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精準指導 系統推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南京市雨花臺區著眼本區域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提出了精準指導的思想,并以推進區校聯動式校本研修項目為抓手,從學科領袖協同培育、教研組長素養提升、學校專項課題研究、區域指導策略跟進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推進,促進了全區校本研修工作進入良性循環。
  【關鍵詞】區校聯動;校本研修項目;策略跟進
  【中圖分類號】G52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38-0061-03
  【作者簡介】張紅,南京市雨花臺區教師發展中心(南京,210012)校長,高級教師。
  教師發展是學校發展的重要動力。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正式印發。為深入落實國家政策要求,進一步提升區域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我們南京市雨花臺區教師發展中心以校本研修為抓手,加強基于“精準指導”的區校聯動式校本研修項目的系統推進。
   一、區校聯動式校本研修的現實基礎
   校本研修的目標是促使學校成為一個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習型組織,充分發揮教師的個體創造力和群體合作力,并憑借群體間持續不斷的互動學習與實踐,使個體價值和群體績效得到最大限度顯現。2014年雨花臺區啟動“區校聯動式校本研修”項目,正是基于對當時校本研修存在的現實問題的精確把握:
   學科領袖分布不均。雨花臺區省市名特優骨干教師數量不足、分布不均,部分學校、部分學科缺乏足夠的省市級骨干教師,導致學科的專業引領力量比較薄弱。
   教研組的研修力較弱。教研組是教師進行校本研修的主陣地,校本研修以教研組為單位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而實際中教研組長專業地位模糊,導致教研組運行水平不高、層次較低,最終趨于淺表化、碎片化和功利化。
   學校的研修管理專業性不強。一些學校由于沒有充分認識到校本研修與促進學校內涵發展之間的相互促進關系,從而重行政管理輕專業研究,使校本研修工作缺乏統一規劃,研修計劃不明確,尤其是校本研修執行方案缺乏學科特點和課程特色,最終流于形式。
   區域對校本研修的指導內容空泛。區域層面對各校校本研修缺乏規范性管理、系統性推進和針對性評價。具體表現為沒有出臺校本研修專項指導文件,沒有對全區各校的校本研修開展情況及時進行督查與評價。
   二、區校聯動式校本研修的實踐
   校本研修雖然在學校開展,但它對于區域教育的整體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區著眼于區域的整體規劃,多方聯動,專題解決關鍵難題,促進區域教研水平的整體提升。
   1.學科領袖協同培育。
   為培育學科領袖,我們啟動了“雨花臺區骨干教師專業發展協同推進”項目,以“協力同心、協調同行、協助同進”為宗旨,大力培育學科領袖。全區共有220名教師先后進入了我們的協同發展團隊,我們進行了一對一的“雙導師配備”,實施“區域幫扶、一校一策、一人一案”策略。同時,我們側重于提升學科領袖的文化修養與境界,通過系列化主題培訓活動引領區骨干教師在理論積淀、課堂實踐、教育寫作等方面全面提升。如開展“品讀教育·與名師相約”活動,引領教師閱讀教育經典《人是如何學習的:大腦、心理、經驗及學?!贰_@項活動分為四個環節:一是導讀,由南京大學呂林海教授對書籍進行導讀;二是領讀,招募領讀者,定期上傳備注式讀書心得,發表自己的點滴感悟;三是共讀,全體教師共讀一本書,學期末開展主題為“讓真正的學習,在全時空中發生”的共讀分享會;四是再讀,讀書共享會后,全體教師帶著新的領悟再次閱讀書籍,再讀再想,形成自己對本書深刻的見解,并撰寫讀書心得。
   2.教研組長素養提升。
   為了充分發揮教研組長的作用,我們啟動了中小學教研組長培訓計劃,分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學校報名、區域審核。第二階段為專家引領、研修實踐。在這一階段,我們通過專題培訓引領教研組長提升專業知識,形成專業技能,全面掌握教研組工作程序,不斷探索校本研修基本模式,發揮教研組在學科教師培訓中的作用。我們邀請專家進行高位引領,闡釋校本研修的最新理論以及教研組管理理念。我們邀請優秀的中小學校長、市先進教研組組長介紹相關學校以及教研組的具體做法。同時,還組建了區內外教研組長研究共同體,建立協作機制,通過共性引領實現團體共進。第三階段為總結反思和交流階段。參培教研組整理研修活動資料,撰寫課例,上報匯總形成課例集、活動集等。參培學員完成培訓總結,撰寫研修案例,完成校本研修展示。
