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西傳統文化差異對建筑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在長期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它既包括具體的物質存,又涵蓋社會制度、宗教信仰、性格特征、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等精神存在,是整個國家和民族長期的智慧結晶。本文就從中西方宗教信仰、社會制度、性格特征以及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等方面差異來論述對中西方傳統建筑形態及內涵方面的影響。
  關鍵詞:中西方文化差異 建筑差異 建筑風格
  建筑作為人類文明的載體,其風格多種多樣,不僅有東西南北的地域差異,影響因素也是多種多樣,其中包括自然因素如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也包含人為因素如材料選用,經濟水平等等,但最終決定建筑風格呈現出多樣性的原因還是文化差異,中西方傳統文化在各自的思想內涵上存在很大差異,因此也形成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建筑風格?;诖吮疚膹闹形魑幕町愐暯菍ㄖ挠绊戇M行探討研究。
  一、宗教信仰及哲學理念差異
  中西方宗教信仰差異,以及處世哲學理念差異導致了中西方建筑選材的差異。中國封建社會本土教派為道教,而道家講究陰陽五行,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到達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而五行中的木恰好能表現出這種人與自然的親和,而且木結構的建筑也更符合中國的傳統審美。西方世界是一個泛神論的世界,無論從底層的普通平民還是到資產貴族階級,都對宗教和神充滿了虔誠和敬畏,因此對待宗教建筑也是非常重視的,人們對神的這種敬畏,所以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自然而然的表現出神秘,高大,敬畏的特點。而在可供選擇的建筑材料中恰好石材可以滿足這一特點,建筑的設計者們也很好的利用石材的堅硬、力量感來凸顯神的高大莊重和威嚴肅穆。因此西方世界經典建筑無論是早期古希臘文明時期的帕特農神廟、雅典衛城還是中世紀的圣彼得大教堂無一不例外的都是石質材料,而中國傳統建筑無論是皇家宮殿還是寺廟都是以木材為主興建而起的。中西方建筑在材料上選擇各有不同,而這種差異也是基于不同的文化沉淀所導致的。不同的文化,導致不同的處世理念,造成了建筑選材的差異,但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燦爛的建筑藝術。
  二、社會思想及社會性格差異
  中西方社會思想、以及社會性格特征的差異也導致了中西建筑發展的不同。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國社會性質一直是封建帝制,這種封建帝制一直持續了兩千多年,封建制度根深蒂固,皇權至高無上,不可撼動。而對比西方社會發展,由于早期古希臘、羅馬文明時期政治歷經民主共和,自由民主的思想早已深入西方人民心中,社會追求自由,反對統治者剝削,追求自由平等,社會性質因此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這種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的思想也體現在這些時期的一些建筑中。因此從具體建筑表現形式來看,我們會發現中國傳統建筑從兩千多年前的秦朝阿房宮到唐朝的大明宮再到明清時期的故宮,它們的建筑形態、建筑結構和材料基本沒什么太大變化。但是翻開西方的建筑史,從三千年前的古希臘文明時期柱式神廟到古羅馬時期斗獸場再到中世紀的圣彼得大教堂,從拜占庭建筑風格到哥特建筑風格再到巴洛克風格等等,無論從外觀還是結構以及空間分布一直都在發生著變化,風格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這種變與不變也正是這種社會思想和社會性格特征差異的具體體現形式。
  三、社會制度及倫理觀念差異
  中西方社會制度、倫理觀念差異也導致了中西建筑空間的結構的不同。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封建專制的社會,千百年來以儒家“禮”為思想內涵,宗法等級制度也極為嚴格,強調整體,整體利益遠大于個人。而西方社會追求民主、自由,強調個體。因此中國社會傳統建筑無論是皇家宮殿還是寺廟,都是重重院落相套而構成一定規模的建筑群,展現出一種集體美,建筑排布也嚴格強調中軸對稱和等級思想,如紫禁城,不同級別的建筑都有著與自身相對應的位置、形式以及色彩。反觀西方建筑多是以開放的單體的空間格局向上發展的結構,西方整體建筑大多表現為個體的張揚與獨立性。著重塑造單體的藝術價值。如德國新天鵝堡,天鵝堡就采用層層堆積向上擴展和疊加形式,形成一個巨大雄偉壯觀的整體,呈現出一種威嚴壯觀的視覺體驗。
  四、審美觀念差異
  中西方審美觀念的差別也導致了賦予各個建筑的意義和使命的不同。中國的建筑外在著眼于美觀奢華,中國建筑大都富有繪畫的藝術特點,注重塑造出一種富于藝術的畫面,不注重單個建筑的體量、造型和透視效果等,而往往注都是以一個又一個獨立的個體為單元,在平面上和空間上形成一種延伸的宏偉壯麗群體效果,造就出一種集體美。且中方建筑內在極力講究風水之說,強調五行相生相克,趨吉避兇,力求與自然達到和諧統一。而西方的建筑外觀多呈現出幾何體形式,西方建筑在造型方面具有雕刻的特點,其焦點在于建筑的單體造型和透視效果,且西方建筑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注重把握單個建筑的整體和局部之間的比例、講求平衡等原則。內在也更著眼于實物體且多注重于建筑的實用性。
  結語
  對比中西建筑風格的不同,終其原因是中西文化的不同,通常意義上分析來看,西方重視人的個體,而中方強調群體;中國社會注重道德和藝術,西方則較重視科學與宗教;西方文化宣揚個性的張揚與獨立,中國文化則含蓄內斂;中國文化重融合且講究并存與一體性,西方則更加注重各個時代或多種流派的獨特精神等等。正是由于文化的差異,而創造出了不同的建筑文化、審美形式,中西方的建筑才各具特色,給人們帶來了不同的文化體驗與視覺上的享受。當我們在面對的不同的文化時,我們也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需要積極保護并且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優秀外來文化,來促進本民族文化的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忠利,宗文舉.中西文化概論[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2.
  [2]朱翔.兩極之間-論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異[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5.3.
  [3]施文琳.中西居民建筑文化比較[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李雅欣,女,四川輕化工大學外語學院英語專業2015級2班在讀學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581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