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動靜脈內瘺扣眼穿刺失敗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影響動靜脈內瘺扣眼穿刺失敗的原因, 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實施相應的應對措施。方法 采用扣眼穿刺行血液透析的80例尿毒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總結影響動靜脈內瘺扣眼穿刺失敗的相關因素, 并分析原因, 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結果 80例患者進行了動靜脈內瘺扣眼穿刺10567次, 困難304次, 失敗穿刺61次, 失敗率為0.58%。影響扣眼穿刺失敗的原因主要有血管選擇不當、穿刺手法不正確、皮膚清理去痂不當、扣眼皮膚紅腫。結論 選擇恰當的血管、采用正確的穿刺和去血痂方法能有效提高扣眼鈍針穿刺成功率, 減輕患者疼痛。
【關鍵詞】 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扣眼穿刺;對策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1.104
對尿毒癥患者而言, 血液透析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用以延長生存時間的治療手段。血液透析最重要的是建立血管通路, 其中動靜脈內瘺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具有開通率高、并發癥少等優點。近年來, 在血管通路的建立中, 動靜脈內瘺成為透析患者治療的首選[1, 2]。而且扣眼穿刺在動靜脈內瘺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主要得益于其對血管長度要求較低, 適合不同人群的動靜脈內瘺穿刺。尤其是血管脈絡等條件較差的患者, 扣眼穿刺不僅能提高動靜脈內瘺穿刺的成功率, 還能延長動靜脈內瘺的使用周期, 避免多次穿刺造成的血管病變如狹窄、血栓栓塞等并發癥[3, 4]。然而, 扣眼穿刺在臨床實際應用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例如操作不當導致穿刺失敗, 造成患者疼痛和不舒適等。因此, 本研究對本院80例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癥患者進行了研究, 觀察并分析影響動靜脈內瘺扣眼穿刺失敗的原因, 圍繞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辦法, 并實施護理措施?,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采用扣眼穿刺行血液透析的80例尿毒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49例, 女31例;平均年齡(50.56±6.75)歲;平均病程(3.97±1.57)年。80例患者中, 慢性腎臟病46例, 高血壓腎病13例, 糖尿病腎病15例, 梗阻性腎病6例。
1. 2 方法 選取科室護理組長、經驗豐富的護士及專科護士3名成立穿刺小組, 為所有入選患者進行扣眼穿刺并予以記錄, 具體包括患者穿刺部位皮膚、穿刺針頭等, 收集資料并匯總整理。在穿刺前, 至少2名小組成員預先評估穿刺部位, 進而確定穿刺點, 并由小組組長進行固定穿刺, 盡量做到同一人員、同一穿刺點、同一進針角度、同一進針深度穿刺。穿刺過程中, 先銳針穿刺約10余次;皮下隧道形成后再進行鈍針穿刺約3次, 即可順利形成動靜脈內瘺, 此后便由值班護士穿刺透析。整個扣眼穿刺操作過程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防止扣眼感染等。
操作前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告知患者扣眼穿刺的目的和方法。例如:①同一部位穿刺前, 護理人員需對穿刺周圍的皮膚進行清理, 去除血痂;②穿刺中, 先采用銳針穿刺10次, 穿刺部位的針眼處可能會有滲血;③皮下隧道形成后, 采用鈍針穿刺, 減少對血管的破壞, 以便提高穿刺成功率, 幫助生者減輕疼痛。穿刺完成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做好穿刺部位護理, 嚴禁指甲抓扣等。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將穿刺小組成員首次穿刺無法穿刺成功定義為穿刺失敗, 并記錄穿刺失敗次數。同時, 分析患者動靜脈內瘺扣眼穿刺情況, 總結穿刺失敗的原因。
2 結果
80例患者共進行動靜脈內瘺扣眼穿刺10567次, 困難304次, 失敗穿刺61次, 失敗率為0.58%。針對穿刺失敗影響因素分析發現, 血管選擇不當、穿刺手法不正確、皮膚清理去痂不當、扣眼皮膚紅腫為主要因素。見表1。
3 討論
