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蘇州古典園林的色彩構成關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蘇州古典園林在從自然風景區到文人寫意園的發展過程中,把亭臺樓閣、匾額楹聯、山水樹木融為一體,形成豐富的視覺形式要素。在這些要素中,色彩的構成極為突出,本文試通過西方色彩理論從科學層面對蘇州古典園林的色彩構成關系展開分析。
  關鍵詞:蘇州古典園林:色彩構成;色彩評價
  中國園林肇始于商周巔峰于明清,其中尤以蘇州園林為藝術之最。蘇州園林多處于市井之間,在方寸之間迂曲回轉中安排了錯落的樓閣、搖曳的風荷。其空間布局構思精巧,而色彩構成關系也令人驚嘆。
  1蘇州古典私家園林的色彩構成
  明人程羽文在《清閑供·小蓬萊》中寫道:“門內有徑,徑欲曲。徑轉有屏,屏欲小。屏進有階,階欲平……屋角有圃,圃欲寬。圃中有鶴,鶴欲舞?!痹谶@段園論中,從建筑、花木、水石、禽魚等方面,全面論述了一個優雅環境的構成內容。我們將色彩歸納為來自3個方面:建筑、硬質景觀和軟質景觀。
  首先是園林建筑,主要是指亭臺樓閣等。園林建筑與江南傳統民居相同,其顏色多與建筑材料、建造方式相關。對建筑材料的粉飾甚少,無論黛色瓦片、青色石磚或是繽紛琉璃、彩色鋪地,皆為材料固有色。但對一些存在著功能缺陷的材料,如木材、夯土墻等,則須通過油漆等方式進行維護,如涂有牛血與生漆制成的油漆防止蟲蛀腐爛的紅色木作、以白石灰粉刷防止雨水侵襲的白墻等。故此,園林建筑的顏色皆以大片調和色為主,色彩明度和飽和度都相對較低:深黑色(黛瓦)、冷灰色(青磚)、灰白色(墻面)以及栗紅色(木作)。
  其次是硬質景觀,主要是指山石及水池等。從南北朝時期便興起的奇石賞析一直為士大夫津津樂道,有石必有水。恰巧蘇州地處太湖之畔,太湖石歷來又是金石名家的珍愛之物,故園林中假山多以太湖石為主?!秷@冶》中有關于太湖石顏色的描述:太湖石一種色白、一種色青而黑、一種微黑青。而水面和天空則為假山提供了最佳的欣賞背景,所謂“蒼壁巧藏天影入,翠奩微帶蘚痕侵。能供水石三秋興,不負江湖萬里心”。古代造園者對水的處理手法更為多樣,有泉、有溪、有渠、有瀑布、有水池,池水的顏色與天空交相輝映,隨季節、天氣的變化而變化,春黃夏綠,秋藍冬白。
  最后是軟質景觀,主要指植物及動物等。園林中植物配比十分高明,運用植物的季相變化,達到春季桃杏如云、夏末荷花滿池、秋天果實累累、冬日松梅傲雪的效果,使每個季節都呈現出不同的色彩景觀。在動物的選擇上,也多用絢麗的鯉魚和斑斕的野禽。紅梅絳桃點綴林中,鴛鴦錦鱗池間悠游,共同形成了極為豐富的色彩。
  以拙政園中園為例。中園以山水為主題,水面約占總面積的1/3,亭臺樓閣因水而設,四壁荷花三面柳。從北向南望,遠香堂與主山隔水相對,西接倚玉軒、小飛虹,東賞繡綺亭、枇杷園,以堂閣軒廊組構出建筑景觀。從南向北望,兩座主山一大一小,山腳做黃石池岸,遍植綠柳嫣紅,一派開闊疏朗的自然景致。最東端的梧竹幽居與最西端的別有洞天遙相呼應,中穿插小滄浪水閣、小飛虹廊橋及荷風四面亭。此園中,建筑景觀以灰黑色調為主,黛瓦、青磚及栗紅木作;植物景觀則以明快色調為主,春來新柳嫩于黃,夏至荷塘碧掃空,秋霜染得紅楓醉,冬雪先開臘樹花。一泓清水,映四時之景,整個色彩體系麗而不艷、格調高雅。
  2園林色彩構成分析
