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揚長避短助推長白山教育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結區域內教育教學實際,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教師進修學校確立了全區科研統領項目《借助“三位一體”研培模式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研究》。推行科學的“三位一體”教師研培機制,有利于發揮區域內科研、教研、培訓一體化管理格局的優勢;有利于整合區域內優質的人力、物力資源,集中力量突破師培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有利于促進區域內教師的科研行為改進及專業能力的提高,更能加快促進教研員和學校領導素質的提高;推動學校的教研、科研活動逐漸向科學有序方向發展;能夠形成自主探索、團體互培、共同推進的區域性特色化教師培訓體系,從而加快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推進教育的內涵式發展。
   [關鍵詞] 教師專業發展;“三位一體”培養模式;特色化教師培養體系;教師素質
   [中圖分類號]   G4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9)05-0021-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5.005
   一、“三位一體”課題研究的實施背景
 ?。ㄒ唬╅L白山保護開發區開展教育科研的優勢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教師進修學校的前身是2006年成立的長白山管委會教育局教研室。2012年,根據長白山教育發展形勢和教研部門職能發揮的需要,長白山管委會將其更為現用名,內設機構有小教(幼兒)部、中學部、綜合部、培訓部、教科所(教育學會)、辦公室、教育技術信息中心等7個部門。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完整的機構設置,長白山地區教育科研有以下特點:(1)高規格:借助長白山管委會這一特殊行政區域的優勢,學校直接接受省教育學院、教育學會、教育科學院的領導,每年可以參加許多高規格、高水準的各項培訓、教科研等活動。近幾年來受益面在逐漸擴大,這是前所未有的。(2)低起點:區內教師隊伍、培訓團隊的整體素質不高,參與培訓的意識、觀念比較落后。(3)小實體:區域內共有學校19所,且規模都比較小。最大的學校中任課教師總數不過120人,最小的學校僅有教師6人。(4)大范圍:19所學校分散在三個區(池北、池南、池西),最遠的兩區間距離有130公里。由于一線教師人數少,集中參加外出培訓時學校的教學工作又很難保障。因此,不宜搞區內的集中培訓。(5)人員少:從進修學校的機構來看,專職教研員少,每位教研員都身兼數職,2018年8月起才引入專職學科教研員人員。(6)職能多:由于地域小、人員有限,學校的教研、科研、培訓工作一直是以一體化模式開展。正是有了這些特殊之處,才促使我們不斷思考如何充分發揮這種特有機構設置的作用,找到一條適合長白山地區教育發展的特色研培之路。近幾年來,在上級部門的高度重視、正確領導和關懷下,及區教育局的科學決策引領和大力支持下,學校采用“三位一體”的研訓模式,開展大量的教研、培訓和科研活動,以充分發揮進修學校的職能作用,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ǘ╅L白山保護開發區開展教育科研的現實困境
  1.轄區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成立開發區以來,轄區在職教師培訓的機會增多了。2007年至今,轄區參加國家、省級培訓的教師比例已超過25%。與以往相比,培訓的形式也更豐富了,如短期集中培訓、專題講座、專家報告、教學競賽、觀摩和研討等。可所有這些形式的培訓多是統一辦班、統一時間授課、統一活動內容。影響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因素多種多樣,用“統一”的方式解決,難以起到對癥下藥的效果,因此也就難以激活教師發展的內驅力。實際上,大部分教師在參與了培訓后,都感到難以把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日常教學之中。這產生了“不易消解”的困惑。加之轄區內的教師底子薄、工學矛盾大、經費短缺等原因,根本不可能把全部教師送出去培訓學習、參觀考察。這特別不利于區內的師資培訓工作。一直以來,各基層學校的科研、教研、培訓“三足鼎立”,盡管都有落實培訓的任務,但各部門之間合作不夠,缺少資源的整合,有時各自為政,力量分散,難以形成拳頭。培訓往往成了“要我提高”的被動式培訓,缺少對自主發展的引領,這給教師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2.基層教師教育對教育科研的認識誤區。很多教師會認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他們或認為科研是科研工作者的事情,自己搞好教學就行了;或認為科研是高大上的理論研究,與日常的教學活動無關;或者感到平時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從事科研工作。部分教師意識不到教育科研對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巨大作用,發現不了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具有科研價值的問題,更體驗不到通過科研解決實際問題、促進自身成長的樂趣,教學水平長期在傳授知識、反復訓練的層次上徘徊,少有創新和突破;也有少數教師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平時很注意研究問題,勇于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但由于缺少理論指導,不能夠及時總結提升,好的經驗得不到及時而有效的推廣,也直接影響了其個人的更高層次的專業發展。因此,實際工作中很多教師不敢從事科學研究,課題研究或出于完成任務的需要,或為了得到結題證書,功利性非常明顯;在已有的研究實踐中也往往是重材料收集、輕過程性研究;抓兩頭、忘中間,有課題無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不強,研究也就很難深入。
