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感受、欣賞和創造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美術教學以其視覺性、實踐性、人文性、愉悅性確立了美術課堂的性質。讓學生結合實踐經驗并充分運用豐富多樣的表現手段創設情境,營造積極互動、和諧自然的課堂氛圍,拓展美術課堂教學的空間,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審美觀,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藝術修養,讓教師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關鍵詞:美術教學;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
在美術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美術課程要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教師要創設一種可以讓學生聽、視、感、觸的環境,以激發、感染、陶冶、誘導學生的情感。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創設情境,營造積極、互動的課堂氛圍,多渠道地作用于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和欲望,給思維以動力,使整個課堂教學在和諧自然的過程中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
一、讓學生從教學中感受美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缺少的是用心感受。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往往不注意觀察,無法感受生活中的美。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生動優美的畫面讓學生從中感受美。例如,在欣賞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時,我們可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視覺觀察的作用,不限制學生對作品進行多角度觀察,同時還鼓勵學生去尋找和發現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引導他們自主發現、自主討論,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感悟式欣賞的寬度與深度。學生一見到這幅作品,腦海里立刻就會對蒙娜麗莎那謎一樣的微笑產生興趣,然后引導他們去聽音樂中對蒙娜麗莎的歌頌,使學生在視聽盛宴中感受作品的美,感受人文內涵。把學生置身于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景的藝術氛圍里,使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
美術在培養人的高尚情感及審美趣味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人對美術作品都能有所感悟,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術教育的成功與否。因此,美術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心靈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激發學生欣賞美的熱情
美術欣賞教學具有認識、教育、審美三個教育功能,是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的重要途徑。以往的欣賞課,我總是一味地強調作品的歷史意義和作者的情感態度,并要求學生理解、接受,卻發現這樣學習效率很低。我們知道,學習是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學生主動參與,才能調動自身的創造潛能。因此,“欣賞”不僅是指以愉悅的心情觀看美術作品,還要了解美術作品中形式美及作品的含義。幾年的工作實踐中,我發現美術欣賞課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審美能力,提高審美品位,孩子們審美快樂的獲得與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達成同樣重要。
此外,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經常讓學生進行隨堂欣賞,引導他們欣賞生活中的美,在進行欣賞課“傳神寫照——中國人物畫”一課教學時,我運用課件,引導學生欣賞古代及近現代的人物畫作品,使學生領悟到古代與近現代的以形寫神、再現場景、隱喻現實、見證歷史及表達感受的不同繪畫風格,提高了審美素養,激發愛國主義情感。我把學生從賞析畫面形象引導到對作品內涵和社會價值的分析與判斷上,逐漸教會學生欣賞作品的方法,培養他們欣賞美的能力,又教會學生透過作品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三、以多種方式鼓勵學生創造美
?。ㄒ唬┛茖W設計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美的意識
興趣是人重要的個性心理特征之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設計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特別是教學的導入,讓學生學得主動。美術活動課是豐富孩子的美育生活、拓寬審美境界、誘發審美情感、培養多種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利用所學,以畫、剪、貼、撕、卷、拼等制作為主要方式,采用新穎有趣、實用性強的內容和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讓學生在活動課中“活”起來,“動”起來,主動活動,手腦并用,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教師要使每個學生都愿意參與,重視學生構思設計、創造和評價,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能力,使學生的想象、思維、動手能力得到發展。
在設計活動課中,我先從總體上理解和把握基礎教材的特點,在遵循教學目標和要求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動手創造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在鑒賞、審美和動手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在“一目了然”這一課的教學中,我讓孩子發揮想象力,結合剪、貼、畫創意設計貼近生活的圖標,使課堂教學內容成為活動課的有機組成部分,巧妙地將興趣和操作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形式的多樣化、趣味性,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提升美術素養。
?。ǘ┖侠砝媒叹?,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教具是愉悅課堂氛圍的潤滑劑。設計教具并凸顯教具的形象、新穎和趣味性能讓學生徜徉在玩與學之間,體驗美術的樂趣,從而愉快地、積極地、主動地去探索。比如“仕女簪花”一課屬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還與歷史學科相綜合。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參與進來,我收集了很多古代及現代飾品圖片讓學生欣賞,課堂上,我示范做一款簪,隨后展示一些自制的教具,比如步搖和款式新穎的項鏈等等,學生在這種教學情景中自覺地去感受、去探索、去交流,充分發揮了主體作用。
?。ㄈ┎捎枚嗝襟w教學,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學生在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同時,教師可將基礎知識的傳授、基本技能訓練和美術教學中的美育教育融為一體。例如在上“藍白之美”一課時,教師可首先根據內容制定由淺入深的教學實施計劃,精編教案步驟,通過電教媒體展現從古至今使用藍印花布的一些生活用品,讓學生了解藍印花布的特點和表現技法,通過視頻直觀展現藍印花布的制作方法,接著再用投影儀展示,讓學生掌握藍印花布的制作特點,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眼前展示的作品中體會民間藝術的魅力和濃厚的鄉土氣息。將凝固在教材中的靜態美、動態美用電教手段和有趣的導入方法展示出來,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
[2]常瑞論.美術學科教學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3]陳衛和.小學美術新課程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中國美術教育期刊[J].中國美術教育編輯,2013(4).
[5]戴宏宇.從“以美悅人”到“以美育人”[J].中國美術教育,2017(5).
(責任編輯:李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1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