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拓寬心理輔導渠道 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職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心理上表現為脆弱、逆反、自卑及敏感,行為上表現厭學及經常出現各種違紀甚至違法現象。因此,要加大對中職學生的心理輔導力度,為以后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中職學生  心理健康   學生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199-01
  中職學生與普通中學生相比,中職學生在文化課成績、學習能力、自我管控等方面比普通高中生較弱,社會普遍把中職生當作一個特殊的群體,往往導致中職學生在心理上表現為脆弱、逆反、自卑及敏感,行為上表現厭學及經常出現各種違紀甚至違法現象。從而導致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困難重重,班級管理中管理和教育的難度很大。當前大部分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輔導工作存在明顯不足,需要加大心理健康輔導力度,提高中職學生的心理素質,為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提高對心理健康輔導的認識
  雖然目前很多中職學校都開設了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大部分都將其作為一門選修課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內容納入到教學計劃中,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當作一門必修課來對待,對心理健康輔導的重視程度不夠。另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教材缺乏實用性,過多的闡述了心理學理論知識,更多地忽略了其實用性。再者,在學校教育中,經常出現這樣的誤區,認為對學生施行心理教育是德育部門或者是班主任的工作,無形之中把心理素質教育與學科教學剝離開來,阻礙了心理素質教育在學校的普及。因此,中職院校要提高對心理健康輔導的重視程度,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建設。首先,要高度統一認識心理健康輔導的重要性,提高心理健康輔導的地位,明確心理健康輔導是中職學校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活動。其次,積極組織教師對本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摸底調查,結合學校辦學特點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實際情況編寫校本教材,提高中職學校心理健康輔導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二、健全中職學校心理健康預防體系
  心理健康預防體系建設能有效地解決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為加大中職學校心理健康輔導力度提供良好的支持。要健全中職學校心理健康預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規劃調度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工作,并且成立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專業心理輔導教師構成的心理咨詢室,負責心理健康預防工作的具體落實。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能力要求較高,教師不僅要會組織和開展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而且也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咨詢能力,并掌握基礎的心理治療技術。因此,中職學校要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其次,要積極組織教師與心理學專家、心理咨詢師等心理健康教育專家進行座談、交流,鼓勵教師開展相關科研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輔導水平。形成班級、年級、學校從下至上的心理健康預防體系,將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全部納入到心理健康預防體系中。
  三、要以誠相待,做學生的知朋益友
  一項調查顯示,在回答“我碰到問題首先找誰商量”時,尋找同伴的占70%,尋找父母的占10%,尋找老師的占8%,其他占12%。這表明學生碰到麻煩,他首先想到的是伙伴。因為家長、教師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居高臨下,學生的心靈很難暢開,也很難溝通、理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產生了心理問題,由于得不到及時、正確的疏導,往往會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有損他們的健康成長。作為教師應積極設法削除學生對師長的畏懼、隔閡,爭取做孩子們的良師益友,讓師生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成為孩子的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可見,我們教師平素不能師道尊嚴,不能擺架子。只有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把學生當成知己的朋友,對他們充分地加以信任,這樣學生才會把心理話告訴你,他們才會沒完沒了地向你傾吐心中的沉悶和不快。
  四、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營造良好文化氛圍
  優秀的校園文化對中職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同時校園文化建設也是中職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體現。輕松、積極、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能有效地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學校環境,應以嶄新面貌出現,盡可能地體現“整潔、明亮、美麗”的風貌。要把各種建筑物構建在綠化環境中,使學校成為花園式的大教室,讓校園墻壁、花草樹木、板報、花壇成為學生修身養性的環境。另外,通過豐富的校園社團活動能夠讓學生積極地展現自己、張揚個性、釋放壓力,實現自我精神需求的滿足。學校應當積極地組織一些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如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適當地參加諸如調查、參觀、訪問、宣傳等公益活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認清現實、磨煉意志,正確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了解自己與社會的關系,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學校應有效地引導學生自覺培養創新精神、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增強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
  五、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心理健康輔導中的積極作用
  班主任是中職學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線教育工作者,同時班主任也是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輔導的主要力量。首先,班主任要深入學生中間,學會與學生溝通、做朋友,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把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要重點對待,與學生一起分析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與學生一起克服問題。其次,班主任要對在學生的生活環境進行“心理”加工,為學生創造一些富有感染性的教育環境和氛圍,包括班級環境、班風、集體輿論建設、人際關系的協調等等。良好的生活環境,可以使學生在身心愉悅中生活,產生“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的陶冶功效。教師要動腦筋,發動學生創造整潔的環境。如搞好環境衛生,使教室窗明桌凈,整齊有序;搞好環境布置,窗臺上養幾盆鮮花,墻壁上貼幾張具有教育意義的名人畫像和幾條有關學習、理想、人生的名言。此外,班主任多與孩子的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有條件的家長也可以到學校探望孩子,在與同學和老師的聊天中了解孩子的成長軌跡。加強對學生家長的引導,為家庭教育發揮作用提供條件。最后,班主任要在抓好學生的人際關系方面下工夫,鼓勵學生廣泛交良友益友,通過學習增強自己的魅力,提升自己,并遵循真誠、平等、尊重、理解、互助互利的人際交往原則,主動與老師同學交往,相互尊重,團結友愛,和諧相處,積極融入到周圍的環境中去。以良好的班風、校風為基礎,使學生的心靈得到陶冶、凈化、升華。
  總之,中職階段是人生最美好的花季,這一時期的青少年,應該是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然而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因為身心發育的未成熟,社會閱歷的缺乏,特別是面對緊張繁重的學業負擔和社會家庭高期望值造成的壓力,使得他們敏感而偏激,痛苦而煩惱,一旦受到挫傷就消極失望,遇到困難就氣餒退縮。所以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應是個全方位、多角度的。我們心理健康工作者不僅要做一個“傳道授業”的師長,而且要扮好學生“心理醫生”這個角色,只有正確地、及時地、細致地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心理問題,才能有效地維持中職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綜合素質,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丁園園.中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較研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4(3)
  [2]葉一舵.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及其對策.教學與管理.2003(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15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