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之我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美術是一門藝術類學科,在整個小學教育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增強小學生美術方面的培養惡意讓小學生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使小學生的審美意識得到提高,并且可以讓小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所以,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去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意識以及審美能力。
【關鍵詞】 美術課堂;欣賞教學;美術作品;審美能力
美術是一門藝術類學科,在整個小學教育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增強小學生美術方面的培養惡意讓小學生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使小學生的審美意識得到提高,并且可以讓小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如何才能使教師把握好每節美術欣賞課呢?以下筆者就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與思考研究談一談個人的一些想法。
一、小學生的美術欣賞特點分析
教師在教學中,切記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怎樣教學效果更好。小學美術教學亦是如此,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特點,這樣就可以根據小學生的教學特點來進行教學方法的調整,找到最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式。通過調查可以發現小學生在美術欣賞上有三個顯著的特點。第一點就是“色彩鮮艷、明亮的作品更能吸引小學生的眼球”;第二點則是小學生在欣賞作品時,往往會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畫中吸引自己的某一部分上,卻無法欣賞整體的美感;第三點是在小學生對繪畫作品進行欣賞的時候,會受到環境的影響。除了這些,教師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可以運用更多的方式去讓小學生對美術作品印象更深刻。
二、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
在學習中興趣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進行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去吸引下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對美術作品充滿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的探索欣賞作品的奧秘,這樣才可以使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ǘ┳寣W生在實踐中感受美、欣賞美
在教學中,想要真正的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還是要小學生真正的去實踐,去真實的感受生活,才能真正的理解什么是美,這樣也可以使教學效果更好。例如,在學習《會變的花、樹、葉》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森林里觀察,學生真正的進入樹林,用手指去觸摸花、樹、葉,學生才能真正的去欣賞一幅畫,去觀察樹干的紋理,去觀察每朵花的花瓣,去感受每片葉子的觸感。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才能去欣賞作品,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素質。
美術欣賞課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課,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的復雜課程,想要使這門課程成功的教學,就要去考慮學生的特點,真正地理解為什么要開設美術欣賞這門課,這門課的意義在于什么?在對這些有了明確的了解后,去完善自己教學的內容,去完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得到充分的調動。使美術教學真正的成為“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道德水平、陶冶高尚的情操、促進智力和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力手段”。教師要結合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美使學生真正的理解美、發現美,讓學生能夠全神貫注的投入美術欣賞中,這樣就可以使課堂效果得到優化,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瑤娟. 用欣賞美的眼睛看世界——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之我見[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12).
[2] 高衛華.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策略之我見[J]. 發現:教育版,2017(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