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音樂鑒賞離開“電影欣賞”的怪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高中音樂教學,離不開音樂鑒賞,關注音樂鑒賞離不開教師打破傳統、摒棄鑒賞教學中的“時髦”誤區及虛假繁榮。請不要讓電影欣賞成為許多教師在音樂鑒賞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法寶和重要手段。本文從巧設環節——“電影視頻”為我所用,設置問題——“電影視頻”成為配角,課堂翻轉——我是主角,音樂再現——夢想照亮現實等四個方面進行闡述,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引導并參與到音樂鑒賞中來,讓電影欣賞不再是法寶,不再是唯一!
【關鍵詞】音樂鑒賞;電影欣賞;音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J61 【文獻標識碼】A
中學音樂教學,離不開音樂鑒賞,關注音樂鑒賞,離不開教師打破傳統授課模式。準確把握音樂鑒賞課堂,體現課堂創新的精神更離不開摒棄鑒賞教學中的時髦誤區,及虛假的繁榮。而真正的音樂鑒賞仍然是以審美為核心,通過聽覺藝術的處理,將學生的興趣帶入課堂,引入音樂所賦予的遐想,讓學生在快樂中收獲節奏的美、音色的美、速度的美、體裁的美、和聲的美……達到培養學生分析音樂、鑒賞音樂的能力。從而獲得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給予的創造性美感!
筆者在調查整理中發現,很多音樂鑒賞課已經在常規教學中失去了原有的味道,音樂鑒賞課變成了一部電影欣賞課,沒有課前目標,沒有設重難點,沒有巧設環節,沒有課堂翻轉,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只有被動接受。老師被釋放了,學生們開心了。而真正的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對話,音樂參與、探究學習的共同體——音樂鑒賞,被淡化、被忽視。電影欣賞更成為許多教師在音樂鑒賞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法寶和重要手段。且在學生間被廣泛認為,電影欣賞就是音樂鑒賞的代名詞。通過長時間的實踐與調查,電影欣賞固然很好,確實對音樂鑒賞教學的課堂效果有一定的幫助,但它不是唯一法寶,更不是主要手段。假如過度依賴電影欣賞進行教學,很難給音樂鑒賞帶來勃勃生機,很難體現寓教于樂發現學生自主學習的閃光點。很難在實踐中讓教師快速成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因此,合理利用電影片斷,促進音樂鑒賞教學,走出以電影欣賞為主的怪圈,刻不容緩。如何把握音樂鑒賞,讓課堂成為學生與教師溝通學習的共同體?如何利用電影視頻為我所用,重回那勃勃生機的音樂鑒賞課堂?
一、巧設環節——“電影視頻”為我所用
音樂鑒賞教學中,巧設環節,設置懸念,導出教學目標很關鍵。主要通過知識的銜接與轉移,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意識,從而對所學的鑒賞內容充滿要了解的渴求。求知的情緒逐漸高漲起來。可是很多教師并沒有在音樂鑒賞中巧設環節、設置懸念,而是機械地加添了一些影視片斷,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靈活,教學目標不明確。整個課堂或是大半課堂只是滿足了學生追求故事情節及放松的狀態。沒有重視問題的設置,教學環節的把握,更不知設置懸念是音樂鑒賞環節中的關鍵所在。假如適時地加入預設的電影視頻,既能解決課堂的重難點,更能收到異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例如音樂鑒賞教學《?;丶铱纯础罚欢喂鎻V告“中國心——回家”的電影視頻作為導入環節,并設問:他們如何回家?此時學生充滿渴求欲,目不轉睛。最后,環節總結,回家的路雖然很難,但那是避風港,那是愛的源頭,那是牽掛的地方。全體同學在不自覺中就進入到《?;丶铱纯础返蔫b賞與交流中。一起聽音樂,一起踏節拍,一起說回家……巧妙地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
二、設置問題——“電影視頻”成為配角
音樂鑒賞的主軸是通過聽覺藝術的處理,不斷的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不能只單純的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設置問題,在問題的交流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自己通過音樂鑒賞,探究音樂的精神。如放完一段音樂,沒有巧妙的設置問題,只是問,這段音樂美嗎?好聽嗎?淺顯平庸的提問,限制了學生創造性的思維,使他們對音樂的鑒賞只停留在感官上。又如欣賞《如歌的行板》——認識管弦樂家族。提問“麥當勞快餐店”通常是什么背景音樂?學生紛紛舉手回答。“節奏明快的搖滾、抒情的小號、優雅的弦樂……”為什么呢?因為每一個音符,每一個樂器,每一個節奏都具有它特有的使命和含義。在這種強烈好奇心的驅動下,同學們通過所鑒賞的《如歌的行板》,聆聽到節奏舒緩、情緒暗淡的主旋律,即刻認識到西洋管弦樂家族中弦樂的魅力。緊接著一首悠揚的小號曲《回家》,帶領大家進入銅管樂的世界。再播放電影《海上鋼琴師》時,同學們還沉靜在悠揚的銅管樂中,他們不再關注電影的劇情發展與故事情節,而是盡情去發現銅管、弦樂、打擊樂在電影視頻中的交織。接近尾聲,突然提問:木管樂器有什么特點?請自己查找相關資料。期待下次……
三、課堂翻轉——我是主角
今天,做一回自己,今天,讓我當一回老師。教師有意識地選擇一些膽大自信的學生,作為課堂翻轉的開端,以樹立榜樣帶動其他同學積極參與。翻轉內容通常是以音樂鑒賞中部分知識點為主,讓學生自行翻轉教學。課堂完全交給學生,老師輔助,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與創造性,同時適時獎勵。環節結束后,并由學生評判組當場評出優秀的模擬教師,評出最喜歡的音樂鑒賞課。在具體實施時,要分幾個步驟:選擇學生;收集資料;交流試講;組織評判;備注所有內容都必須正能量。通過翻轉后的音樂鑒賞課堂,笑聲多了,和諧多了,自主學習成為課堂的亮點。經過這種教學模式后學生逐漸發現,音樂鑒賞原來可以如此其樂無窮,我也可以是課堂的主角,我不再是被動的音樂鑒賞者。
四、音樂再現——夢想照亮現實
期待已久的配樂詩朗誦走進課堂,走進×××班。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鑒賞課的旁白。同學們個個睜大了眼睛,暄鬧的課堂頓時安靜了下來。難道又是放視頻,看電影?不是,原來是聽音樂——即興詩歌朗誦會。掌聲一次又一次的響起。學生感知音樂的能力,在配樂詩朗誦的音樂鑒賞中大大的提高了。一曲《春江花月夜》,學生很快融入其中,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蕩漾,花影在兩岸搖曳的情懷中。朗誦的學生投入,欣賞的學生專注。濃厚的興趣,強烈的參與盡情彰顯。昔日學生被動欣賞的狀態沒有了,沉悶的課堂氣氛不再了,音樂鑒賞的教學效果得到升華。電影欣賞不再是吸引學生的法寶和重要手段。
綜上所述,電影欣賞的確在音樂鑒賞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并不能提高學生獨立分析音樂,了解音樂的能力,更不能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所以,音樂教師上好音樂鑒賞課任重道遠。不斷更新,從我做起,從各環節做起,從細微做起,研究教材,研究課堂,研究學生,在探究與啟發中撞擊學生心靈各樣的潛能,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愿望,自覺參與到音樂鑒賞的教學中來。讓音樂鑒賞離開電影欣賞的怪圈,讓音樂鑒賞真正成為教師與學生溝通學習的快樂共同體!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3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