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鑒賞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如今,在各個院校中均開設了音樂鑒賞課程,以提高學生的音樂品味和藝術修養,從而達到全面培養人才的目的。音樂鑒賞作為一門校園通識課,對于提升學生的人文情懷和品德素質有著特殊的作用。
【關鍵詞】音樂鑒賞;教學改革;營造氣氛;學習交流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如何上好音樂鑒賞課并達到培養學生的目的,是每一個任課老師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音樂鑒賞課程教學也要隨著課程的發展和學生的現狀而進行不斷地改革。
一、課程設置
一般院校對于通識課的設置為一周1節課或者為兩周2節課,如果一學期安排18周的課時,那么音樂鑒賞作為通識課一學期一個班就有18節課。雖然沒有專業課的課時數多,但作為通識課基本可以滿足對學生的授課程度。通識課一般也被設置為考查課,而專業課被設置為考試課,所以對課程的學習評價也有不同??疾檎n屬于期末隨堂考試,考試形式和內容相對輕松和簡單;考試課屬于期末公共考試,考試統一由學校組織,考試內容較難,對于學生的學習要求較高。音樂鑒賞課程在學校設置為必修課或者選修課,具體設置由不同的院校要求而定。一般課程以一學期為一個周期,由學校統一排課或者安排學生自主選課。音樂鑒賞作為通識課,對于學生的培養方向仍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使學生通過系統的學習了解并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對音樂有更高的領悟。
二、教學現狀
音樂鑒賞的課程要求是以欣賞為主,由老師講解音樂內容或者向學生播放視頻,使學生了解并學習。由于這門課屬于通識課,所以并沒有對學生做過多專業性的要求,所以學習任務比較輕松。學生也認為這門課屬于學校安排的通識課,不像專業課要求那么高,所以對之抱以娛樂的心態,并不如專業課的積極性高。
如今的課堂現狀大多是老師認為學生缺乏專業性知識,雖然對音樂有欣賞的興趣,但是對于課程卻缺少主動性,所以上課的內容也不過是使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泛泛了解,并沒有更深入或者更生動地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所以,課堂現狀絕大多數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可能會演示一些PPT來講解),但大多數學生在下面可能各做各的事情,比如看其他專業課的書籍,聽音樂,甚至還有玩手機游戲等。這些課堂的現狀十分不利于教學的正確發展。目前,音樂鑒賞的課程急需一些強有力的措施加以改進,促進課堂的學習氛圍,調動師生的教學積極性。
三、應對策略
?。ㄒ唬┒嘟Y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講解相關教學內容
年輕人永遠追求著流行,學生也同樣喜歡追逐流行音樂。很多音樂鑒賞課老師講解傳統音樂文化時,下面的學生對此并不感興趣。盡管也有一些愛好傳統音樂的學生喜歡傳統文化,但大多數學生認為傳統音樂距離自己的實際生活較遠,對此比較陌生,沒有太多了解,所以更談不上愛好。筆者曾在課堂上做過一些調查,一個班中對傳統音樂有興趣的學生僅僅只占全班人數的25%,甚至更少。全班大多數學生主要喜歡的還是流行音樂,他們認為流行音樂更貼近自己的生活,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喜好。
所以,教師可以在備傳統音樂的課程中多加入一些符合當代學生的話題,以流行音樂為切入點,多結合流行音樂內容討論傳統音樂的的發展道路,通過比較傳統與現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實際案例使學生更了解傳統音樂,發現傳統音樂其實離我們的實際生活很近,而且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并體會到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
(二)在課堂上多開展教學活動
很多學生認為課堂上很無聊,不僅是因為教師的授課內容不感興趣,而且還有課堂氛圍不夠熱烈的原因。如果一節課的課堂上,有75%以上的學生認為課堂的內容很無聊,紛紛做自己的事情而不聽教師授課,那么這一節課的課堂氛圍不是融洽的氣氛。成功的學習氣氛是可以感染學生并且能夠帶動更多的學生進入教師的學習內容。營造一個融洽的上課氛圍對上好一節課至關重要,所以,如何營造一個融洽的上課氛圍對每一個教師來說是一個重要課題。
加深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對營造課堂氛圍十分重要,在課堂內容中可以多設計一些和學生互動的環節,也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進行主題討論、給學生布置小組作業和分小組活動等。教師可以多利用有課堂互動功能的手機APP,利用手機APP向學生發布主題討論、投票以及作業,也可以上傳學習資料等,學生也可以網上上傳自己的作業。師生也可以在手機APP中建立班級群聊,教師可以在班級群聊中發布消息和通知學生,學生也可以在班級群聊中和老師以及其他學生共同探討對課程的看法和觀點,增強師生之間共同探討學習的氛圍。
?。ㄈ┒嚅_展課外教學活動
教學不一定要在課堂中進行,課堂并非要在教室中。音樂存在于社會的各個角落之中,課堂僅僅是學校,是社會的一角,并不能包羅所有的音樂種類和音樂現象,如果要切實地感悟音樂需要設身處地地去感受。
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藝術中心欣賞音樂會,坐在音樂廳看一場音樂會,給人一種視聽上的享受。現場版的音樂會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音效上給人的震撼,這是在任何視頻上觀看所無法達到的效果。假如能讓學生觀看一場古箏或者琵琶等傳統音樂會,在現場真實感受到音樂給人的魅力和震撼,相信會有更多的學生對傳統音樂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這有利于傳統音樂在校園內的傳播。
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多去博物館等藝術收藏的單位,在觀賞傳統樂器的過程中,通過博物館,對各種樂器收藏進行了解,進一步對傳統音樂文化有更深刻的領悟。學生在博物館欣賞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到了更多的音樂知識,而且也豐富了平時的生活,實現了教學中的最好效果—寓教于樂。這是室內教學所達不到的效果,而且在娛樂中增進了師生的學習交流,師生在學習交流中不僅增進了感情,也可以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更多的有關音樂社團的活動,由專業老師擔任社團負責人,選出幾名學生會干部協助老師的工作,吸收更多校內有才藝的優秀人才進入社團,為校園內傳播正能量的音樂文化而努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現實教學狀況,音樂鑒賞課程改革迫在眉睫,如何實施有效的教學改革是本課程的重要任務。利用現代化教學的信息手段,加深師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從而改善課堂氛圍,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有利于改善教學環境。教師或者學校帶領學生開展課外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娛樂的過程中學習到相關的音樂知識,從做中學,在快樂中學習,使學習效率得到提高。相關音樂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現代化教學手段和社會活動的內容,激發動學生對音樂課尤其是傳統音樂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馮凌月.新媒體對高校民族音樂教學的影響[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6(4).
[2]賈黎.新媒體發展對高校音樂藝術教育的影響研究[J].信息與電腦,2016(11).
[3]郭丹.音樂制作技術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評《現代音樂教育技術實用教程》[J].教育評論,2016(7).
[4]楊雅春.電視音樂節目對學校音樂教育的影響———以《中國好歌曲》為例[J].新聞戰線,2015(14).
[5]楊宏凌.新媒體融合背景下高專院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建構與教學改革設想研究[J].音樂時空,2015(1).
[6]朱燕.回歸自然的音樂課堂———電教媒體在音樂課堂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6).
[7]賴錫中.從接觸與講授中國音樂史的經驗——談兩岸分隔時期的重要書目與教學進行的教材運用[M].佛光大學歷史學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第一屆中國音樂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佛光大學歷史學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2010.
作者簡介:趙晨(1989—),女,漢族,河南鄭州人,江西財經大學音樂學本科畢業,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助理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民族民間音樂。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