  3.校際間缺乏橫向交流與合作。長白山保護開發區位于吉林省東南部,行政區域地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安圖縣、白山市的撫松縣、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下轄池北、池西、池南三個經濟開發區。每個區之間的距離都有上百里,由于交通極為不便,校際間的橫向交流與合作很難展開;教師培訓機制因各種因素還沒有得到理順,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很難推進。而一直以來,各基層學校的科研、教研、培訓“三足鼎立”,盡管都有負責落實培訓的任務,但各部門之間合作不夠,缺乏對資源的整合,有時各自為政,難以形成拳頭。培訓往往成了“要我提高”的被動式培訓,缺少主動發展的引領,這給教師教育的持續發展帶來了挑戰。
 ?。ㄈ╅L白山保護開發區教師專業發展新模式的開端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場自上而下的全方位改革,教育部頒發的課程改革綱要及各學科的課程標準中提出了許多全新的理念。尤其是高中課程改革以來,更是對教師專業素質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之一就是是否擁有一支專業過硬的師資隊伍。沒有專業過硬的師資隊伍,沒有針對性的教師專業發展舉措,新課程改革就無法實現。而中小學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專業設置面廣、學科涉及繁多,這決定了中小學完全依靠課程改革學者、專家來指導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F實逼迫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先改變自己,找準突破口,變區域劣勢為優勢。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教育局于2010年出臺了“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教育特色發展指導意見”,特別強調“要以‘立特色項目,建特色學校’活動為載體,形成學校教育的特色發展項目”。教育的特色從何而來?“科研興?!睙o疑是最佳的途徑。正在實施的“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強調要“實施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戰略,建設人力資源強區”,再一次對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以上原因,探索科研、教研、培訓“三位一體”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成為提高轄區內中小學教師專業素養的一條可行途徑。
   二、地域特色特點鮮明的課題研究的實施
 ?。ㄒ唬┱n題研究的行動策略
  2010年,為了充分發揮進修學校的自身優勢,在區教育局李中法局長的策劃下,確立了全區統領課題“借助‘三位一體’研培模式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研究”?!叭弧笔侵附萄?、科研和培訓。如果用一個人來作比方,教研是人身體上的“肌肉”,科研是支撐人體的“骨骼”,培訓則是人的“靈魂”。人無骨而不立,有骨無肉則不能存活。而人如果沒有靈魂,充其量也只能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谏鲜稣J識,我們提出了“科研引領、教研重點、培訓保障”的工作策略,所有教科研及培訓活動都要圍繞這一課題展開。
 ?。ǘ┙y一整合轄區內學校的機構設置
  2012年末,區教育局下發了“關于轄區學校機構設置改革的通知”,取消了各校的科研處,將教務、科研業務統規教導處。這有利于發揮轄區科研、教研、培訓一體化管理格局的優勢,有利于整合轄區優質的人力、物力資源,集中突破研培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有利于促進轄區內教師行為的改進和專業能力的提高,更能加快促進教研員和學校領導素質的提高;促使學校的教研、科研活動逐漸向科學有序方向發展,形成自主探索、團體互培、共同推進的區域性、特色化的研培體系。這種教研、科研、培訓捆綁式、一體化的辦公格局使我們的工作總是能在第一時間內實現相互溝通,不再存在獨立決策、各自為政的現象。從此后的實踐來看,這對教育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能夠加快提升轄區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推進教育的內涵式發展。
 ?。ㄈ┮孕问蕉鄻踊呐嘤柼岣呓處煹膶I素養
  1.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每年都派出100多校領導、教師到外地參加學習培訓,回來后再對全體教師做二次培訓,把好的經驗做法帶回來;聘請專家到我區對我們的課堂教學進行診斷指導。
