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機電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現如今,煤礦產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煤礦機電管理是煤礦產業得以正常運行的關鍵,煤礦管理人員對煤礦機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高度重視。隨著科技的發展及時代的進步,這些問題也越來越明顯,相應的解決方法也越來越成熟。下面將對煤礦機電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機電設備;煤礦機電管理:問題及策略
.
科技在進步,煤礦產業系統需要完善。煤礦機電設備更新換代是促進煤礦產業經濟發展的關鍵,針對設備的擴建逐漸增多,對設備的操控以及保養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從事煤礦產業工作者安全事故頻出,對煤礦產業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保證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也是煤礦機電管理問題的重中之重。
1煤礦企業在煤礦機電管中理存在的問題
1.1對煤礦機電設備的保養不夠重視
許多煤礦企業只注重煤礦產量而不關心機電設備的合理使用與保養,這樣雖然能在短期內產生較大的利益,但是以長遠的眼光來看,機電設備的迅速老化與更換將會帶來巨大損失。采礦地區地質條件較復雜,對設備的要求極高,設備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產率的高低。但有的企業為了減少損失甚至會壓縮購買新設備的使用金額,去買一些質量不好、安全系數低的設備,從而提高了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如今科技迅速發展,現代機電設備的安全指數也大大增加,使用劣質產品,不僅不能提高收益,反而會降低煤礦的產率。使用制度的松懈,故障不及時處理、安全意識的薄弱、設備資金投入過少等都是阻礙煤礦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1.2企業專業人才較少
由于從事煤礦工作安全系數較低,工作量大,工作環境較差,工資低,很多專業人員都不愿意從事此類工作,紛紛跳槽,導致機電專業人才大量流失。而剩下的從業人員工作素養較低,管理者對員工培訓不重視,即使存在培訓課程,培訓系統也不完善,員工不重視,操作不到位,造成設備長時間的損壞卻沒人注意,很難滿足現代化產業的需求,無法與現代企業發展相適應。國外許多國家的煤礦單位的員工都是專業技術人員,懂得設備維修,有很高的工作素養,而我國的煤礦工作人員一般學歷都較低,并且員工流動較大,留不住專業人才。這是煤礦產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1.3企業內部管理不全面
許多企業高管將企業內部管理視為輔助工作,管理系統不完善,對企業管理關注度不夠。企業內部管理機制跟不上設備更新的步伐,無法實現企業的利益最大化,造成資金邊入邊出。缺少懲罰制度,從而造成員工在工作上的懈怠,使機電設備不能安全運行,增加了安全事故的發生。內部管理系統不發揮作用,整個企業處于松弛的狀態,如果沒有資金支持,很難正常運行下去。雖然企業管理不是最主要的,但是管理是不能放松的。管理與運行之間的關系一旦破解,就會達到難以挽回的地步。
2 改善煤礦機電管理的策略
2.1 加強對機電設備的維護
機電設備是企業運轉的關鍵,設備管理的優化是提高經濟效益的基本保障,所以從設備進廠的那一刻,就要對設備進行高度重視。進廠時就要對設備進行反復的檢查,確保沒有任何安全問題和缺陷后將機電設備妥善放入設備庫。使用時,注意按基本要求使用,保證機電設備的正常安全運行,提高機電設備的使用效率。使用后及再次使用前,檢查設備有無出現損壞,維護后再進行存放和使用。及時更換老化設備,維護故障設備,加大資金的投入,根據不同的使用條件夠進適合的先進的設備。
2.2 提高員工的專業素準
要想使用先進的設備,就要有專業操作人員。提高對員工專業素質的培養,制定員工需要達到的基本標準,并嚴格按要求執行。管理人員要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了解設備的基本情況并能對設備進行基本的維護與維修,保證工作的正常進行。實現員工素養與現代化企業相匹配。培養優秀的人才并保證人才不流失是提高機電設備使用年限的保障,也是企業得以長久發展的根本。
2.3完善企業管理機制
企業有規律地運行需要制定相關企業管理規定,獎罰分明,懲戒有度,讓員工發自內心地遵守規定。在制定基本規定的同時也要加強安全方面的規定及相關處理辦法,積極減少事故的發生。使用實名制,將人名與設備一一對應,一人負責一個設備,出現問題由負責人承擔,直接減少事故的發生。行為不規范或者不負責任工作不認真不積極的員工,需要給予適當懲罰,以正軍心。為公司著想,提高公司經濟效益的員工給予適當的獎勵,以提高員工的積極性。
3 總結
煤礦機電管理是煤礦企業的中心,機電設備是提高企業經濟利益的基本保障。但這其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企業管理者加大處理力度。從機電設備的更新與維護、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以及企業內部的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大投入,強化安全意識,從而保證煤礦產業的迅猛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鵬舉.煤礦機電技術的管理創新及其應用探討[J].化工管理,2017,(35):207
[2]趙介瑞.淺析煤礦機電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J].商品與質量,2018,(18):252.
[3]王健.淺析煤礦機電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J].科技風,2016,(11):65-6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94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