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城鄉小學美術學科的色彩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強烈的想象力好奇心。小學階段通過多元化的美術色彩教學,采用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順應數字朝代的潮流,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色彩認知力、色彩觀察力及審美能力。
【關鍵詞】 色彩;多元;認知力;觀察力;審美能力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此時開展色彩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觀察、感知力和審美力,在多元化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
一、關于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方式
1. 提高學生的色彩認知力
學生在小學階段時,對美術作品、藝術創作還處于個人認知階段。想要提高學生美術基礎,如何激發小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是關鍵。色彩教學的意義就在于通過來引起學生對色彩具有一定的認知,提升學生對顏色的感知力。
2. 提高學生的色彩觀察力
色彩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教導學生如何在生活中學會對色彩的觀察是色彩教學的基本條件。在色彩教學的過程中應讓學生懂得如何觀察色彩,可以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觀察力。
3.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色彩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個性化的審美能力。小學時的學生性格較為活潑開放,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較強。因此,在美感教學的啟蒙時期,由于小學生的心理不夠成熟,審美觀念也不盡相符,此時的學生更容易出現審美誤差,教師需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在觀察、辨別事物的同時解放自身的天性。
二、推動小學美術教育色彩教學的措施
1. 教學方式與實踐相結合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發表的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內容,也是現今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指導方針。此理論在色彩教學的過程中也同樣適用,將教學方式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采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輕松、將教學融入生活當中去,可以讓學生更愉快地學習色彩相關知識。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生活當中大膽運用色彩元素,這樣會培養學生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對色彩的運用更加豐富。
2. 教學方式適應時代潮流
任何事物都逃不過時代發展所帶來的變遷,教育行業也是一樣,傳統的教學方式正在隨時代的發展發生轉變。小學生對事物的觀念處于啟蒙階段,自身分辯能力差,當下時代潮流的發展對其思想沖擊強烈,教師需在此時正確引導學生適應多媒體多元化教育的發展。藝術來源于生活,色彩教學的教學方式也可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進行改變。比如,當今科技發展迅速,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被電子產品所吸引的特點,將多媒體輔助教學融入課堂。
3. 教學方式多元化
在“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指導下,我國的素質教育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社會要求人才的能力從單一向多元化轉型。因此,色彩教學的方式也不僅僅局限于色彩,也可以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要適應社會的發展,并對傳統教學方式作出適當的改變。教師應努力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觀念和藝術修養,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多元化藝術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曄. 淺談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的策略選擇[J]. 小學生(教學實踐),2018(3).
[2] 傅志鴻. 讓小學美術教學更具“色彩感”[J]. 文理導航(下旬),2018(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4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