  2.開展以教師基本功訓練為主要內容的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從2009年開始,區域內每年組織一次教師專業水平測試、繼續教育考核和基本功競賽活動,從專業素養、理論學習,如簡筆畫、即興演講、鋼筆字、粉筆字、說課、教學設計、多媒體應用等方面進行考核。通過活動的開展使教師繼續教育落到了實處。教師通過自學和集中培訓,對繼續教育教材能夠做到普遍學習、深刻理解,平時就能注重對基本功的訓練。基層學校每年都制定教師基本功訓練計劃并開展競賽,選拔人員參加全區間教師的競賽活動。對專業水平測試和理論考核前30%的人員要進行通報表揚,后30%的人員則要由校長和教研員進行談話以改進。進修學校對考核競賽結果進行運用性評價,以賽促學,促進活動的有效實施。特別是區域內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以來,進修學校在每個假期都制定教師研培計劃,基層學校制定相應的跟進計劃,開學后進行檢查驗收,保證教師能利用假期進行有效的學習。
  3.建立教師成長檔案袋。學校制定了明確的培訓者隊伍建設目標和發展規劃,并指導各中小學校教師制定個人專業發展計劃,建立教師檔案袋。學校制定的教師全員培訓5年規劃能夠有效組織指導區域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進行培訓和研修;調查了解教師的培訓需求,努力創新培訓模式和研修模式,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每個假期都制定假期研修方案,規定研修內容,并征集優秀研修日志和反思記錄,編輯內部交流刊物《教海拾貝》,供全區教師進行交流和學習;對教師培訓實行信息化管理,信息登記、發布及時;在課程改革、師德修養、心理健康、信息技術等方面進行有效培訓;對中層干部、校長(園長)有單獨的培訓計劃并組織培訓和理論測試;有計劃地開展全員培訓和骨干教師培訓,積極派出教研員參加國培計劃、省培計劃,參培率達95%,合格率達100%。
  4.制定包保制度。根據定點包保學校制度,教研員都有定點聯系的學校,在本學科教師間建立QQ群、學科工作室,便于開展網絡教研活動,并且能充分發揮兩個名師工作室——“吉林省初中數學耿艷玲名師工作室”和“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初中政治鄧持梅名師工作室”的示范效用,開展校本研修活動。近幾年,每位教研員都主持或參與了課題研究工作,取得區級以上課題立項達13項,并按期結題7項;與通化師范學院聯合向省教育科學院申報課題7項,參與國家級課題“中小學英語銜接”的研究。
  5.編寫科研理論指導書籍。為規范全區的教科研工作,為教師的教科研工作給予系統的理論指導及方法研究提供抓手,長白山教科所編選了《長白山中小學教師教育教科研工作手冊》,從宏觀引領到微觀操作兩個層面,針對教師教育科研的特點,依據教師教學科研的實際需要,從多角度逐步展開探討?!妒謨浴吩谖淖志帉懮狭η蟊苊饣逎y懂的專業術語,努力做到“文字說明通俗、簡潔(易懂),方法介紹實用、簡明(可操作),案例敘述規范、簡要(貼近教師工作實際),站位明確(站在教師角度),解決教師工作中的困惑問題(面向各學段的教師)”,進而達到讓教師都能夠看得懂、用得上的效果。   6.開展課堂教學改革研究。中小學教研部實施了課堂教學改革,形成了學科課型模式;小學語文課堂落實大語文觀,實行大單元教學;中小學學科年段聯動互補,體現了同化教育場等特點。在區域協作培訓模式、體驗式培訓、互動式培訓中,以“借助‘三位一體’研培模式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研究”為龍頭、以《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工作手冊》為引領、以區級刊物《教海拾貝》為展示平臺等,都體現出獨有的區域特色。
  7.構建區域協作式的教師繼續教育新體制。長白山教師進修學?!皹嫿▍^域協作的教師繼續教育新體制” 項目,從2014年2月開始啟動到現在,已經歷了4年的時間。通過區域協作,在教師繼續教育方面我們要達到的兩個目標:一是促進區域內教師的均衡發展;二是以“三位一體”研究成果為基礎,探索“以研帶訓,以訓促研”的校本研究和培訓的有效途徑,提升領導和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和水平。圍繞要解決的問題和要實現的目標,我們把轄區劃分成兩個協作區域:池北區區域和池西區區域(因為池南區規模小,故把其劃歸池西區),并選舉了學區長。通過對教師繼續教育特點的分析,把工作分成教研、干部和教師培訓、科研三個子項,分人負責,明確協作內容、評價考核辦法,使整個項目工作的開展有條不紊,卓有成效。
  8.開展小課題研究。為提升區域內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經過多次的研究論證,在2016年初召開的全區教育科研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在全區開展的小課題研究活動的倡議,并確定為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成立了以進修學校校長為組長,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組織指導全區的小課題研究工作。小課題研究是以一線教師為研究主體,以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目的,結合教育教學實際開展的校本教育科研活動。它能拉近科研與教學、科研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讓更多的一線教師參與其中;能實現研究與實踐、科研與教研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在教學和研究中不斷提升專業水平。