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U互動學習平臺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全球教育發展大趨勢,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戰略制高點。近幾年來,無線WIFI、4G等技術的廣泛應用,使智能手機已經融入中職學生的日常生活,可在很多中職院校,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成了管理者的一大難點。堵而不疏只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更加厭學。于此同時,單純的PC端教學模式也遠遠不能滿足課堂的需求,UMU互動學習平臺由此應運而生。這是一款綜合制作微課、實現課上大屏幕互動、追蹤記錄學習進程、教師學生線上交流的互動學習平臺。一方面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為教師高效、便捷的教學提供了保證。時下最流行的微課、翻轉課堂、慕課均可以通過UMU輕松實現。
【關鍵詞】UMU互動學習平臺 中職生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138-01
一、UMU互動平臺概述
`UMU平臺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教學方式。UMU即YOU、ME、US的縮寫,傳達人人可學,人人可教的互動學習理念。[1]當教師把UMU帶入教學,奇妙的事情就會發生。無論在課上、課中亦或是課后,學生都可以將手機變成強有力的移動學習工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教師也可以通過UMU互動平臺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活動參與情況、考試情況等等。
二、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認識有誤區
本門課程存在公共課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為例,首先是生源較為復雜,來自不同地區的應屆和非應屆初中生,計算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其次是學生的意識上不夠重視,多數學生認為公共基礎課并不重要,學得好壞影響不大。這一認知誤區使得學生缺課逃課現象嚴重;學習態度不端,上課睡覺、不操作、低頭玩手機者眾多;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師生互動缺乏,學生課堂參與度低。這一系列問題嚴重阻礙了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
2.教師教學方法缺乏靈活性
雖然在長期的教學改革情況下,老師逐漸的把傳授方式改為項目方式教學,但是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特點,要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的授課內容,形成自己的個性化教學。
3.教學內容與課時設置的矛盾
教學內容多但課時不足的現狀導致課堂互動少,中職院校教師大多仍以填鴨式教學法為主授課,學生常被動接受知識。當前學校的信息化軟硬件教學環境良好,能夠滿足教學需求,但部分教師卻未能充分發揮互聯網拖站信息化教學空間的作用,未能充分挖掘信息化教學環境優勢來解決教學問題、優化教學效果。
三、UMU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這是一個知識共享的時代,互動教學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啟發式教學和蘇格拉底的產婆術,旨在通過對話的方式促進師生、生生間的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按互動雙方的主體分類,互動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咏虒W體現先進的教學理念,其特點是對象的主體性、內容的生成性、方式的交互性、人格的平等性[2]。本研究以“設置字符格式”公共課程為例,探討UMU 學習平臺在中職生職業教育課程中的互動教學策略。
1.課前發布教學資源
課前,教師可通過UMU向學生推送教學資源,如導學案、微視頻、自測題等,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查看教師布置的課前任務并完成任務。筆者將本節課的知識點以微課的形式通過UMU互動平臺發送到學生的手機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觀看教學視頻,完成課前學案要求的題目,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重復觀看,在此期間學生還可以在微課環節下做筆記,并在討論群中提出自己遇到并難以解決的問題,其他學生可以針對其提出的問題留言研究探討,對于大家認可的答案學生們也可以進行點贊。而教師在課前扮演的角色則是通過UMU平臺監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學生預習中產生的問題做匯總,以便課上重點講解。因此,UMU互動平臺在課前預習環節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學生可以依據自身的學習能力反復觀看學習資料,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問題,以便課上更有側重點的學習新知。
2.課中輔助教學
課前教師通過UMU將本節的預習檢測試題制作好,并且設置好答案和答題時間,在課堂的導入環節學生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到考試自行答題,答題完畢后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分數和正確答案。教師可以通過互動大屏幕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排名,找到自己和其他同學的差距,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此外,通過觀察學生對自測題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檢測學生在課前的預習情況,以便課上更有針對性的組織教學活動,補齊學生的短板。
在鞏固練習環節,教師通過UMU平臺發布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層次的任務完成操作,如有不懂或者忘記的操作步驟也可以進入該課程自行觀看視頻,加深印象。
在評價環節,學生可將完成的作品拍照上傳至UMU互動平臺,教師組織學生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點贊,教師將點贊數最多的作品進行投屏顯示,學生對其作出評價。這樣不僅能大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優秀的學生起到榜樣和示范的作用,讓其他同學看到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不足。
3.課后鞏固學習
課后教師可以新建考試和作業,對課堂知識點進行鞏固和拓展,也可以發布閱讀,擴展學生閱讀量、并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設計。
四、UMU互動平臺的使用效果
課堂是教育的主戰場,課堂不變,教育就不變,教育不變,學生就不變,只有抓住課堂這個核心地帶,教育才能真正的發展。筆者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徹底轉變了原來的課堂模式。UMU互動平臺的使用,使學生學習知識在課外,內化知識在課堂。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手機不再是玩游戲、聊天的休閑工具,而是一個隨處可學,隨時可學的移動學習平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種互動學習平臺值得在中職課堂上推廣,能為學校信息化課堂增光添彩,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張文馨.《數字教育》 2018年第1期(總第19期)實踐案例欄目,頁碼:82-86
[2]劉野.互動教學內涵及實施策略[J]. 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1, (03):11-13.
作者簡介:
張靜(1987年2月-),女,滿族,遼寧省鳳城市人,本科,鳳城市職業教育中心教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2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