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疾病的病因及防控對策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疾病是影響動物成活率和養殖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在畜牧養殖中,動物發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結合實際,就畜牧養殖中主要動物疾病的病因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的預防與控制建議,希望能為相關養殖工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病因;防控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8-0110-01 中國圖書分類號:S851.3 文獻標志碼:A
1 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的病因
畜牧養殖中常見的疾病有寄生蟲疾病、傳染性疾病以及四肢受傷、內臟受損等普通疾病。這些疾病會影響動物的正常生長,也會影響肉質。疾病類型不同,產生原因也有所不同,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1.1 環境
環境是影響動物發病率、疾病傳染率的重要因素。若動物的生長環境衛生不達標,疾病就會增多。在未做到全面消毒和清潔的情況下,動物生活環境中會存在一些于動物本身有害的物質[1],這些有害物質會影響動物的自我調節與正常的新陳代謝,導致有毒物質無法及時排出。
1.2 管理
畜牧養殖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活動,涉及了許多專業知識與技術,若養殖人員未經過專業的培訓,養殖技能不足,將難以做好動物疾病的防御與治療工作,就會使疾病的發生概率增加,最終形成規模效應,影響正常的經營與生產[2]。對于動物疾病,預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正確治理。動物一旦患病,養殖人員需及時根據動物癥狀判斷疾病類型,正確用藥。但若養殖人員疏于管理,不能正確分析動物的患病情況,將導致動物病情更加嚴重,同時也會增加疾病傳染的風險。
1.3 衛生消毒
畜牧養殖場是細菌、寄生蟲等生物的繁衍地,要想保證動物健康成長,消毒、清潔工作必不可少。若養殖場及附近區域消毒不及時或消毒存在死角區域,也會擴大疾病的傳染范圍,影響正常的養殖經營[3]。部分養殖人員為獲得經濟利益,未做好養殖區域內的衛生工作,養殖場內缺少通風與排污系統,導致養殖場內通風不暢,疾病發生率也會增加。
2 畜牧養殖疾病防控對策
2.1 落實疾病預防的宣傳與教育工作
現階段,限制畜牧業發展的一大因素便是疾病,而導致動物疾病高發的主要原因是養殖人員疾病預防意識與能力不足。相關職能部門需通過廣播、電視等,做好動物疾病預防的宣傳與教育工作,有效提高養殖人員疾病預防的意識與能力,降低疾病發生概率。另外,養殖人員自身也要加強學習,積極參加各項培訓活動,做好動物疾病預防工作[4]。
2.2 加強養殖場衛生管理
動物生活的場所很容易滋生細菌和寄生蟲,在衛生不達標、消毒工作未落實的情況下,更易誘發疾病。相關養殖人員必須重視養殖場的衛生工作,及時清理養殖區域,做到日常打掃、及時消毒,防止細菌的滋生。動物的排泄物不宜堆積,要及時清理、消毒處理。
2.3 做好疾病管理
在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需細心照料動物,根據動物的日常進食和排泄等情況,準確掌握動物的健康狀況,及時發現病原體,并及時治療。一旦發現動物患病,需及時救治,為防止疾病的傳染,可先將患病動物隔離,然后正確用藥。若動物死亡,應采用高溫消毒的方法科學處理,防止疾病傳染。為防止動物發病,還需在養殖過程中根據季節變化合理搭配動物飲食,散養的養殖戶要確保在無污染物的情況下進行放養。
3 結束語
在畜牧養殖中,引起動物發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管理不到位、衛生清潔不到位、養殖環境中存在病原體等。養殖人員必須不斷學習,掌握正確的疾病預防方法,做好衛生清潔與消毒工作,提高畜牧養殖的規范化程度,有效降低疾病發生率。
參考文獻:
[1]王霞.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病因及防控對策[J].今日畜牧獸醫,2019,35(3):29.
[2]徐光輝.簡析畜牧養殖中的動物疾病病因及防控對策[J].農家參謀,2018(9):131.
[3]李艷彬.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的病因與防控策略淺析[J].農技服務,2016,33(12):118.
[4]鄒振龍.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病因與防控策略淺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5(16):234,24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