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助推區域教育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育發展的基礎是依托于信息技術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共同探索教學的可持續性發展已成為大眾熱點,因為它是高效推動區域教育發展的重點。如何快速將深度融合的理念落實到位,并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創新發展已經成為中小學教師尤為關注的問題。信息技術的運用,從某種程度上講,它促進了教師本身與外界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對自身素質的要求。本文,將深入探討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信息技術 學科教學 深度融合 區域教學發展
【中圖分類號】G 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7-0026-02
教育的發展始終是我們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如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成為當代教育研究的一個關鍵點,所以我們應該先了解當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面臨的現狀,然后根據現狀進行詳細的分析,得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助推區域教育發展的對策。
1.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對于區域教育發展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十分重要,因為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新的信息技術和學科融合方式會給課堂帶來多樣性、新鮮性和直觀性,使得學生更有興趣聽課,接受知識的程度會更深,而且通過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也會讓原先難以理解的學科問題變得更容易解決,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從而達到提高當地的教育水平,帶動區域教育發展。
?。?)“使學生有學,使學生會用”。信息時代,學生接觸的不僅只有書本和老師的資源,還應該要掌握學習、掌握知識和推敲知識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到的基礎信息技術知識,然后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掌握大數據分析核心問題的能力,學會學習網絡知識,搜索知識,為己所用。明白老師僅僅是教會一些基礎知識,想要知識程度拓展,需要自身好好利用信息技術,推動學生自身思想的改變,使得學生自身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助推區域教育發展。
?。?)如今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信息大爆炸時代,人們需要接受的信息變得更加豐富和龐大。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單一、被動地吸收、掌握知識的教學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合時代的發展。因此,重新整合學校的教學模式,立足當地的有利條件,創建適合新時代的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新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發展方向。而且我們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培養綜合高素質人才對于推動國家綜合國力發展變得更加重要,因為世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各個
國家都想通過教育的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以便更好地成為科技的引領者,所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對于區域教育發展十分重要。
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程度的現狀
首先,教師對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性質認識不僅存在認識的偏差,而且對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開展存在害怕、不上心的心理。因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需要在技術上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通過技術和學科上的努力改進,從而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這將會提供更多樣化的學科教學內容,改善當今的教學模式,豐富當今教學內容的表達方式,使得教學方式的表達變得更加有趣,促進師生互動,以此來發揮新時代的大數據信息整合技術和表達思想的優勢,為提高當代學生的學習效率提供有力的工具,以適應新時代多樣化信息吸收。可是有些教師認為在課堂上,只要運用了ppt、word文檔等多媒體課件,就認為是信息技術已經和學科教學融合,所以在理解上不夠全面。而且由于一些教師的自身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掌握新的信息技術,所以一些年齡較大的老師和不想提高自身能力的老師,仍然是想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對于使用信息技術缺乏信心,導致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不能深度融合,學生的學習水平未能得到較大的提高,從而影響區域教育發展。
其次,教育方面的體系沒有得到結構性的改善,很多地區只是想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然后不思進取,對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改革,做做表面功夫,最后只是換湯不換藥。領導來的時候換一下上課方式,只是單純地應付領導。這種不良現象的產生,不僅浪費了國家對地方投入的教育資源,而且還讓當地教育不能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反而使得當地教育水平變得落后,使學生未能跟進信息大爆炸的新時代,從而不能深度融合信息技術和學科發展。而且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本來就是一次大換湯底模式,不是做表面功夫,需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帶動區域教學模式改變,促進區域教育的發展。
