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計算是數學知識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數學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計算能力是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樹立學生認真、細致、耐心、不畏困難的品質。小學生在計算練習過程中出現錯誤是常有的現象,我們必須找出錯誤原因,有針對性地預防,糾正計算錯誤,提高教學效果,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數學 計算能力 計算習慣
學生進入中、高年級階段后,計算的正確率大大下降。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注意積累學生的計算錯誤,特別是在學生的平時作業中,尋找學生的錯誤原因,注意分析學生的計算程序。學生的計算錯誤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歸結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心理原因:感知不準確。
感知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個別屬性在頭腦中的反映。小學生感知事物比較籠統,不夠具體,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現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間的聯系,因而對事物的感知缺乏整體性。缺少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學習心態。他們抄寫數字、符號,不看準就下筆,學生常出現這樣的錯誤:“5”寫成“3”,“43”寫成“34”,“+”寫成“÷”,以及抄著上一行而串到下一行等等。如由于書寫不規范,結果是0、6不分,1、7互變,4、9混同等;書寫時亂涂亂改,涂改后常產生誤看、誤寫的錯誤;造計算不論數的大小,全部口算,有的學生雖然在練習本上打草稿,但寫得亂七八糟,有些學生直接在書上,桌面上,墊板上,甚至手心手背上打草稿……思想上的不重視,必然導致計算上的錯誤。
二、知識技能原因:不善于分配注意。
基礎知識不扎實,概念、法則理解不清,沒有形成技能。有些學生對于簡單的20以內加減法不熟練,表內乘法出現三七二十七、六九四十五等錯誤,在混合運算中對一些常用數據如25×4,125×8,分數與小數互化等不熟練,質數表記不準,簡便算法不能“為己所用”,這些都有可能使學生計算出錯。有些計算錯誤是由于學生不善于分配和轉移自己的注意所造成的。有些學生在學習新法則時,只顧高度注意法則的執行,而造成某些口算的錯誤。比如初學除法豎式計算時,只注意試商而未顧及觀察余數是否比除數小,而造成商的位數增多的錯誤。
概念和法則是學生思維的基本形式,又是學生進行計算的重要依據。只有正確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計算法則才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新課程提倡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緊密結合,這是要求學生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基礎上再進行生活應用。如果學生連基本的方法都不會,更不用說能正確、熟練、靈活的進行計算。
三、不良習慣原因:記憶不完整。
有一些學生學習過于自信,計算后從不驗算;而有一些學生只想作業盡快完成,根本就不想驗算;更有一些學生知道自己無把握全部正確,就依賴于家長代為檢查或等教師批改后,有錯再檢查訂正,許多學生就養成了計算后不驗算的壞習慣,缺少計算后必須驗算的好習慣。真正由于計算方法引起的錯誤只是個別學生,而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由于計算習慣、書寫習慣不良所造成的錯誤。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特征剛剛學習的知識比較容易遺忘。例如,被除數中有的位數不能整除除數,商中間要上零占位,可學生計算的時候常常落掉,這些都與兒童記憶不完整有關系。
當然,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除了上面講的幾種因素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學習態度、興趣等。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計算錯誤都要引起老師的足夠重視,注意找出錯誤的根本和關鍵,分析錯誤的原因,為什么錯。在具體分析了學生錯誤原因之后,就要對癥下藥,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在教學中,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的:
其一、讓學生了解計算的重要意義,端正計算態度。
計算的重要性在每個年級的考試中就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基本上占30%—40%,如果加上基礎知識和應用題中的計算部分所占的分數,將達到60%左右。這些告訴學生后,學生的重視程度就會提高。不僅如此,還要告訴學生培養計算能力對進一步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就我們的教學經驗來看,學生的計算能力不高,源于平時計算的不認真,也就是通常家長和老師所說的馬虎,換句話說:學生壓根就沒有把“計算要認真”往心里去。因此,在教學中要與學生溝通,增強向心力;課堂上強調“演草紙”的作用,要求學生演草紙上的列式必須書寫工整,數位對齊,并定期檢查,尤其是剛開始要求的前三周,必須嚴格檢查。
其二、加強口算能力的培養,激發計算興趣。
1、透徹理解算理,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基礎。
首先,利用教具演示和學具操作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把抽象的算理具體化,化難為易,縮短掌握計算法則的教學效果。其次,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對新知識的理解是建立在和原有的有關知識發生聯系的基礎之上的,教學中,對新舊知識多角度、多側面發生聯系,新知識就會在學生已有認知結構中“生根”。
2、準確牢固地掌握法則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關鍵。
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準確牢固地掌握法則,一方面可以加深對算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培養計算技能的過程。開始時,要求學生口述計算過程,培養學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據,以保證運算的自覺性和正確性;熟練后還必須壓縮思維過程,省略演算的某些中間環節,從而迅速得出結果,以提高計算速度和便于后繼學習。
3、講究訓練形式,激發計算興趣。
在口算能力的訓練上我認為有兩個重要的方面,一是訓練要經?;鄻踊且ぐl學生計算興趣。
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所以訓練要經?;?。扎實的練習是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口算能力的保障。
其三、掌握計算方法,養成良好習慣。
計算教學最重要的是還要教會學生正確的計算方法,在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正確處理算理和算法關系的基礎上,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重要的是還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把學生原有認知水平上的計算方法與新知相結合,更好的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建立,認知水平的發展。
審題習慣。計算是一件非常嚴肅認真的事情,來不得半點馬虎,拿到一道計算題,要看清數字,弄清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算法。
書寫習慣。我在教學中注重書寫格式的指導,因為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
驗算習慣。一道題計算完成后,要求學生進行仔細的檢查。比如,數字看錯了沒有,運算順序錯了沒有,寫錯了沒有等,最后進行驗算。
其四、改變評價方法,增強學習自信。
在布置作業方面,要做到少而精,但要求書寫整潔,計算正確。在批改作業方面,我作了如下一些改革措施:批改時先看該生作業是否全部正確,如全部正確,則立即批改。如發現有錯,則暫不批改,并發還給學生自己檢查,找出錯誤所在,訂正后再交給我批改。如訂正后全部正確,我依然批改為全部正確,這不僅能促使學生通過自己檢查找出錯誤所在,并引以為戒,而且能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太度。由于訂正后還能得“滿分”,因此學生不是把檢查訂正作為一種負擔,反而很愿意去做。
總之,提高學生計算能力,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統一辦法與要求,堅持不懈,一抓到底。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喲啊認真分析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并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只有教師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4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