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探究”教學法的實踐與反思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問題探究”教學法,就是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人,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問題探究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內動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習變成自己的內在需要,從根本上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發展,甚至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
  關鍵詞:高中物理;問題探究;教學法;實踐與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8-114-2
  一、實踐的背景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老師通過講授、板書和多媒體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學生是接受式的學習知識。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是主宰者,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不利于學生科學探究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學生缺乏主動發現和探究學習情境,這樣不利于培養出中國新時代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物理學家海森堡說:“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于解決了問題的大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從中可以看出提出問題是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始點也是關鍵。而對于我們課堂教學來說,就是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高中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將教學的內容轉化為便于學生學習的問題情境。有利于學生根據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主動的學習,把教學活動的主動權轉讓給學生。所以我們要構建出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我構建的課堂就是通過問題探究教學法來實現的。那么什么是問題探究教學法呢?
  二、“問題探究”教學的內涵
  “問題探究”教學法就是老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設計問題情境,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思考、探究和合作交流,從而解決問題,獲得新知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問題的發現和探究培養學生求知欲,創造欲和自主性。逐步養成質疑的習慣,逐步提高探究性科學思維、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在課堂上老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形成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氛圍。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與同學合作交流、探究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和合作交流,從而培養學生探究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創造性能力等方面的學科素養,也使知識掌握自然,理解更深刻,提高學習效率。
  “問題探究”教學方法具體流程:用創設問題方式導入新課——用提出問題方式引入探究——用問題方式交流討論——用問題方式總結拓展。整個教學過程以問題為線索串在一起。
  三、“問題探究”教學在物理新課教學中的實踐
  在課堂教學中實行“問題探究”教學法中,我充分認識到問題在新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認真領會“問題探究”教學的實質,是根據物理觀念、物理規律形成的過程,根據學生當前的智力水平,將現代教學技術手段與傳統教學思想整合應用,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個問題,并引導學生去自覺發現和提出問題,主動探究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從而掌握新知識。課堂上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參與探究、討論和交流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下面以“自由落體運動”教學為例加以說明如何在課堂中運用“問題探究”教學法。
  教學過程:
  課題引入
  1.活動設計:利用直尺測反應時間活動,同學們一定想為什么尺也可以測時間。這跟我們今天學的運動有密切關系。從而引入課題。(創設問題情境,引入課題,將學生吸引過來,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2.電腦模擬動畫顯示:(1)石頭從空中下落。(2)重力使屋檐的雨滴下落。(3)樹葉從樹上豎直飄落。
  教師提問學生:上面畫面有什么相似點。共同點:靜止開始下落,即落體運動。根據生活直覺經驗:重的物體下落快,引出亞里土多德觀點。
  自由落體概念
  1.提出問題:是否重的物體一定下落得快?(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探究能力)
  2.讓學生猜想與假設,并指導學生設計實驗。有一個圓形鐵板,和兩張面積與鐵板相同的圓形紙片,一小塑料球與一大團棉花。要求學生利用以上材料,設計一個實驗說明,究竟重的物體是否一定下落快。(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提高創新能力)
  3.學生自主探究實驗:很快有部分學生設計,把其中一張紙捏成一團,與另一張同質量的紙在同一高度同時下落,發現了同樣重量,但是下落快慢不同。有部分同學用一粒小塑料球與一大團棉花同量下落得出輕的可以比重的物體下落得快。從中得出結論并非重的下落得快。(學生主動探究,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并引導學生小結出下落快慢與重量無關,而實際生活中之所以覺得重的快是因為受到空氣阻力的緣故。最后教師總結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
  探究自由落體規律
  1.提問:知道自由落體定義,那么自由落體又是一個怎樣的運動呢?有什么規律?(在知識點的形成過程,創設問題情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交流討論)
  2.利用多媒體演示自由落體運動的視頻資料,如自由落體運動的頻閃照片。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探究的猜想。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啟發學生利用打點計時器進行探究。
  3.學生自主探究。通過打出來的紙帶,記錄好數據。利用相關公式判別自由落體運動屬于什么運動,并求出其加速度。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和學生間的討論、交流、分析得出結論。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a=g=10m/s2或9.8m/s2
  4.根據上面實驗得出結論,啟發學生推導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公式。
  5.強調重力加速度的特點。
  6.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應用。最后小結,并布置作業。(用問題方式總結拓展)
  以上就是對《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內容運用“問題探究”教學方法的簡單教學過程。
  四、實施“問題探究”教學引發的幾點思考
  從整節課來看,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在運用“問題探究”教學法下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和合作交流討論,使知識掌握很自然,理解更深刻,學習效率高。通過學生猜想和自主設計實驗,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具體說:
  1.如果對現在的學生進行檢測和對比分析,學生在現有教學中的各項能力提高,并對學生在此教學方法下綜合能力表現,與以前的學生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大部分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用原來的教法,學生是被動的掌握知識,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而現在一個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激發了學習物理的興趣,為了追根刨底,學生又主動地查找資料,閱讀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開始時,學生看完書后,不會發現和提出問題,更不會主動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而經過創設問題引導學生探究獲得新知識,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2.現在的學生自我的探究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還很有限,如果離開老師的引導,把提問權完全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進行探究、交流討論學習活動,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各項綜合能力都得到提高。這有待下一階段再進行深入研究。
  3.教師在備課時要在教學內容設計好適合學生智力范圍內的問題,具有典型性、趣味性、直觀性的問題。另外除了在教法設計上下功夫外,對學生學法的研究也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我們要努力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質疑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閆金鐸.物理教學論[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
  [2]王棣生.中學物理創新教法[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
  [3]高中新課程物理優秀教學設計與案例[M].廣東省教育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495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