最后,信息技術應用到學科教學中,在不同地方呈現著很大的區別,例如在城市中心區域,由于經濟發展比較快,學校各種配套設施比較齊全,教師的師資水平比較高,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學生通過豐富的信息教學內容,吸收知識的能力更高,所以學生的綜合素質會比一般落后地區更高一點,學生能力的提高也會促進學校整體水平的提高。反之,落后地區、城市郊外的學校卻因為資源不匹配,信息技術比較落后,導致教學的內容始終是幾十年前日復一日的教學模式,所以導致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不能深度融合,難以助推區域教育發展。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助推區域教育發展的對策
第一,運用信息技術國家應當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為教育和區域教育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的支持,建設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平臺,聚集社會各方面的資源,銜接好教學應用。同時積極地與相關教育企業進行合作,建立優質教學資源課程,信息技術實驗室,讓更多的學生接觸信息技術知識。從而,使學生對信息技術有更深的了解,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從而推動區域教育發展。
第二,需要改善教師對信息技術和學科深度融合的想法,同時學校方面積極地為新教學融合模式創造出有利的條件。積極配合和滿足教師方面對于資源上的需要,使得教師能心無旁騖地投入到這場新教學模式的改革中,而不是采用消極的應付領導模式。然后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改善課堂上老舊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于課堂充滿期待,學習更加有主動性。同時開展信息技術和學科技術融合模式的課堂比賽,積極調動老師對于新模式的投入,而且還可以采用新模式教學和老師的獎金掛鉤模式或者是采用參加比賽不僅能獲得相關的物質上的獎勵。通過各種方式,調動所有教師積極投入到這次新教學模式的改革中,獲得改革教學模式的先機,從而推動整個老師教學水平的提高,進而促進區域教育的發展。 第三,學校的信息化需要學校領導十分重視。地區政府要在政策上給予支持,給予財政上的支持和行政上的方便。首先,就是要把信息技術和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發展相結合。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教師從思想上更新教學理念,轉變觀念,通過講座、親身實踐、體驗去認識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優勢,身體力行地去教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其次,要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這就要學校不定期地組織教師進行信息技術的培訓。讓教師可以把計算機作為備課丶上課和組織學生的工具。讓教師充分了解計算機的性能。最后,就是要多多鼓勵教師鉆研,課題的研究對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學校要多多鼓勵教師在課題等方面的專題研究,要著重探討教學的方式方法,從而探索出一條科學而高效地提高教學水平的途徑。
第四,教師、學生角色進行互動。眾所周知,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就是課堂上的主角,是學科知識的傳輸者,而學生很多時候只是被動地默默掌握老師授予的知識,不需要太多的主動,只要把老師教授的知識掌握好,就可以拿到可觀的分數。這樣一來,老師就算完成好自身的教學任務,學生就算掌握好知識??墒沁@是老的教學理念的體現。如今要適應新時代的大數據教學融合模式,就需要學生在知識上變得更加主動,舉一反三,這就需要老師由原先的教學主角、灌輸者改變為知識的引導者,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動者,積極地學習和吸收知識。學生學會利用互聯網的大數據分析學習,最終使得學生獲得自主學習的認知和工具、合作交流的能力,而不是單單一味地依賴傳統的教材,學會分析豐富的信息化網上教學資源,從而促進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從而促進區域教育的發展。
第五,在學習和總結過去的教學經驗時我們總會發現,推動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融合的發展不能簡單地搞技術硬件推動,因為單靠一種方式教學效果也是會大打折扣的。需要不斷地聚焦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更重要的是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從而為學習者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學習體驗,然后才能找到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結合點,這樣才能推進學科教學,然后對于促進教育改革、提高綜合教學質量才會有強大的支撐作用,從而推動區域教育發展。
4.結語
綜上所述,將信息技術融入學科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們對于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提升學生們的綜合思辨能力,學會思考,提高學生對學習上的認識和思考的主觀能動性,這能對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和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而且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對今后的教學有著極大地促進。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們應該積極探索,發現并掌握良好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全面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推動區域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程光德.智能化支持的多學科融合教學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8(24):238-239
[2]劉朋敏.淺談信息技術下教師教育理念轉變的問題[J].學周刊,2018(23):142-143
[3]王正青,唐曉玲.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動力邏輯與推進路徑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7,38(01):94-100
[4]劉樹明.科學技術與學科融合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8):6-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9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