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之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近年來,隨著國家素質教育的發展,學校對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型人才的力度也在逐漸加深。小學美術課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有限,如何有效開展小學美術的教學工作成為當下小學美術教師工作思考的重點問題。本文將根據小學生的行為學習特點以及小學美術教育的現狀,結合小學人美版美術教材的相關內容,簡單談一談應當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美術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小學美術 教學方法 學習興趣 美術鑒賞能力
【中圖分類號】G 62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5-0097-02
美術作為一門小學的基礎文化課程,不僅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美術大綱提出:教師應當通過美術的教學工作,逐步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形象記憶能力、創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由此可見,美術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意義,所以,小學美術教師應當重視小學美術教育的開展工作。同時新課程標準中還強調:美術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和令其體驗快樂為出發點,以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為目的的、基礎的素質教育。這一標準強調了美術對于培養學生樂觀心態的重要性,所以,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傳授學生基礎的美術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樂觀心態,使他們對于生活和學習充滿信心和向往,這對于學生今后整體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那么在新課改背景要求之下,應當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以及提高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呢?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供大家參考。
1.結合生活,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我們常說:“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句話彰顯出了敏銳的觀察力對于學習美術的重要性。小學生有一種獨有的心理特點,那便是對于身邊的新鮮事物都會保持著一份強烈的好奇心,故而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通過新鮮事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小學美術的教學質量。古人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通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著名畫家的美術作品大都來自于生活之中,作品之中蘊含著作者對于生活景色的喜愛之情、對于生活某一場景的記錄或是思考等等,所以,美術的教學工作應當與生活相結合,再者從熟悉的場景入手,可以幫助小學生快速地進入到學習的氣氛之中,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深入了解美術教材中的相關內容,然后根據本節課的主題,帶領學生走進生活之中,自然之中,讓學生自己去體會生活之美以及自然之美的所在,以培養學生對于身邊事物的觀察能力,這對于學生學好美術是至關重要的。
以小學人美版美術教材中的“美麗的天空”為例,教師在講解此節課時,可以在保證學生生命安全的情況下,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讓其選擇一個自己的小區域去觀察自己喜歡的區域內的天空的變化,天空中的云是瞬息萬變的,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可以很好地鍛煉其對于細微環節的觀察能力;之后讓學生回到教室,將自己所觀察到的景象繪畫出來并在班級內進行分享,通過這一環節,可以鍛煉學生的美術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通過欣賞其他人的作品,培養自己的美術鑒賞能力;最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歸到教材之中,去體會教材中的作品,讓學生去體會自己與其不同之處,無形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這樣活躍式的教學課堂,不僅可以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敏銳觀察能力,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以及對于相同或相似事物的對比分析能力,這對于學生的整體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2.增加美術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美術課堂參與度
研究心理的學者曾言:“興趣是學習的情感因素,參與是學習的行動因素”,由此可見,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相比于其他人群來說,小學生比較喜歡做游戲等娛樂性的活動,所以,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設置一些有關美術的教學活動,讓小學生在娛樂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美術素養。以小學人美版美術教材中的“讓大家認識我”為例,教師在講解此節課時,可以組織學生到操場上進行“丟手絹”的活動,在簡單介紹完自己之后便進行游戲,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可以得到快樂,收獲友誼,這對于只是簡單的坐在教室接受被動的講解,課堂效果要好很多。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家庭利用繪畫表現出來,并在班級內進行分享,看一看在他們眼中的家人是什么樣子的,這一環節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充分發揮和培養他們的形象記憶能力,有效提高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
3.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美術課程中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稱之為“美工”,即美術手工制作。美術手工制作從古代便已存在并廣泛流傳了,如清朝的青花瓷,其雕刻工藝美輪美奐,至今仍有許多名貴的物品存放在各個博物館內,這些都是古人留下的智慧結晶,秉承著“傳承”的理念,小學的美術教學課程中應當設有美術手工制作環節。手工制作課程的設置,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在藝術方面的審美能力,塑造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還可以為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創造機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解放,美術的創造能力得到培養。以小學人美版美術教材中的“巧用紙餐巾”為例,教師在講解此節課時,可以讓學生用紙餐巾進行簡單的手工制作,依照他們內心的想法制作出自己喜歡的物品,然后在班級內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闡述自己的制作理念,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還可以鍛煉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還可以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此外由于當前社會中的一次性餐巾浪費現象過于嚴重,這對于社會環境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教師還可以通過此節課向學生傳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環保理念,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4.鼓勵學生欣賞美術作品,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美術館內存放著許多有名的美術作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不定期組織學生進入美術館內去欣賞美術作品,讓他們暢游在美術的海洋中,靜心去體會作品之中的奧秘,以此不斷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以小學人美版美術教材中的“頭飾作品”為例,教師在講解此節課時,便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到唐朝的設計館內,精致的首飾,漂亮的唐服,學生在欣賞這些物品的時候,難免不會對其美麗而表示贊嘆,有的學生甚至會因此對唐朝的服飾產生興趣,開始研究唐朝的歷史,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此刻的觀賞會幫助他們逐漸形成自己對“美”概念,這對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是極為有利的。
美之魅,是需要用心去體會的。學校的美術教學工作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生活相結合,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主動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還能不斷培養學生形成敏銳的觀察力,增強其形象記憶能力、想象力以及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趙佳佳.論小學美術教學中民間美術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學周刊,2019(12)
[2]郝翎羽.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才智,2019(06)
[3]王芳君.淺談小學美術課堂寫生教學的趣味性[J].學周刊,2019(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4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