  色彩心理學認為,“色是由于光刺激視覺系統,傳到大腦的視覺中樞而引起的一種感受?!币虼?,不同的色彩環境會給人帶來不同的精神體驗:純度明度較高、對比強烈的顏色容易讓人興奮,感官刺激強烈;明度低、對比弱的顏色則更容易讓人平靜,感覺安寧或沉悶。成功的色彩環境就是達到色彩協調,滿足人們對空間的審美需要。
  所謂色彩協調是基于生理學的補色規則。歌德在《色彩論》一書中寫道:“當眼睛看到一種色彩時,便會立即行動起來,它的本性就是必然地和無意識地立即產生另一種色彩,這種色彩同原來看到的那種色彩一起完成色輪的總和,一種特定的色彩通過一種特殊的感覺刺激眼睛去尋求色彩的綜合?!鄙蕝f調有非彩色協調、單色協調、相鄰色協調和多色協調等幾種方式。古代造園者對園林中的山石、建筑、天空、水體、植物、鋪裝等色彩依附的物質載體,進行了考究的分析與搭配,其環境符合色彩協調規律,故呈現出詩情畫意、爽心悅目之景。
  2.1園林建筑上的深黑色、冷灰色、灰白色以及栗紅色是典型的非彩色
  非彩色協調主要通過明度或純度上對比差異來實現色調的復雜變化。由于無彩色在視覺上易于領會且缺少變化,從而容易使人失去興趣,因此無彩色協調中多加入少量的高明度色以吸引觀者的注意力。園林建筑的色彩組合正是將栗紅木作點綴在黛瓦白墻之間,端莊穩重,又透著高雅清逸。
  2.2山石水體等景觀的灰白、青黑、黃綠、藍綠等顏色的配置符合了相鄰色協調
  相鄰色協調主要針對色相環上90°內的顏色進行配置,色相的類似性使它們易于混合,顏色接近變化微妙。在相鄰色的配置中,多通過無彩色的調節使之更加和諧。園林中,通過灰白色的假山在池水與天空間進行協調溝通,后二者色彩雖變幻莫測,但灰白貫穿其中,動靜相宜、活潑卻不輕浮。
  2.3多種綠色植物形成了單色協調
  單色協調是通過明度的變化達到單色協調效果。單色協調與非彩色協調一樣,視覺上如果缺少變化就會使人產生厭煩,其間需要點綴對比色滿足視覺補色需要。而植物的花、果、葉正好使單調的綠色中多了幾分姹紫嫣紅。植物的動態色彩景觀與建筑的靜態色彩景觀的對比十分有趣,可謂庭院長對四時花。
  在園林中,建筑的無彩色協調、山水的相鄰色協調、植物的單色協調本身雖亦趨完美,但在園林景觀中,建筑、山水和植物不可能分離,色彩協調關系也會變得復雜。古代造園者雖無現代色彩理論指導,但處理手法卻極其高明。首先以林木的綠色和池水、天空的藍綠色作為大面積主色,然后加入花卉的紅色、黃色作為配色,最后通過建筑的白色、黑色等無彩色進行對比色之間的協調,完全符合色彩搭配規律。
  以藝圃為例,建筑、硬質景觀居多,色調偏灰白,尤以白墻為主。軟質景觀以單株為主,叢植為輔,但多選擇色彩艷麗的植物類型,如紅楓、臘梅、黃桂等,隨季節及光影的變化在白墻上不斷書畫丹青。蘇州留園西區亦如此。西區以山池為主,植有高大的銀杏、松柏、櫸樹。西山云墻起伏,墻外有紅楓作為襯景,層次突出色彩豐富。整個西區宛如一曲交響樂章,岑天古木綠蔭蔥蔥,宛如低沉的大提琴;點布其中的黃花紅葉,猶似響亮的小號;高低錯落的白墻,好比嘎然停頓的定音鼓;碧水藍天又像回復到大提琴,漸漸哨聲隱沒。
  蘇州古典園林作為一種可居可游的建筑環境,經過巧妙搭配使色彩成為了構成蘇州園林審美的重要特質,將中國傳統繪畫的“五色”從紙面躍然到空間。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25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