科研意識、科研素質、科研能力是新形勢下對教師提出的基本素質要求,而結合教學實際開展的小課題研究正是讓教師達到這些要求,促進其快速成長的有效途徑。為規范小課題研究的開展,區教科所制定了“全區科研小課題研究活動方案”,對研究思路、研究目的、選題要求、研究過程、研究方法、申報要求、課題管理、指導和獎勵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制定了“教師小課題研究的基本流程”“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小課題研究‘檔案袋’管理規范”“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學校小課題研究管理情況記錄表”等配套性文件,在制度上確保了小課題研究工作能夠有序啟動,扎實推進。同時,還進一步健全了課題研究的相關制度,將課題立項、開題、結題,中期檢查、材料歸檔、考核驗收等常規工作制度化,制定了研究成果評選與表彰等激勵措施,對課題實驗優秀教師、課題研究優秀學校、優秀研究成果予以表彰。2017年3月,第一批科研小課題申報科研成果209項,從中評出68項優秀成果進行了獎勵;同年8月,編制了“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匯編”“優秀課題結題報告集”,和其他成果一起在長白山教師進修學校成立十周年的科研成果展予以展出。
   三、總結與展望
  (一)“三位一體”課題的研究成果及其推廣
  1.初步形成了“三位一體”的研培模式及配套評價體系。通過“三位一體”研培模式的實踐,形成了自主探索、團體互培、共同推進的區域性、特色化的“校本研培制度體系”“校本研培結合教育評價體系”,規范了教研、科研、培訓“三位一體”研培模式的操作過程,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符合本地實際的教師培訓新思路,提升了區域內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2.形成了“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長白山教師進修學校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工作職能為主線、部門管理為基礎、辦公室管理為補充”的行政管理模式,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以科研為引領,以培訓為重點,以教研為基礎”的工作思路,提出了“責任立校、科研興校、文化強?!钡霓k學理念,不斷強化科研工作在學校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教研員和廣大教師深入教學一線,研究解決課堂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并取得了來自教學一線的優秀研究成果。
  3.初步構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區域層面的“研訓一體化”管理體系。(1)管理功能實現了“集約化”。利用區域內教研、科研、培訓一體化管理格局的優勢,實現了將研究、培訓和服務融于一體的管理機制,深層次整合各部門的功能,無論是科研、教研、德研、信息研究、基地建設等,都能承擔相應的教師培訓任務,實現了各部門、各層次的功能互補和整合。(2)培訓方式實現了“一體化”?!叭灰惑w”研培模式既提升了教師的培訓期望,又強化了教師對培訓內容的反思與實踐。通過采用理論指導與實踐訓練、專家引領與同伴互助、研究討論與自我反思相結合的培訓方式,促進了培訓者與受訓者的雙向交流、合作互動。通過任務驅動、合作研究、實踐帶動等形式讓受訓者在教學實踐中得到運用。同時,在教學實踐中提煉經驗、特色、問題和不足,并及時轉化為培訓的資源。(3)課題管理實現了“具體化”。借助“三位一體”的研培模式,加強了對課題實施過程的跟蹤和指導。區教科所對全區教育科研課題不但進行宏觀管理,更督促集體和個人課題研究的具體化、細節化、“草根化”和校本化;同時制定了具體的培訓方案,經常組織課題負責人及核心成員參與教育科研系列培訓,以提高科研管理者、課題負責人的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保證課題研究深入展開。在課題研究進程中,指導課題組以科研帶教研、以教研促科研,開展實質性的教研活動,幫助解決課題研究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提高了研培的實效。(4)學科建設實現了主題化。借助“三位一體”研培模式科學高效地開展好學科建設工作,激勵學科教師都能主動參研、主動學習。教研員要根據學科實際現狀以及教師的共性困惑,確立統領本區學科建設的科研項目(課題),明確研究的方向、主題,帶領教師開展研究。經過學校全體人員的不懈努力,長白山進修學校、教育學會、教科所多次被吉林省教育廳、教育科學院、教育學會、生命與安全教育學會表彰為年度先進單位、校本教研先進單位、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優秀組織單位,也得到了全區民眾的充分認可。   4.有效開發了地方課程資源。學校先后組織教研員和部分教師編寫出版了具有長白山特色的“長白山,我的家”“長白山生態文明教育讀本”兩套地方教材,廣泛應用于區域內的中小學。
 ?。ǘ┱n題研究的瓶頸問題與突破設想