   3.學校專項課題研究。
   校本研修背景下的課題研究,是一種為改進教師教育教學行為而進行的研究,是一種從實踐到理論再回到實踐的研究。為提升對校本研修管理的專業水平,我們鼓勵各學校以課題研究為抓手,積極探索校本研修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各校積極響應,成果顯著,如善水灣小學的“主題式學科融合”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和實踐研究、金陵中學西善分校的“基于學生個體生長的教學行為改進校本研究”、景明佳園小學的“小學主題單元式讀寫結合的校本研究”等。這樣的研究解決了校本研修碎片化的問題,使研修目標更具針對性,研修活動更具連續性,研修方式更具操作性,研修內容更具適應性,研修過程更具參與性,研修結果更具生成性。
  4.區域指導策略跟進。
   區域管理舉措從提升校長專業認知和精準指導兩方面跟進。一是開設專題論壇,提高專業認知。雨花臺區教育局組織校長論壇,開辟了校本研修系列專題研究活動。如走入南京市金陵匯文學校,聽取張愛平校長關于校本研修的專題報告并觀摩校本研修活動。利用本區校長研修日,走進共青團路中學,深度參與他們的校本研修活動,聽課并由一把手校長評課。二是聯合調研,深度參與備課組活動。建立分管局長、發展中心校長、普教科科長聯合隨機參加學校深度備課的活動機制。三是走進備課組,精準指導。我們提出了“融合教研”的新思路。一方面提倡“課堂融合”,要求教研員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真正了解課堂發生了什么。另一方面我們提倡“視導融合”,建立教研員持續跟進指導機制,將常規教研、常態調研與學校的教研組備課組工作相結合,逐步形成穩定常態的機制。教研員通過聽課反饋、教師研課、深入參與校本備課等方式,實現精細化、個性化的指導。    三、區校聯動式校本研修的成效
  1.隊伍提升有點有面。
   經過幾年的實踐,全區教研組建設在活動方案、評價機制以及教研組長角色定位方面,都已經比較成熟。2014年以來,在南京市優秀教研組評選中,全區32個教研組參評,25個被評為市級先進教研組。一批骨干教師脫穎而出。相比較4年前,全區省市級骨干教師數量大幅增加,目前省特級教師有11人,市學科帶頭人由12人增加為35人,市優秀青年教師由35人增加為84人。僅2018年,骨干教師在各級各類優質課、基本功、教學能手等學科競賽中,共獲國家級獎項10個、省級獎項15個、南京市一等獎54個。
   2.校本研修一校一品。
   學校對校本研修的認識不斷提高,校本研修活動的針對性、實效性逐步凸顯,目前多所學校已經形成了從內容到形式均具特色的活動范式。如春江學校建立了持續穩定的導師引領制度,由過去的不定期邀請學科專家到校指導,變為讓專家每周來校參與學科集體備課,進行不間斷的持續指導。板橋中學成立導師引領下的“骨干教師研修班”,確立了“專家引領、任務驅動、團結協作、定期考核”的管理模式。岱山實驗小學推行“5+3”教師自主研修策略,“5”是指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要錄制5節個人課堂教學視頻,“3”分別是基于教學視頻的1節課堂教學實錄、1篇教學反思和1次專題講座。教師結對研修,同伴互助,填寫研修記錄表。學校在研究教師的教學實錄時,尋找教學的共性問題,抓實課例研究,提升反思水平。雨花外國語小學則建立了基于問題導向的研訓一體化模式,學校建立教師發展的文化共同體,開展每周教研“四部曲”:組織“周二有約”活動,邀請數學教學專家指導數學教師課堂教學;周三下午進行全學科“主題式教研”,各教研組圍繞主題進行教學研討;周五上午進行鳳凰母語工作室活動,邀請專家對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給予指導;周五下午進行全校集體備課,落實單元教材分析及課例研討。
   3.管理操作有招有式。
  研修質量的提升需要專業的引領和支持。依據學校需求,我們成立“區域集體備課指導研究工作組”,根據《雨花臺區集體備課指導意見》,各學科均制定了相關學科的研修要求。如物理學科從資料準備、課程標準的解讀與分解、教材的理解和處理、教師的參與度、學校管理的規范化5個觀察點來檢查落實備課組活動的內容和效果。小學語文學科確定“主備人教案格式”,包含對文本解讀、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內容的規范化要求。初中數學學科制定集體備課檢查表,從方式、環節、成果、實施等方面進行細化和落實。同時,區教師發展中心通過培育優質備課示范校、召開優質備課現場會,形成一批優秀的備課管理范例,帶動全區教師備課質量的整體提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804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