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現代信息技術助推農業現代化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農業現代化是我國“四化”戰略的內涵之一,是我國當前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之下,要重視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應用,借助農業信息化達到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目的。對此,本文在概述農業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關系基礎上,重點探討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應用,旨在通過本文研究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參考。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農業;現代化;發展
我國素有“農業大國”的美譽,農業作為我國第一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但是就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來看,仍舊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粗放式農業依舊占據主導地位。因此,加強農業現代化建設應成為當前農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其中必定需要農業信息化輔助作用的發揮。對此,本文以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應用為題,對其相關內容作出簡要分析與著重探討。
一、農業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的關系
農業信息化是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更是農業生產設備運行的前提條件。一方面,現代農業推動農業信息化建設,實現農業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努力提高農業的智能化水平、產業化含量,減少農業產能消耗,降低農業生產的成本投入,將環境對農業生產的負面影響控制在最小范疇。另一方面,農業信息化建設為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必要指導,也就是說,農業信息化發展方向對農業現代化發展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
二、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應用
1.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按髷祿庇直环Q為“巨量資料”,主要是指利用多元化途徑搜集并形成的龐大數據組,具有“大量”、“高速”、“多樣”、“價值”的多重特征。截止到2018年底,我國農村有將近8億的農民,擁有土地18億畝,共計190萬個鄉村,在龐大的農村資源面前如何深入挖掘數據、有效利用數據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方面,農業行業具備復雜性和特殊性的雙重特征,其本身的特征決定其必然產生復雜的數據結構,加之我國土地面積廣闊因素的影響,使得傳統農業數據搜集存儲方式面臨嚴峻挑戰。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以為政府提供精準客觀、詳盡準確的決策依據,為農業發展指明前進方向。如開發“移動智能大數據感應系統”,農民在移動終端上掃描二維碼方可掌握農作物生產的最新動態;與此同時,政府利用大數據分享平臺獲取數據資源,為農民提供具有建設性的生產指導。
另一方面,應用大數據技術加強對農業生產的信息化管理,在林業、種植業、養殖業等在內的農業核心數據整理基礎之上,還可以對其領域加以拓展,如上下游相關產業、宏觀經濟數據等,將各項數據整合構建智能數據平臺,提高農業數據資源的共享利用效率。
2.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物聯網以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線感應技術等傳感信息技術為基礎,在既定協議的框架之下實現實物與互聯網的信息交換,促使識別、定位、跟蹤、監控、管理等環節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的一種網絡概念。在農業領域內引入并應用物聯網,可以有效解決食品安全、家禽養殖、農作物種植等方面的難題,對農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具有積極推動與促進作用。
首先,應用物聯網技術建立農產品安全溯源系統,對各個農產品張貼相應的射頻識別電子標簽,確保其在加工運輸、流通銷售等環節中的各項信息得到及時有效的更新,最后以二維碼的形式出現在農產品外包裝上,成為農產品安全身份的有效憑證。消費者只需要通過移動終端掃描商品二維碼方可獲得農產品的一系列信息,如產地、生產時間、流通運輸情況等。
其次,應用物聯網技術提高家禽養殖效率,極大程度上降低家禽養殖企業的成本投入。以雞養殖企業為例,在雞舍內安裝智能控制系統,結合季節、天氣等情況及時調整雞舍內的溫度,與此同時兼備自動供水、自動傳送飼料的功能,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化養殖。此外,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傳統方式之下17名作業人員僅能養殖6萬只雞,而在物聯網環境下3個人可養殖近百萬只雞,產能消耗下降幅度約為30%,人工成本減少30%到40%。
最后,應用物聯網技術有利于優化農業管理結構,促使其朝著遠程化、實時化的方向發展。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的農業生產物聯控制系統為農戶提供了管理便捷,農戶只需要登錄電腦或者移動設備客戶端便可實時化監控田間農作物的生產情況,傳感器裝置更是會將田間的環境數據及時呈現給農戶,為農戶接下來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
3.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根據相關調查研究資料顯示,截止到2018年12月底,我國互聯網網民規模突破8億,其中,農村網民所占比例約為29.36%,以手機為上網的主要設備。特別是在4G網絡普及的背景之下,移動互聯網行業應運而生,帶動了1.51億農村移動網民,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微信、支付寶等移動支付方式對傳統商務模式造成巨大沖擊,人們不需要帶現金便可實現全方位的消費,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戰略目標投向移動終端開發層面。同樣,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更為是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巨大發展機遇,農民在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瀏覽國家政策、農產品信息的基礎上,還可以借助農業移動電商平臺實現對農產品的全程化控制,構建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網絡營銷模式。
此外,在新農村、服務型政府建設的背景下,政府積極推行電子政府,出臺一系列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圍繞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網絡搭建等,借助移動網絡通信為農民提供發家致富的最新信息,有效轉變了農民農業生產的傳統觀念。
4.云計算技術的應用。云計算屬于商業計算模型的一種,將計算任務廣泛分布在多個計算結構構成資源空間中,用戶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獲得相應的服務。在農業領域內應用云計算技術,可以高效整合鄉村信息資源,構建包括海量信息的鄉村信息資源庫,形成農民專業化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于一體的農村發展模式,為農業信息化建設作出巨大貢獻,有效推動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在云計算環境之下,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借助云存儲功能使用手機、電腦、平板等終端設備,隨時隨地的訪問自己的相關數據,形成個性化信息數據中心,且不需要擔心存儲器容量是否充足,在減少數據匯總費用投入的同時,實現了信息服務廣度與深度的延伸,對信息服務效益的提升具有良好作用。云計算服務并不需要農民具備較強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甚至不需要防火墻、殺毒軟件等安全工具便可實施操作,高品質云計算團隊會為農民提供精準的信息服務,并根據農戶的特點推送相關信息。
三、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信息化建設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要條件,兩者存在緊密聯系。因此,在實際的農業發展環境中,相關人員要善于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做好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頂層設計工作,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促進農業現代化戰略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李曉非.農業信息化建設對河南現代農業發展的促進作用研究[J].農家參謀,2018(18):19.
[2]侯秀芳,王棟.“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創新發展體系與發展維度探析[J].世界農業,2018(09):81-87.
[3]李靜,張燕.構建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都市農業業務模式[J].電子測試,2018(12):78-7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