根據上述結果, 對患者動靜脈內瘺扣眼穿刺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 并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對策。
3. 1 血管選擇不當 血管的選擇是扣眼穿刺成功的影響因素。在臨床上, 很多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自身存在問題, 例如血管瘤的形成會導致血管擴張, 血管壁順應性隨之發生改變。扣眼穿刺過程中, 對應穿刺點可發生變化, 進行操作中進針方向即便有微小變化, 鈍針均有可能滑過而不能成功進入血管壁上對應的扣眼;如此反復試探尋找血管入口, 也會造成血管隧道水腫、破損, 最終扣眼穿刺失敗[1, 3]。針對這一類患者, 應在操作前進行穿刺部位的評估, 選擇恰當平滑的血管, 避開動脈瘤進行穿刺。
3. 2 穿刺手法不正確 上述結果表明, 在扣眼穿刺失敗的原因中, 不正確的穿刺手法占據了主導地位。穿刺小組護士工作量較大, 不可能只由一個人完成所有穿刺。因此, 護士交接穿刺時, 每個人的穿刺手法存在差異, 經驗不足的人不能很好地把握穿刺的角度及深度, 出現更換銳針、穿刺有假隧道的情況。當護士穿刺手法不正確時, 應盡量避免不同人員操作導致的錯誤, 最好由同一護士進行穿刺??垩鄞┐绦〗M成員一旁協助觀察并對穿刺的角度及深淺度進行評估, 在更換鈍針穿刺時注意進針速度要慢且手勢要輕, 需注意沿著原隧道進針, 當遇阻力時, 可稍退出鈍針并輕微進行角度調整, 直至找到血管壁入口, 注意切勿強行進針和(或)更換銳針穿刺[5]。
3. 3 皮膚清理去痂不當 調查發現, 皮膚清理去痂不當也是導致扣眼穿刺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多數尿毒癥患者幾乎每周進行3次透析, 間隔時間較短, 穿刺時發現穿刺部位血痂還未自然脫落[6]。此時, 護士清理皮膚去除血痂的方法不正確, 例如:去除血痂用力過猛、損傷皮膚、扣眼痂皮破損、出血等, 甚至引起感染[7]。一旦出現這種現象, 嚴禁使用尖銳的器具去除血痂, 應采用顯微鑷子輕柔去除, 確保皮膚完好無破損。同時每次穿刺前采用熱濕敷清理扣眼處皮膚, 有助于去除血痂。 3. 4 扣眼皮膚紅腫 本研究發現4例患者出現了扣眼皮膚紅腫的情況, 皮膚真皮層損傷, 傷口瘙癢難耐, 患者抓撓扣眼處皮膚導致皮膚紅腫。此時, 護士應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做好穿刺部位護理, 采用正確、輕柔的去痂方法, 嚴禁抓撓, 同時注意控制患者飲食, 避免攝入高磷食物從而加重瘙癢、紅腫癥狀[8]。
血液透析治療對尿毒癥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動靜脈內瘺, 是血液透析治療的關鍵。本研究顯示, 影響動靜脈內瘺扣眼穿刺失敗的原因主要有血管的選擇、穿刺方法、去血痂方法不當和扣眼皮膚紅腫, 選擇合適的血管并采用恰當的穿刺方法, 輕柔去除血痂, 保證皮膚的完整性, 能有效提高扣眼鈍針穿刺成功率, 對減輕患者疼痛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鄧長虹. 影響動靜脈內瘺扣眼隧道穿刺失敗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7, 14(10):135-136.
[2] 蔡王蘇, 繆愛素, 潘少芽. 影響內瘺扣眼隧道的相關因素研究及護理對策. 中國基層醫藥, 2015, 22(11):1754-1755.
[3] 梅曉蓉, 鄭茜茜, 陳怡, 等. 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扣眼穿刺并發癥的護理. 護理學報, 2013, 20(3):30-31.
[4] 錢文艷, 余兢兢, 鄭金微, 等. 鈍針扣眼穿刺法降低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的效果觀察. 護理與康復, 2014, 13(11):1073-1074.
[5] 尹海輝, 周采平, 任偉. 扣眼法應用于動靜脈內瘺穿刺的研究進展. 護理學雜志, 2014, 29(13):92-95.
[6] 王文娟, 吳春燕, 應迎娟, 等. 自體動靜脈內瘺扣眼法穿刺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護理與康復, 2014, 13(7):684-686.
[7] 王芳, 徐琴娟, 馬芳琴. 血液透析病人動靜脈內瘺扣眼穿刺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全科護理, 2016, 14(36):3809-3811.
[8] 徐志波, 潘敏麗, 陳麗, 等. 扣眼穿刺在自體動靜脈內瘺中的護理. 現代實用醫學, 2016, 28(7):970-971.
[收稿日期:2018-06-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713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