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蜀地區古代詩歌意境對于古典園林造園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基于四川地區古代詩歌和中國古典園林為研究基礎,根據現代心理學、美學和詩歌學,從審美和創意角度,結合我國古典園林與現代景觀設計情況,通過文獻研究、理論分析和調查研究方法,研究四川地區古代詩歌和中國古典園林審美和創意方面的融合。
關鍵詞:古代詩歌;古典園林;造園;影響
1川蜀地區古代詩歌與古典園林的概述
1.1審美需求
作為詩人靈魂的故鄉,中國古典詩歌是詩人的夢。在詩歌創作和審美中,達到身體與心靈的和諧,完成生命的洗禮。中國古代詩人在詩中,以自然情感為詩意的情感,通過意象和情感共通的場景交融,實現心靈的充分自由以及最高境界的審美欣賞。因此,在我國古典園林發展中,古代學者閑暇時參加園藝時,越來越多地將關注的精神狀態發展格局納入景觀設計中,用詩人的情感和思想世界構建精神家園。
將生活樂趣融入到景觀之中,意在為自己的精神世界打造一個身體。園藝是一種藝術,不是一個工匠用技術所能解決的問題。中國古典園林作為一種藝術,是揭示生命本質和宇宙規律的空間藝術?,F代中國園林必須從中國古典園林中學習,針對觀賞者情感的表達方式,為觀賞者提供高級的審美指導,對觀賞者的精神自由進行升華。
1.2創作者
中國山水畫、山水詩、景觀被認為是“相同的概念,非均勻介質的藝術”,這3個共同點是:中國風景主要是傳統美學的文化體系,反映了我國不同領域的藝術景觀美學和景觀文化,三者在發展中相互融合滲透。
在封建社會,很長一段時間里,詩歌創作只能處于社會的底層,詩人往往沒有身份和地位。一方面,他們讀著書,期待處境有所改善,另一方面,又被殘酷的現實擠壓。魏晉時期,社會動蕩和整個制度的破壞影響了意識形態,帶來了人性的覺醒。知識分子對政治的厭惡和對現實的不滿,最好的精神寄托是遠離喧鬧的大山。大愛山水,倡導老莊的隱居之風,成為一種社會風尚。自然景觀的知識分子從審美角度再一次得到理解,一方面使景觀與自然產生共鳴,另一方面結合藝術理論加深對自然美的感知。
暢游自然景觀,一些具備先進文化水平和審美修養的文人畫家還參與創建花園,他們經常聚約各類人才,尤其是有較高文化素質的,共同促進園林藝術水平的提升和完善自身的社會理想、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審美情趣,使花園和景觀詩歌、繪畫和書法協調共進。景觀藝術的成熟導致景觀和景觀文化的發展,形成中國歷史上2個同步發展對象之間的密切關系。
1.3審美境界
中國藝術是一種融合,在詩、歌中都有繪畫。園林也與繪畫和詩歌的藝術特征相一致,這反映了繪畫的意境和詩歌的精髓,還有音樂偶爾摻雜的特點。園林講究詩、畫情趣,根據詩畫理念營造園林,最后以對聯的形式或者場景名稱的主題,將景觀意境傳達的更深刻,最大限度體現山水環境的詩意。作為園林美學精神的載體,園林與詩歌的表現也共同追求一種舒適的人與自然相處模式,實現生命中的精神追求超越物質追求,沉甸甸地積淀著我國古代的宇宙觀、自然觀和人生觀。
2詩園相通
2.1立意構思
在寫作之前,首先考慮想表達的情感,可根據詩歌組織材料。依據中心和主題的主導作用,討論古典自然山水花園和景觀詩歌關系也應首先從“概念”角度出發,將主要的審美活動建立在藝術欣賞審美主體的核心位置。古人說“詩主要是指思想”,根據《漢代書》的作者,“所謂的愛情趣味”是主要的思想。理應強調寫詩的重要性,而不是依靠華麗的花言巧語取勝。唐代著名詩人杜牧進一步提出“以文字為主體”“為軍事衛士判刑”。詩歌創作的詞匯數不勝數,擁有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容是一個優秀的主題?;▓@強調“地”的觀念,注重匠人經營和規劃布局切割元素,根據園林場地的總體構思,布置園林元素,設置景點。
2.2結構布局
除了詩嚴謹的宏觀工作之外,還有一種緊密的結構關系。試圖分析山水詩歌的結構特征,通常有2種結構,在陳述句中往往含有一種物質,如韓愈的“巖石”;第二個是物質或任何其它類型的敘述,如王維“玉蘭花碼頭”“鳥嗚劍”等。
通過這2種結構可以看出,古代山水詩歌的結構性缺陷,與其它2個句子涇渭分明,獨立性強,很容易形成每個集于一體的碎片。彌補這一結構性缺陷應采用狹窄、對偶、粘連的模式,將其結合在一起,然后具有連接性的結構。處理方法是“長而曲折”“一步一改”,整首詩分為高潮的結構特征和包含在過程中的節奏。與詩歌相比,景觀園林是一種不成文的書,其構筑線索的跌宕起伏,致使景觀園林的結構與詩歌逐步相似??臻g的劃分和構成避免分散和繁瑣,要有秩序地變化,層次分明,主要景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空間序列起伏不定、抑揚頓挫。
3詩園關聯總結
3.1園為詩宅,詩為園境
中國古典園林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學性質,既有物質上的有形性和物質性的精神性,又由物質領域進一步融入精神世界和文化。可以說,園林是由物質形態和精神文化相結合而形成。古典自然山水園林和山水詩歌共同表現在自由表達和體會深邃意義的內容上,是最善于表現審美主體精神、不同情感和不同文化內涵的藝術。
一方面,更多地使用聯想生產的象征,用文學語言的技巧,文學作品營造畫面,具有強烈的審美效果,提高自然山水園林的藝術感染力,如揚州園林的假山石、黃石和雪石等,寓意四季交替變化。另一方面對聯題詠表達景觀意境的使用,語言藝術的表意功能來引起人們的思考,和聯想的無限空間體驗園。
在園林中,詩歌逐漸以匾額和碑文的形式滲透到園林中,成為園林的一部分。匾額與楹聯是詩歌與園林藝術相結合最直接、最突出的方式。牌匾和楹聯等隨處可見,在園林中作為一種景觀是不可替代的,沒有它的點綴,花園缺乏活力,無法表現其深刻的涵義。
3.2詩詞在現代造園中的作用
城市的繁榮和人口的增長必然帶來土地緊張、居住空間擁擠,而城市的園林空間日益萎縮,這一矛盾使得現代公共綠地在規劃設計中不斷突破有限的空間。通過對我國自然山水園林和山水詩關系的分析,找到一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即模擬景觀寫意風格的“形”升華為“精神”、圖像的長河、往復循環的空間和詩意的意境等。
中國古典園林強調“景是由人而建”,提倡“學自然”和“學天地”,但要符合“天地”的性質。利用詩歌在園林景觀意境中的拓展和延伸,利用有限的空間、有限的意境創造出無限的內涵。在詩歌中創造了一個景觀,而且主題突出,隨之自身觀點的延伸,逐步深入到園林意境的表達中,演變成另一種藝術形式,如匾題詠等,園林和詩歌相輔相成。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