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借物喻人 抒情言志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名家引路
  一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條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葉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瑩潔,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為多少的廟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為多少的勞苦人撐出了清涼的華蓋。
   梧桐雖有你的端直而沒有你的堅牢;白楊雖有你的蔥蘢而沒有你的莊重。
   熏風會媚嫵你,群鳥時來為你歡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當皓月流空,他們會在你腳下來聚會。
   秋天到來,蝴蝶已經死了的時候,你的碧葉要翻成金黃,而且又會飛出滿園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術師嗎?但你絲毫也沒有令人掩鼻的那種江湖氣息。
   當你那解脫了一切,你那槎椏的枝干挺拔在太空中的時候,你對于寒風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灑脫呀,恐怕自有佛法以來再也不曾產生過像你這樣的高僧。
   你沒有絲毫依阿取容的姿態,但你也并不荒傖;你的美德像音樂一樣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驕傲;你的名諱似乎就是“超然”,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隱遁。
  ——郭沫若《銀杏》
  閱讀心得
   作者采用第二人稱敘述,將銀杏擬人化,賦予它人的情味。親切的稱呼也拉近了銀杏樹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表達了作者對銀杏的熱愛之情。銀杏的蓬勃、端直、堅牢、蔥蘢、莊重、嶙峋、灑脫等,也象征著中國人民正直、堅強與不屈的品格。
  二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它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么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就覺得它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農民?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征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茅盾《白楊禮贊》
  閱讀心得
   白楊樹雖極為普通,但不甘于平凡。“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寫出了白楊樹的挺拔之美。而它的挺拔也象征著戰爭年代英勇作戰、百折不撓的中國人民。他們如同白楊樹的枝枝葉葉,緊密團結,為了新中國不畏艱險,浴血奮戰。這是白楊樹的內涵之美。
  寫作借鑒
  借物喻人,構思的著眼點就是由物及人,即在描述了某種事物之后,引起對某一類人的評價。如何借物喻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細致描繪,重點突出。借物喻人的文章,寫物是手段,喻人是目的。不管是花草樹木,還是其他靜物、動物,關鍵要挖掘出物與人在形象與品質上的相似之處。只有細膩地刻畫出其外在形象,并抓住其與人的內在品質相關聯的突出特點來寫,才能讓讀者真實地感受其精神品質,進而深入地挖掘其思想與情感內涵。
   2.擬人對比,形神兼備。擬人是物的人格化,能使讀者更容易捕捉物的意境,體味物的深意。正確地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不僅可以使所描寫的事物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使讀者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從而產生共鳴。
