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回岸制造”趨勢的挑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面對“回岸制造”的挑戰,我國中小微企業應充分了解“回岸制造”的發展趨勢和特征,練好內功,提升發展質量,爭取率先完成優化升級進程,避免發達國家取得傳統產業“智慧霸權”。
傳統制造業是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存量”的主戰場,也是我國制造大國地位的重要支撐。發達國家正試圖借助智能化發展使傳統產業制造成本下降的契機,推動已經轉移至發展中國家的傳統產業重新回流,實現所謂“回岸制造”?!盎匕吨圃臁睂ξ覈鴤鹘y產業優勢地位產生了挑戰,對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進程產生較大影響,值得重點關注。
“回岸制造”現狀進展
各國智庫認為“回岸制造”趨勢已經形成。麥肯錫公司2018年發布《服裝制造業回家了嗎》報告,認為隨著自動化技術的發展,紡織等傳統產業領域將產生所謂的“回岸制造”,即以往因為勞動力成本而外包給發展中國家(離岸國家)的生產過程,由于自動化降低了大部分的人力和管理成本而回流到發達國家。該報告得出結論,大眾品牌和零售商或許要在不久的將來做好迎接“回岸制造”的準備。埃森哲2018年的《全球外包報告》則指出,在服裝制造差異化的外包模式中“裁剪和縫紉自動化”在投資規模上領跑其他技術。德國薩克森州紡織研究中心倡導德國政府推進“FutureTEX”戰略,也認定智能化技術“致力于將亞洲廉價勞動力地區的工廠轉移回歐美發達國家”。賽迪智庫認為,我國傳統產業若能盡快完成智能化改造,將會使高效產能固定在我國產業集聚區,遏制外遷趨勢。
傳統產業智能制造邊際成本低于發展中國家生產邊際成本的臨界點已經出現。在發達國家政府和軍方部門的直接推動下,“回岸制造”的重要基礎條件低邊際成本的智能制造已經逐漸形成,傳統產業版圖即將迎來重構。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和沃爾瑪基金資助375萬美元的亞特蘭大Softwear公司,在過去6年間使得該工廠自動化生產線上每件阿迪達斯T恤從面料裁剪到縫紉到成品的時間從4分鐘縮短到22秒,每位操作員替代11名熟練紡織工人。阿迪達斯運動鞋德國工廠SpeedFactory的智慧工廠僅有技術人員150人,生產效率遠高于擁有4000名熟練工人的越南工廠。發達國家傳統產業生產邊際成本通過技術不斷改進已經開始低于發展中國家,鑒于發展中國家的人力成本上升趨勢不可逆,加大投入技術改造帶來的邊際成本下降也不可逆,未來的傳統產業可能由廉價人力資源偏好轉變為技術裝備(技術與資本)偏好。
“回岸制造”將對我國中小微企業產生巨大影響。2018年《華爾街日報》評論說,對美國而言,這是好消息;而對貧窮國家而言,這是一個壞消息。傳統產業是我國中小微企業最主要的經營領域,是解決中小微企業生存難題的主戰場。發達國家在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尤其是全流程智能制造的進展,已經逐漸抵消勞動力成本這一“去工業化”最主要的因素。智能工廠的低運行管理成本和可以快速復制兩個優勢使得西方大型財團可以在智能工廠通過驗收后短時間建立起產能巨大、成本極低的超級制造中心,并以廉價商品(甚至大規模定制化生產的廉價商品)重新占據發達國家本土消費市場,并在包括中國市場的世界范圍內擠壓我國中小企業的利潤和市場空間。
傳統產業“回岸制造”的三大特征
傳統產業“固定化”趨勢越發明顯。由于智能工廠在成本控制和生產綜合效率上逐漸超越了大規模廉價勞動力的手工勞作,曾經經歷過多次轉移的一些傳統制造業有固定下來的趨勢。自動化設備、智能化管控與檢驗檢測成本近年來持續下降,智能工廠在傳統制造業的推廣速度加快,勞動力成本在很多傳統制造業綜合成本中占比急劇下降,造成依靠廉價勞動力承接產業轉移的“美國奇跡”“亞洲四小龍”和“中國速度”工業化原始積累模式終結,人口過剩的發展中國家難以依靠勞動力價格獲得成本優勢。傳統產業將傾向于在工業支撐體系更完整、配套設施(電力、資源、運輸、信息基礎設施)更完善、研發能力更強的地區固定下來,依靠技術改造進一步降低成本。
市場聚集“馬太效應”更加突出。隨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運輸成本大幅降低和傳統產業固定化帶來的生產成本趨近于原料成本,傳統產業領域“贏者通吃”的馬太效應更加明顯。傳統產業馬太效應的邏輯核心在于人工智能基礎上的超級企業集團邊際成本遞減,實際基礎在于大型企業在傳統產業領域效率、技術、管理和環保等方面對小企業的全面壓制。亞馬遜模式和沃爾瑪模式出現后,傳統制造業微利化成為不可逆的趨勢,由于智能制造條件下生產效率的快速提升和價格不斷被壓低,從長期看每個傳統制造業領域的全球市場的利潤一般僅能供少數幾個寡頭集團生存。微利時代意味著大量企業在競爭中被淘汰的同時也意味著國家級供應商壟斷全世界同類產品的情況出現,美國國內市場的農業和機械、儀器、航空航天等制造業行業壟斷已經充分證明了此類商業模式的高效和可持續性。
