小學校進行教育教學調研、指導、交流。以2018年11月平谷——商都交流研討活動中的幾節初中語文課為例,淺談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恰當使用。
  根據全縣統一安排,商都縣第二中學的趙建武承擔了此次活動語文學科的匯報課,講授的內容是部編教材七年級上冊的《植樹的牧羊人》。在課堂上,趙老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在課堂中思考;在課堂中有序表達,在課堂中歡笑……積累豐富了語言,培養發展了思維,通過進行大膽想象推理,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后的交流環節,平谷區的教研員與趙老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其中包括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如下表所示:
  趙老師在整節課中,設計的中心詞為“敬畏”,即牢牢抓住牧羊人的無私奉獻精神,通過細節賞析,借助信息技術配以畫面、音樂的激活,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由衷感受到牧羊人的偉大和執著,進而愿意表達、樂于表達對英雄的敬畏,并圍繞“環境與生存”話題進行深層次思考。
  【案例描述】
  趙老師的這堂課為精講課,以其在課堂中的片段實錄為例,通過歸類分析,探究希沃白板在語文教學中的靈活使用。
  例1: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情況
  《植樹的牧羊人》 優勢之處
  師1:圖片導入,荒原與綠洲對比,營造氛圍;
  師2:出示重點字詞,及時補充;
  師3:背景鏈接,出示20世紀初法國普羅旺斯地區圖片,為下文作鋪墊;
  師4:梳理結構,圖表呈現三次相遇,神奇的變化,由衷的敬畏;
  師5:細節再現,數字分析,時空比對,思考“怎樣的人”——執著堅毅、無私奉獻的英雄;
  師6:主題拓展,搜尋、插入圖片,音樂烘托,升華主題。 1.文字、圖片、視頻、音樂,營造一種立體效果;
  2.原文、朗讀、相關材料一體化,優化教育資源;
  3.根據需要,可以隨時補充新內容,靈活修改課件;
  4.根據學生狀態,可現場增設一些特殊效果,如字體顏色、不同圖形等,以此突出強調。
  例2:學生使用信息技術情況
  《植樹的牧羊人》 優勢之處
  生1:找一找,課前小組分工,查找資料,認真篩選,集思廣益,制作簡易PPT;
  生2:說一說,課上播放PPT, 邊播放,邊解說,使用記號筆標出重點知識,以示提醒;
  生3:比一比,課后收集材料,以自己喜歡的形式,夸一夸“我身邊的英雄”。 1.內容豐富,提高學生信息技術使用能力;
  2.強調合作,進一步培養小組協作精神;
  3.使用便捷,激發探究的興趣。
  【案例分析】
  在本節課上,趙老師嫻熟、靈活地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進行了深度融合,由對法國治沙英雄的敬畏引發對身邊治沙英雄的崇拜,從人物形象的重點賞析過渡到“人與環境”重大命題的深層思考,給聽課教師留下大容量、有深度的印象。整堂課,知識碰撞不下十次,會心微笑五六次,學生靜心思考,踴躍發言,學而有趣,學有所成。這與信息技術的精當使用是分不開的,即便如此,希沃白板等信息技術還有一些問題難以攻破,需要在教學中引起注意、不斷改進。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優勢
  可以這么說,信息技術的出現尤其是希沃白板,為傳統的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為完成教學任務提供了科學的手段,它對語文教學的影響是巨大的。
  (一)形象生動直觀,易于理解接受
  信息技術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復雜的過程簡單化、隱含的知識清晰化、枯燥的教學生動化。
  可以說,信息技術為語文課堂創設了新穎、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希沃白板等信息技術可以將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相結合,打破課堂時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數千年,溝通過去、現在與未來,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引發大量的聯想和想象,創設了一個嶄新的語文教學審美時空,有利于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ǘ┱n堂容量較大,節省教學時間
  如今語文教學高密度、大容量、快節奏已成為事實。信息技術的使用加大了課堂容量,展示了豐富的課文資料,便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使重點、難點更清晰。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形成科學的教學過程結構,使學生在最佳的學習狀態下愉快地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最多的信息。  ?。ㄈ┙虒W資源豐富,便于及時改進
  希沃白板在保持傳統信息技術設備的一些優勢之外,根據教學的需要,研發了很多新功能,使其與語文教學融合更深入,在教學上使用起來也更便捷。一是教學資源豐富集中,如常規語文課涉及的原文呈現、經典朗讀、作者介紹、寫作背景、相關鏈接、優秀教案與課件、每課習題以及文言翻譯、詩詞賞析等,節省了備課時間。二是給出的參考課件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教學的需要進行修改,并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隨時予以補充、刪改,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教學的需要;三是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當時的學習狀態,現場進行一些藝術處理,以起到引起興趣、突出強調的效果。
  二、信息技術指導下的語文教學容易產生的問題
