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比賽教學法綜合電子設計改革與實踐的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綜合電子設計是理工科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1-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電路原理、模擬電路、數字電路等知識來完成一個電子產品的設計、仿真、測試、焊接、調試,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作品。綜合電子實訓幫助學生實現綜合應用各種電子技術知識,掌握小型電子系統的設計方法和制作過程;培養學生科學、系統、及全面的設計素質;開拓學生的設計思路,提高學生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綜合電子設計實訓教學 比賽教學法 創新能力培養
【基金項目】2017年商洛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名稱:教育創新能力培養的《綜合電子設計》實訓改革與探索,項目編號:17jyjx142。
【中圖分類號】TN0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025-02
電子系統綜合設計實踐環節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作為一個應用型本科院校,我院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大綱中都把實踐環節放到一個新的高度,時間上安排兩周,實驗實訓地點仿真、電路、電子技術、實訓等實驗室全程開放,實施效果比以前有明顯提高。
一、比賽教學法
綜合電子設計是理工科專業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次大練兵,它在整個四年教學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該課程就是以實踐為基礎的一門課程,而且是對理論的一次檢測,它綜合運用了前面學的電路原理及數模電的知識,還對將要開設的課程有個引領的作用,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養成主動查閱資料,自主學習的習慣。
比賽教學法:比賽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在比賽的條件下,按統一的比賽規則和以最大強度完成練習的一種教學法,其具有鮮明的競爭性質,能夠激發學生的最大潛能及主觀能動性。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既展開比賽又講究團隊協作,制定嚴密的考核制度,使我們的實訓過程有條不紊,循序漸進的推進,2-3人的團隊在實踐過程中得到鍛煉及磨合,形成一個團結合作的團隊,為參加省電子設計做好準備,爭取能在全國電子設計大賽中也取得好的成績。
二、基于比賽教學法的綜合電子設計實訓改革的必要性
(一)綜合電子實訓課程體系不合理,教學內容陳舊
綜合電子實訓課是對大一、大二兩學年所學知識的檢測,又對后兩年要學之所有所涉獵,學生要提前查閱資料,熟悉將要學習的內容有個初步的了解,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現在執行的實訓大綱不能實現以上所要求的任務,更多處于認知階段的要求,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創新型,教學內容陳舊,無法反映當前新知識、新成果,無法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的能力。
(二)教學方式不能滿足學生多元發展的需求
現有的電子綜合實訓還是執行的升本之初的教學大綱,每次都是在大綱的范圍內選取幾個題目供學生選者,限制了學生的選者范圍及設計思維,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不能挖掘學生的潛能。
?。ㄈ┛己朔绞酱址?
在成績評價方面不細致,只分為設計及作品結果兩部分,不能在評價結果中看出學生設計過程遇到的問題及設計的亮點、焊接水平,這樣就無形中傳導了一種重結果、輕過程的導向,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基于比賽教學法的綜合電子設計實訓的探究與改革
基于傳統綜合電子設計教學方法的弊端,我將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及改革:教學過程、實施步驟、課程考核。本設計共需要2周時間。
?。ㄒ唬┙虒W過程
1.在教學模式上:本課程開設在第4學期,對象為大二的學生,課程學習所需的基礎知識,數電、模電、電路原理已經具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研究性學習為主,教師的適時指導為輔,根據實際電子系統設計的需要,按照先單元電路后電子系統的思路進行講解。2.在教學方法上: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知識的積累選者不同的課題,獨立完成作品或者組隊共同完成。在電路的仿真、元器件的選取、作品的焊接及測試等過程中,老師做到全程陪同但又不指手畫腳。3.在教學手段上:我們采用網絡教學和傳統教學相結合、統一教學和小組教學互補的形式。4.在實驗內容選擇上:我們以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和陜西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題目為主,參考生活中小制作,小產品的開發設計一些題目。
?。ǘ嵤┎襟E
實施過程大致分為四個步驟,分別是:準備階段、單元電路設計階段、綜合課題設計階段、焊接階段,各階段要完成的任務及需要的課時如表1。
?。ㄈ┱n程考核
為了更好的反映學生實訓過程中的態度、能力及設計結果,我們計劃用2天時間完成作品測試及設計答辯。我們在考核方式上也作了很大的改進。最終的成績評定依據有三方面組成,分別是平時成績占20%、實驗操作成績占30%和設計創新占50%三部分構成。根據三方面的綜合表現把考核等級劃分為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個等級,各部分的構成及評定標準 。
四、基于比賽教學法實施所取得的效果
比賽教學法在我們學院實施了兩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1.在課程的前期階段安排了學生對數電,模電及電路原理的復習及梳理,學會了利用仿真軟件設計電路,學會了查閱資料,預習了將要學習單片機和EDA技術的知識。2.這次改革增加了實訓的時間,增多了題目,學生的焊接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焊點小而圓潤,不虛焊,不脫焊。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程度,充分挖掘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3.考核體系提高設計報告所占的比例,培養學生練習寫設計報告,學生的設計報告由開始的不會寫,表達不清到慢慢都拿出了設計報告,經過多次修改有的還相當好,有設計思路圖,硬件設計,軟件程序,測試結果及小節,儼然就是一篇小論文,為畢業設計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曹燕琴.關注習慣養成實現高效課堂[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0(1):49-50
[2]周錦蘭,王宏,聶進,多層次大學生創新實驗平臺的構建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4):16-18
作者簡介:
梁東云(1971-),山東陽谷人,商洛學院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中級實驗師,研究方向為電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0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