各國普遍以行政力量助推“回岸”進程。隨著新一輪產業競爭節點臨近,發達國家紛紛撕下經濟全球化和自由市場的面具,重拾重商主義,一方面通過設置貿易壁壘、制造貿易摩擦打擊別國制造業,另一方面政府直接干預和促進本國產業發展。美國先進織物研究院已投資近2億美元開發新一代智能紡織。德國陸續發布了工業4.0、FutureTex等產業發展計劃和《數字化戰略2025》等傳統產業數字升級文件,并在2019年2月印發了《國家工業戰略2030》以“社會市場主義”指導全德制造業發展。日本先后發布《機器人新戰略》、《人工智能發展路線圖》等文件,并要求在2020年前后實現包括鋼鐵等傳統產業重點領域的機器人化和人工智能升級。
練好內功迎接“回岸制造”挑戰
2019年4月1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穩增長的重要依托,引導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中辦國辦《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支持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聚焦主業,增強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水平,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面對“回岸制造”的挑戰,我國中小微企業應練好內功,做好自己的事,提升中小微企業發展質量,爭取率先完成優化升級進程,避免發達國家取得傳統產業“智慧霸權”。
提升企業協同水平,爭奪國內外市場戰略“先手”。加強行業協會組織協調水平,組織行業內協商機制,在有條件的行業模仿德國行會組建戰略聯盟,制定有約束力的行業規則和戰略方向,減少內耗;支持通過龍頭企業牽頭或主要企業(園區)聯合委員會等方式組成海外競爭性市場聯盟,盡快壓縮歐美發達國家傳統產業市場空間,削弱發達國家企業利潤,拖慢其智能化升級進度。由行業協會組織或企業協商制定行業智能化改造工程路線圖,協調智能化方向和進度,分階段分批次進行智能化改造,減少因技術改造帶來的世界企業市場份額損失。政府聯合行業協會、主要企業對國內市場進行規范,約束不正當競爭行為,關停經營不善和生產落后的“僵尸”企業,簡化破產重組流程鼓勵優勝劣汰兼并重組。
補齊瓶頸技術短板,探索“傻瓜式”通用智能模塊。發揮科研院所、高校和檢驗檢測機構等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對傳統產業的支撐作用,集中力量突破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的共性瓶頸問題。發揮研究性事業單位作用,為傳統產業制定技術路線圖,以政府購買的方式為技術能力不足的企業編制智能升級方案。探索無技術門檻的“傻瓜式”重點環節通用改造智能模塊,針對紡織、制鞋、輕工、食品等傳統產業研究“貨架式”成套改造方案,針對財力和技術薄弱的中小企業設計簡化智能方案。發揮行業內龍頭企業技術優勢,率先進行智能工廠試點示范,并以技術交易形式向行業內其他企業擴散。扶持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解決方案提供商,允許企業以政府發放的“創新券”“綠色券”購買智能升級專業服務。
優化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政策環境,降低“隱性”制度成本。近年來有些地方將傳統產業進行“一刀切”淘汰,甚至出現了生產軍品特鋼的企業被強行終止貸款、停水斷電的極端案例。應扭轉對傳統產業的歧視氛圍,充分強調傳統產業的重要意義,在智能化改造貸款、機器換人補助、科研費用抵扣、評選高科技企業等方面對傳統產業企業一視同仁。強化傳統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加強金融機構、科研技術平臺單位、產業規劃單位對傳統產業企業轉型升級的支撐和指導。設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專項基金,每年度至少支持5項傳統產業智能化試點和推廣項目。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84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