 ?。ㄒ唬┚r間耗費較大,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制作一個語文課件,即便使用希沃白板,也需要花費不少時間。是否每節課都使用信息技術,初中語文的每篇課文是否都適合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課堂的哪些環節使用信息技術更便利,這些都是需要不斷反思總結、深入探討的。
 ?。ǘ┤菀诪榱俗非笮问?,忽略語文課堂實質
  凡事皆有“度”,適“度”才有可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過“度”則會事倍功半,適得其反。語文課件中圖片、音樂素材的盲目堆積,容易忽視語文固有的學科特點,淡化基本素養的鍛煉,轉移學生注意力。表面上紅紅火火、氣氛活躍,但熱熱鬧鬧的一節課過去,學生頭腦中積淀下來的東西不多。教學不是放電影,不是幻燈片越多越好,不是動畫效果越多越好,而應該有語文學科素養的培養過程,有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有學生深層次的思考,有教師精準的點撥,有知識碰撞的火花。
  (三)淡化教師教學風格,忽視學生接受能力
  倘若,語文課堂上一味追求教學容量,追求教學密度,過多依賴希沃白板的巨大優勢,勢必會導致“教”與“學”的脫節,學生的食而不化,嚼而不爛。殊不知,一個教師特定的教學語言、教態動作、板書設計、教學技巧和應變能力才是其最大的財富,值得學生佩服、尊重和學習。
 ?。ㄋ模┻^分依賴信息技術,難以應對突發事件
  信息技術教具無論是電腦、投影機,還是錄像機、展臺,還是觸摸一體機、希沃白板,都要用到“電”,都有克服不了的弊端。如果過分依賴信息技術教具,遇到停電、斷網或機器故障,容易手足無措,影響教學效果。
  三、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改進
  (一)使用信息技術要適時、適量、適度
  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實際的需要靈活處理,科學使用希沃白板,要么不用,要用就要效果顯著,不能使信息技術運用形式化、標簽化。同時,為了克服制作課件費人費時的弊端,可以發揮教研組的團隊合作作用,采用集體備課的形式,每人備課一單元——主備解說——其他補充——集體完善——課后反饋,既節約了時間,又易聚合多人智慧,便于提高教學質量。
  (二)使用信息技術要容量和質量兼顧
  要將信息技術指導下語文教學的大容量、快速度、高密度與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要為學生營造最佳的學習情境,又要精心設計問題和環節,既要讓學生吃飽,還要讓學生消化吸收,做到既節省教學時間,又提高教學效果,使課堂成為師生互動、雙向交流的過程,使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發揮出來。
 ?。ㄈ┬畔⒓夹g下課堂中師生的地位不能變
  在課堂中,學生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環節的設計和教學資源的使用,都要圍繞這個中心,服從、服務于這個中心。信息技術就是要以其優勢營造一種學習情境,讓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使其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認真思考、相互合作、敢于質疑、大膽展示,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發出會心的微笑。
  毫無疑問,教師不僅是點擊鼠標的“放映員”、PPT的制作者,還是課堂的組織者、引領者、點撥者,用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簡單的動作,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啟迪,彼此交流,教學相長,起到潛移默化、舉足輕重的作用。
 ?。ㄋ模┵e不能代主,現代技術與傳統教學要相得益彰
  信息技術只是一種媒體,只能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如果為追求時尚,裝點“門面”,掩飾基本功的不足,會使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失去積極的意義。
  希沃白板作為信息技術的新產品,不可能解決教學中的所有問題,不管它的功能如何完善,都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教學手段。傳統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背誦、口語表達、片段寫作、板書設計等方法和環節,仍具有優勢。只有將傳統和現代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服務語文教學。
  四、結束語
  總之,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進行深度融合也是課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認清當前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的利弊才能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少走彎路,才能發揮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讓它成為點燃學生思維火花的導火索,開啟課堂教學之門的金鑰匙,為初中語文教學注入一股鮮活的生命之泉。
  參考文獻 :
  [1]陳桂濱.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維度的反思[D].漳州師范學院 ,2012
  [2]張聰敏.嬗變與演進:新時期中學語文教學期刊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 ,2011
  [3]林丹薇.新加坡中學華文課程標準與我國高中語言課程標準比較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 20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245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