  雖然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研究的過程中也出現如下瓶頸問題:一是部分學校制度不夠健全,或制度流于形式,教科研管理缺乏長效機制,無法保障和激勵教師參與教科研。二是 “上課—聽課—評課”是教科研的主要方式,教師對科研活動的參與、表達或接受存在著很大的被動性,缺乏對課程理念的追朔,缺乏對教學問題的診斷、改進與跟進,造成部分科研活動表面化、形式化。三是教師中仍存在著重教輕研的現象,教師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還有待高,致使科研力量深入學校、深入學科組、深入課堂的力度不夠,教科研工作距離教師專業發展的差距要求較大。今后要強化科研質量意識,創新科研方式,拓展科研渠道,提高研究、指導、服務和管理的水平。下一步將制定和完善教科研工作的各項管理制度,如教科研工作質量評價機制、激勵機制等,努力促成教科研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態化;今后還應加強科研隊伍的建設,培養科研骨干,壯大科研力量,努力開創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ㄈ┱n題研究所衍生的新問題
  一是從進修學校自身來看,由于特殊的管理體制,人員少卻要承擔教研、培訓和科研等工作,加之與教育局其他各部門的工作往來,經常會有計劃外的臨時性工作打亂正常秩序。盡管有專人主要負責科研管理和指導工作,但因工作負荷特別大(身兼數職),科研工作大多數都通過加班完成,致使對教育科研的培訓時間、次數、力度不夠,對教育科研的管理不能及時跟蹤驗收和指導,經常苦于心有余而力不足,感嘆分身乏術。這樣的客觀問題還有待于解決。二是從基層來看,一些學校還未形成教育科研的實體機構,部分教科研負責人、學校的教科研室還停留在單一的組織、上報材料等被動性質的事務性工作之中,導致一些一線教師和學校在實踐中創造的鮮活經驗得不到總結、整理和提升。筆者認為,這不是教師個人的責任,責任在于科研管理者、科研直接業務負責人。如果我們發現不了成果和經驗,就無法總結和推廣,使研究更多地局限于個人行為,更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因此,培訓、教研、科研“三位一體”模式還要進一步深化,培訓的方式方法有待于創新,各功能處室的職能還有待于完善。
 ?。ㄘ熑尉庉嫞簞⑿虏牛?
  Abstract: Based on the teaching and education practice in the region, Changbai mountain teacher training school established the autonomou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leading project in the whole region,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y Virtue of the ‘Trinity’ Research and Training Mo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trinity” teacher research and training mechanism is conducive to the reg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ing research, training integrated management pattern advantages; It is conducive to integrating highquality human and material resources in the region and concentrating on breaking through key and difficult problems in teacher training. It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behavior and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accelera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staff and school leaders. To promote the schools teaching research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gradually to a scientific and orderly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It can form a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with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mutual training among groups and joint promotion, so as to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promot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Key words: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rinity” training mode; characteristic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teacher quality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577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