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院校細胞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細胞生物學是農業院校農學相關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針對農業院校細胞生物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了提高農業院校細胞生物學的教學質量,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對細胞生物學實踐教學進行改革探索,提出了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路徑:一是優化教學內容;二是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其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三是鼓勵學生進入實驗室,積極參與SRTP,進而促進農業院校細胞生物學教學效果的提高.
關鍵詞:農業院校;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9)04-0158-02
1 引言
細胞生物學是現代生命科學的基礎及前沿學科之一,是研究和揭示細胞基本生命活動規律的重要科學,從顯微、亞顯微與分子水平上研究細胞結構與功能、細胞增殖、分化、代謝、運動、衰老、死亡以及細胞信號轉導、細胞基因表達與調控、細胞起源與進化等重大生命過程[1].目前,大部分農業院校在農學和種子科學與工程等專業將細胞生物學列為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細胞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明確細胞結構、功能、內外信息交流和生命活動間的緊密關系,理解結構與功能之間的動態聯系,并將所學細胞結構與功能知識成功運用到細胞重大生命過程中,為學生學習有關課程及從事農業生產、科研、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 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不同課程間內容重復及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
細胞生物學作為農學類專業的基礎課程,與微生物學、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等多門課程相互滲透和交叉,存在同一知識點在不同課程教學中反復講授,如涉及到生物化學的氧化磷酸化、植物生理學的光合作用等.而不同專業的教學大綱差異導致教學過程中部分知識內容取舍困難,如我校農學及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細胞生物學課程分別在第5學期和第3學期,兩個專業的生物化學均安排在第3學期,植物生理學均安排在第4學期,因此在細胞生物學教學過程中,出現農學和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的已學基礎課程不同而導致基礎知識的差異,因此針對不同專業學生需進一步做好教學內容的優化和取舍.另外,細胞生物學作為一門迅速發展的前沿學科,其研究內容在不斷的更新和增加,而教學過程中關于學科前沿及研究熱點的介紹則講解較少.
2.2 課堂學習氛圍較差
在課堂上全神貫注緊隨教師思路聽課的學生不多,部分學生存在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盡管教師布置課前預習作業,然而大多數同學還是不能按時完成預習任務.因為課本內容不熟,授課內容較多,導致部分學生不能及時跟不上教師的教學思路,大部分學生只顧忙于翻看教材,努力查找和勾畫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導致在課堂上教學內容不能完全記錄和掌握,進而出現少數學生厭學和放棄的現象.其次,僅僅講授課本內容也是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之一,枯燥的課堂內容不能讓學生對課堂產生濃厚興趣進而激發自己的主動學習能力.
2.3 課程學時有限,缺乏實驗課教學
翟中和等主編的《細胞生物學》是目前國內影響力最廣、發行量最大的細胞生物學教材[2],也是包括我校在內的很多高校本科教學專用教材,該教材共包含17章內容,內容豐富,教學工作量大.大部分高校在細胞生物學課程學時安排上為40-44學時,而我校根據專業的教學培養計劃方案設置細胞生物學的理論課講授,由于專業所修基礎課程較多而將細胞生物學課時壓縮程32學時,加之不同專業學生在學習細胞生物學之前掌握的有滲透和交叉的專業課程的不同,32學時對講授細胞生物學17章節內容對部分專業的學生顯然嚴重不足.其次,部分學校目前尚未單獨安排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學時,而細胞生物學作為一門實驗性很強的課程,很多現象和規律的揭示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以便促進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本內容,同時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3 改革措施
3.1 優化教學內容
為了避免與先行課程教學內容的重復,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可通過與先行課程教師研討教學內容哪些是學生已經掌握的其他課程的核心內容,進而調整針對不同專業講授細胞生物學的重點內容,哪些內容在課堂上可以不講授或者可要求學生課后復習該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通過重復知識點的取舍即保證了該課程的完整性,又解決了不同課程知識點重復的問題.
教學內容需緊跟前沿,及時更新相關章節的最新研究進展對課堂教學非常有益,利于引起學生學習此門課程的興趣.如講到細胞增殖與癌細胞時,可以引入今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全新癌癥治療方案,通過對免疫系統具有抑制作用的蛋白進行暫時性抑制來釋放機體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發起攻擊的潛力,以及該療法對晚期黑色素瘤效果顯著,關于其他癌癥療法也正在開展臨床試驗.通過引入最新研究進展和案例讓學生認識到細胞生物學與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以及細胞生物學在解決人類重大問題發揮的作用,進而激發學生興趣.
3.2 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其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
課后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既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融,又可通過了解的情況調整課堂教學節奏,讓學生能夠真正融入到課堂,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的知識點,避免學生出現懊悔及厭學的情緒.此外在教學過程中,增加提問和討論環節,并對學生所回答問題給予反饋和鼓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其成為課堂學生的主體.鑒于細胞生物學本身課程內容特點,傳統PPT加板書的授課模式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細胞的相關動態變化過程,可加入影視材料促進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影視資料通過展示放大后的細胞生命過程讓學生理解細胞的相關動態變化,如細胞分裂期姐妹染色單體在紡錘絲作用下分離并逐漸向兩極移動的過程、細胞骨架的解聚和裝配過程和細胞的膜泡運輸等.通過學以致用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到微管的特異性藥物秋水仙素時,可引用學生已經完成遺傳學實驗-“中期染色體的觀察,提問觀察時染色體為什么會停留在赤道面?”這樣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秋水仙素,將自己所學知識可以在實驗中進行運用,避免課程枯燥難以理解的局面.網絡課程[3]、PBL教學[4]和翻轉課堂[5]等教學方式的運用也較好改善了課堂學習氛圍,增加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3 鼓勵學生進入實驗室,積極參與SRTP項目
為了讓學生掌握所學內容并學以致用,在教學課堂上可適當加入一些實驗設計方面的內容,在授課過程中根據實際案例引出科學問題,讓同學們根據所學細胞生物學基礎知識以及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進行實驗設計,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驗設計方案給予評價和指導,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我校具有主要為農科類專業本科實驗教學服務的國家級植物生產類實驗示范中心,該中心面向植物生產相關的師生開放,同時我校的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SRTP)自2005年起,經過多年實踐已形成了全員參與、全程式、立體化的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運行與管理體系,致力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與科研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科學素養與科研能力,我校本科生在校期間至少參與一項與本專業緊密結合的SRTP項目,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作為參與者在無課程期間進入實驗室積極參與實驗設計、材料準備、實驗過程及結果分析和總結等完成SRTP項目,促使學生在理解教材上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將理論知識付諸于實踐當中,為以后從事科學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4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我國農業院校細胞生物學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考慮細胞生物學課程自身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優化、整合和更新教學內容,將不同課程間重復知識點進行取舍并對不同章節知識點進行整合,以避免重復知識點的講授、教學時間不足和教學內容陳舊問題;其次,還要通過授課內容及授課方式的改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并能理解和掌握課程知識點;也可鼓勵學生參與實驗,并在實驗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為后期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細胞生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翟中和.我對寫《細胞生物學》教材的一些想法[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3,3(1):3.
〔3〕孫紅宇,陳明,邊兆英,張春輝,陳士良.混合式教學中基于Moodle的生理學網絡課程建設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6(8):660-662.
〔4〕王占軍,徐忠東,李亮,陶瑞松,孫嫻,張雁.美國三種課堂教學模式對我國《細胞生物學》教學的借鑒與啟發[J].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2014,36(12):1668-1673.
〔5〕孟盈,孟然,彭智邦.翻轉課堂的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設計與改革[J].教育現代化,2018,5(25):58-5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7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