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中國農業發展史探析農業現代化路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國農業源遠流長,從原始階段發展到傳統農業階段,并朝著現代化和多元化方向不斷發展。就農業發展史來講,要去其糟糠、取其精華,并與現代農業進行結合,從而探索出我國農業發展的可行道路。對我國農業發展史進行分析,論述了農業現代化的定義,重新認知農業發展史。
  關鍵詞:中國;農業發展史;傳統;現代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8-0119-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A
  1  中國農業發展史
  1.1  原始階段
   原始農業以“刀耕火種”為主,人們以犧牲森林為代價而發展農業,采取“生荒耕作制”。隨后,人們從深度依賴自然逐步發展到主動地創造適合人們生存的環境,并實現了一定分工,有了村落,為孕育文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整體來講,由于“刀耕火種”時期人們對自然依賴程度極高,所以對基礎資源造成了破壞,在人口數量不斷增長的趨勢下,這種破壞程度隨之加深,影響了人類的生存環境。
  1.2  傳統農業階段
   “精耕細作”是傳統農業階段的標志,這個時期使用了各種各樣的種植技術以及肥料,提升了耕作效率與產量,使得農業有了巨大的進步。其中,農家肥的合理使用既實現了提高土地肥力以及糧食產量的目標,而且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相契合。與此同時,在土地資源保護以及利用方面也有所創新。例如土地輪作,通過種植豆類植物改善土壤等。此外,利用天敵防治害蟲,并將玉米秸稈作為飼料飼養牲畜,將人畜糞便以及作物秸稈堆肥,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
  1.3  現代化、多元化階段
   在現代化、多元化階段,各種各樣的先進技術被應用到了農業發展過程中。例如機械技術、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化學技術等,實現了農業技術的綜合型發展?,F代農業將傳統農業技術與生物技術相結合[2],通過基因變異,提升了農作物的養殖效率與產量。機械自動化則是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實現了傳統農業設備的自動化。復合性則是對化學技術的應用,使肥料類型更加豐富。
  2  農業現代化
   農作人員有技術、農作物高產高效、農業資源以及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農業現代化的3個基本要素。從國家層面來講,基于不同區域經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調控措施,保障農作人員在生產與生活上的穩定。同時,開展相應的培訓,使其掌握先進的技術,從而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要實現農業高產高效,則可以通過生產技術進行改革,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加強試驗,從而發展更多符合地區實際情況的農業技術。農業資源以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要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導思想,確保在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同時避免破壞生態環境,要將現代技術與綠色生產技術融合,從而促進農業發展創新。
  3  對農業發展史的認知
   我國農業經歷了原始階段和傳統階段,再到如今現代化、多元化的階段?;诳沙掷m發展的角度來看,現階段我國農業生產效率還較低,所以解決這一問題是現代農業必須面對的。精耕細作作為農業發展的主流,為后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這期間,一些傳統的農業技術更是為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據,使得人、動物、植物實現了和諧相處。農業現代化要將人、知識、文化、技術等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吸收傳統農業階段的經驗,并將其與現代農業技術進行融合,開展區域性農作物耕作,從而實現特色化農業并開展精細化管理。例如福建地區的茶葉、廣西地區的蠶桑葉等。從我國農業的發展歷程來看,傳統農業階段以精耕細作的方式實現了人、動物、植物、土地資源的共存,從而保證了土地資源的養分,以有限的土地資源養活了大量人口?,F階段,我國全力發展非可再生資源節約發展的模式。以廣西農業林為例,通過充分利用生物酒精以及柴油,有效避免了不可再生資源的浪費。充分利用傳統農業的相關知識,可促進農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與進步。
   我國農業歷史悠久,有著非常豐富的農業文化與農業資源,通過結合現代農業技術,抓住國際合作發展機遇,全面推動我國農業的不斷進步。我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使農業技術不斷創新,提升了農業的生產效率與質量,并促進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為中國成為世界強國而不斷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王明霞.淺談傳統農業技術向現代農業技術的轉變[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2):245.
  [2]杜建國.淺談從中國農業發展史看農業的傳統與現代[J].南方農機,2018,49(21):94,9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09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