   俗話說:“不見高山,不知平地?!笔挛锏奶攸c往往在比較中得到顯現。這種方法不僅能突出表現物的某些特點,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而且有利于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3.抒情議論,挖掘內涵。在借物喻人的文章中,恰當的抒情和議論就如同錦上添花,能起到突出主題、升華主旨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抒情議論要緊扣敘述描寫的內容,自然貼切,只有這樣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抒情議論要言簡意賅,恰如其分,點到為止,不可喧賓奪主,破壞文章的含蓄美。
  學子練筆
  那棵小樹
  ◎鐘焦平
   好像是冥冥中的約定,在泰山之巔的一塊布滿石頭的荒地上,在陰冷的山風中,就是那不經意的一瞥,那棵小樹便印在了我的心里。
   夏日的夜晚依然燥熱,我的衣服被汗水浸濕了,貼在背上,涼涼的。胳膊上也有一種黏糊糊的感覺,很難受,然而此時我卻無暇顧及這些,我只是向著我的“理想鄉”——南天門不停地前進……
   泰山很高,是那種只在山腳的停車場遠遠地望上一眼,就會讓人想打退堂鼓的那種高聳。僅從紅門爬到售票處就用了20多分鐘,這讓我有些膽怯,但更多的卻是挑戰高峰的興奮。
   微微喘氣,倚靠在凹凸不平的石墻上稍作休息,大腿仿佛兩根沉沉的木柱,滿腦子塞滿了“好累”“不想爬了”“好想放棄”之類的話,但爬上頂峰的沖動更加有力地推動著我。
   咬咬牙,繼續向前。人越來越少,氣溫越來越低,涼風中夾雜著陰冷的水汽,裸露在外的胳膊被吹得直哆嗦,無奈,套上塑料雨衣,繼續蝸牛般前行。
   再往上攀爬,微微的水汽變成了薄霧,越來越濃,漸漸地,可視范圍只有一兩米。在這坐滿了裹衣取暖的游人并濕漉漉滑溜溜的臺階上,可沒什么人敢直立著走過,只能匍匐著,用手抓著冰涼生銹的鐵扶手,在濃霧中摸索著爬行。
   寒風愈大,吹打在臉上,開始是疼,后來就是麻了。雙腿仿佛耗盡了全部的力氣,發軟,打著顫兒。
   這時,單是克制自己不要腿抖就已十分費力,還要分出心思來喚醒昏昏欲睡的大腦:加油,還剩一點,還剩一點,只要再走幾步,再走幾步……快到啦!快到啦……
   六個小時,仿佛做了一場夢,仿佛穿越了一個世紀,我終于看到了南天門!我租了一件軍綠大衣裹在身上,然后找了一個角落蜷縮在那兒,很快便沉浸在“頂峰”的夢中……
   再次睜眼已是三點多鐘,不敢再拖拉,強撐著酸痛的身體向最后的臺階邁進。天色依然漆黑,很多游客都拿著一根登山棍,棍子敲擊地面的聲音在寂靜的山中回蕩。
   眼看著最后的臺階在向我靠近,內心欣喜不已,腳步不禁加快,喘氣聲不由加重。踏上最后一階了!我!是我,登到了頂峰!我捂住臉,抑制不住地大笑出來,眼眶也不由得發麻,雙腿一軟癱坐在地。太陽正在升起,我抬起頭,目光卻在太陽升起的一刻被一棵樹吸引了去。
   是樹!是一棵小樹!是一棵長在石縫間的小樹,是一棵瘦弱的、被大風摧殘的小樹!
   在有著能把人刮走的大風的山頂上,樹木基本絕跡。就算是有,也只是縮頭縮腦地躲藏在大塊巖石背后。而它,不躲也不藏,就這樣站在那兒!任由風刃削刮那細細的枝丫。
   枝丫在搖晃,它不彎腰;枝干在搖晃,它不屈服;枝杈兒被吹斷了,但是它沒有倒下!一直站在那兒,挺拔地站在那兒!充滿傲氣地屹立在泰山之巔!它,不會倒下!此時的它,比太陽還要奪目,還要耀眼!
   心熱起來了。我聽到耳邊刮過的風夾雜著它的吶喊:我要立在這兒,我會立在這兒!
   忘不了,凜冽的寒風;忘不了,泰山之巔;忘不了,屹立的小樹。
   (江蘇海安縣海陵中學,指導老師:駱德芳)
  點評
   作文開頭采用倒敘,引出泰山之巔的無名小樹,快速入題;接著寫自己攀登泰山的過程,六個小時的攀爬,頂峰之高、環境之險、天氣之惡……“仿佛做了一場夢”“仿佛穿越了一個世紀”,一路攀來,小作者真情敘述、細致描寫、用心體驗,帶著我們也一起感悟了那種“痛并快樂著”“無限風光在險峰”的美妙感受!
   對于那棵小樹,作文最后五個段落,融敘述、描寫、抒情和議論于一體,運用排比修辭,縱情謳歌小樹堅強不屈、剛正不阿、百煉成鋼的精神品質!其實,這棵小樹何嘗不是小作者這次登山的不忘初心、不懼困難、勇往直前、方得始終的寫照呢?
 ?。ǘ≈覙s)
  專項訓練
  留心觀察身邊某一事物,試著描寫一個片段,寄托自己的某種感情。(300字左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63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