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口腔修復精品資源共享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可摘局部義齒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口腔修復精品資源共享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可摘局部義齒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菏澤醫學??茖W??谇会t學專業2016級1-2班學生為研究對象,1班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2班為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方法,以考試成績和問卷調查進行評價。結果:實驗組和對照組期末理論考試成績無顯著性差異,實驗組期末實踐操作成績高于對照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問卷調查顯示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方法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且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能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操作能力。結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可摘局部義齒的教學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值得在以后的教學中推廣。
【關鍵詞】口腔修復學 精品資源共享課 翻轉課堂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R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232-02
口腔修復學是口腔醫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可摘局部義齒(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RPD)是口腔修復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可摘局部義齒的缺損類型多、修復體設計復雜,且涉及大量口腔材料學的基礎知識,許多概念晦澀難懂。傳統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的課堂主動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缺少學習積極性。翻轉課堂又稱“顛倒課堂”,是近年來在信息化環境中的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是課前把大量教學資源上傳到學習平臺,學生可隨時隨地、有針對性地學習,課堂時間用于組織小組活動和問題答疑,促進知識吸收[1]。翻轉課堂強調的是課前學習和課堂教學的結合,能夠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2],特別適用于知識量大、實踐性強的可摘局部義齒的教學。本研究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RPD的教學中,現將教學效果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1.1 研究對象
選取菏澤醫學??茖W校2016級口腔醫學專業??粕鸀檠芯繉ο?1班為對照組,36名學生,男17人,女19人,平均年齡(20.00±0.44)歲。2班為實驗組,38名學生,男16人,女22人,平均年齡(20.00±0.48)歲,兩組學生以往考試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于2018年3月5日—2018年6月25日采用傳統課堂教學方法,實驗組于2018年3月5日—2018年6月25日采用基于口腔修復精品資源共享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方法。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教學
對照組2016級1班36名學生,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即理論課教學時,教師在課堂內結合多媒體課件講授可摘局部義齒的教學內容。實驗課教學時,教師分組示教可摘局部義齒的制作方法。
1.2.2 實驗組教學
2016級2班38名學生實施基于口腔修復精品資源共享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學生按照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強、中、弱的搭配比例進行分組,讓能力強的學生帶領能力較差的學生共同學習,讓每個組員在小組活動中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獲得提高,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3],分為6組(其中4組為6人,2組為7人)。實驗組翻轉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如下:①課前預習:學生課前領取學習任務,觀看微課視頻,帶任務自主學習。比如什么是基牙倒凹的深度和坡度、可摘局部義齒初戴的注意事項等學習任務。②課中學習:學生分組討論牙列缺損臨床病例,提出可摘局部義齒設計方案,教師進行引導和答疑,解決案例中涉及的問題,對實驗操作過程中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最后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并總結歸納學習的重點難點。③課后復習:利用口腔修復精品資源共享課平臺上設計的課后習題、階段測試等鞏固課程內容。學生利用平臺實現線上線下學習資源的有效互補,教師通過平臺可以查看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進度情況,了解學習效果。
1.3 評價指標
評價指標包括考試成績和匿名問卷調查,考試成績由理論成績和實踐技能操作成績兩部分組成。問卷調查包括激發學習興趣、知識點掌握情況、提高團隊協作能力情況等方面。問卷統一發放,現場收回。
1.4 統計學處理
兩人將數據輸入Excel表格,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x2 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
2.結果
2.1成績考核結果(見表1)
2.2 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
3.討論
3.1翻轉課堂在可摘局部義齒教學中的優勢
考核結果表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于可摘局部義齒課程的學習具有明顯優勢。實施翻轉課堂的2班實驗組與實施傳統教學的1班對照組比較,理論考試成績無顯著差異,實踐操作成績有顯著提高,可能是因為理論考試題目多為需要記憶背誦的客觀題型,而實踐操作則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如果沒有真正掌握操作要領就無法達到操作要求,無法完成合格的作品。傳統教學方法在可摘局部義齒實驗課上多采用分組示教的方式來演示操作流程,比如描繪觀測線、合支托和卡環的彎制等,由于口腔操作空間小,范圍局限,這種方法存在外圍的學生看不清操作細節,無法真正領會技術要點,導致不明白可摘局部義齒各部件該如何設計、如何制作,不敢動手,嚴重影響學習質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學生課前自主觀看錄制好的微課視頻,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和理解能力掌握節奏,反復觀看、增強記憶。比如卡環的彎制手法,鋪蠟基托的范圍、排列人工牙的要求等操作難點,學生可以暫停、回放、有針對性的學習。利用課堂時間互相討論臨床病例和解決不明白的問題。課下時間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上完成單元檢測,鞏固所學知識。
3.2翻轉課堂在可摘局部義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對教師的職業素質有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根據可摘局部義齒的具體學習內容,錄制出高質量的微課視頻,還要掌握一定的后期剪輯技巧。教師精力有限,做視頻對老師來說是一件十分耗費時間的事情。有些視頻時間過長,學生無法集中精力看完,占用學生課下時間多。有些學生課前自學不足,課堂發言不積極,課堂參與度低,影響學習效果。
3.3 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在翻轉課堂實施中的作用
我校口腔修復學精品資源共享課始建于2016年,平臺基本資源庫中包含微課視頻、課件庫、電子教案、試題庫、學習指南、章節設計、課程標準、教學日歷、教材、實訓指導、圖片資源庫等十六項內容。拓展資源庫中包含教學案例庫、臨床案例庫、口腔醫學相關法律法規、專業術語、名家論壇、學生作品庫等。精品資源共享課內的大量優質教學資源,為翻轉課堂的開展提供了資源支持,推動了翻轉課堂的發展。
3.4 教師在翻轉課堂中的角色定位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課前觀看微課視頻,充分預習學習內容,進行自主思考,帶著問題進課堂,課堂上展開互動討論,老師對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翻轉課堂將寶貴的課上時間留給學生,學生參與度高,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師不必在課堂上對知識進行重復的講授,而是要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精心組織課堂活動,隨時指導、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其中起到的是助教、助導的作用。教師應成為學生身邊的“學習促進者”和“陪伴者”,而不是站在講臺上的“圣人”。
綜上所述,基于口腔修復精品資源共享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團隊合作能力、提高技術操作水平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在可摘局部義齒的教學尤其是實驗教學中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尹瑋,張凱.認知心理視閾下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理論溯源及啟示[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4).115-122.
[2]武竟業,吳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可摘局部義齒工藝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8(31).255-256.
[3]田志娟,金瑞華,劉春鳳.“慕課”和“翻轉課堂”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和展望[J].中國醫學創新.2015(22).73-75.
作者簡介:
喬婷(1983.12-),女,漢族,山東東明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口腔醫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1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