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我國古典園林植物造景藝術的意境美淺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意境關是欣賞園林關的最高境界。在美學界,人們對我國古典園林整體呈現出的意境美給予了較高評價,普遍認為我國園林在關學領域的突出特點即注重意境的創造。本文簡要概述了植物造景,結合樹種對植物造景的意境關手法作出賞析。
  關鍵詞:古典園林;植物造景;意境
  我國古典園林有著悠久的歷史及豐富的文化內涵,且個性鮮明,藝術魅力突出,是世界園林體系的典型代表,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我國歷代園林均重視植物景觀意境美的營造,在植物題材選擇上,有著許多不錯的配置手法與獨到之處。本文通過探討我國古典園林植物造景技藝的發展歷程,及剖析我國古典園林植物造景與意境之間的關系,淺析了我國古典園林植物造景的意境美手法。
  1植物造景淺析
  所謂植物造景,實際就是用草皮、花卉、藤本及喬灌木等植物作為材料,經設計選材與藝術配置,發揮植被自身特征諸如色彩、線條及形體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和諧交融、魅力動人及充滿藝術氣息的畫面,形成變化多樣、高匹配度景觀,此乃園林設計中較多見且重要的表現手法。針對植物景觀而言,其包含3種類型,即種植景觀、季相景觀與自身景觀。所謂種植景觀,即與周圍不同形態的空間一起構成的整體性景觀,還可以是自身各部分經藝術組合而重新形成的景觀,如“紫藤盤角”、“薔薇扶壁”、“移竹當窗”等,均為花木配植的代表;針對季相景觀而言,實際為植被伴隨氣候變化而呈現出的各種不同的景觀特點;自身景觀即花、莖、葉子、果實等,其藝術融合,千姿百態,給人以五彩繽紛之感。
  在古典園林中,大部分景觀的構造與形成,均或多或少與植物有關聯,如康熙、乾隆時期在命名避暑山莊中的72景時,將花卉、樹木作為主題來命名的就高達18處,如金蓮英日、梨花伴月、松鶴清趣、萬壑松風等。江南園林亦是如此,比如拙政園中的聽雨軒、玉蘭堂、枇杷園等,一些景觀的主題直接是觀賞植物,一些則借助于植物的隱喻含義來抒發某種心情與感悟。另外,季節時令變化會使空間意境發生變化,進而影響人的感受,這些因素同樣又是借助植物的某些特點與品質,以之為媒介而間接地發揮作用。對于我國造園藝術而言,多為自然式園林,多表現自然形態的植物、山水等,注重用植物造園,以巧妙、藝術的方式配置草坪、花卉、灌木及喬木等植物,使之形成人與自然和諧融合、完美統一的景觀;植物的作用已經不再單純局限于裝飾硬質景觀這一方面,已經被延伸至各個領域,有著調節整個園林氣氛的功能。
  2植物造景意境美賞析
  針對我國古典園林而言,在選擇造景植物時,非常注重“品格”;而在形式上,則重視韻、香與色,除增加庭院綠化之外,還極力實現能入畫,要具有較好的畫意體現,在意境方面,尋求“內秀”、“含蓄”與“深遠”,最終實現整體景觀的寓隋于景、情景交融。對于傳統造園來講,其在運用植物造景時,大多采用的是詩畫理論、理念,通過此理論、理念的運用,使自然景物變得更加生動、靈活,蘊含濃厚的人文情感,另外,利用題詠、匾額及楹聯等,把花草樹木的自然美及其所蘊含的文化藝術,與園林觀賞者或主人的情感、思想、感悟相融合、相統一,達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懷,托物言志的完美境界。若園林植物僅有境,而無情,那么,此時所形成的園林景觀,僅為花草樹木單純排列而形成的無序景觀,不能稱之為藝術。只有在用植物造景的基本主線中,開展帶有意境潛質的設計,使所形成的風景具有一種和諧、活潑的神韻,才能切實達到形神交融、統一的目的,才能創造出更具藝術感、意境美的園林景觀。
  我國古典園林除了是一種別致的視覺藝術之外,還融合有嗅覺、聽覺、觸覺等其他感官的體驗,并通過協同運用這些感官,展現深遠、優美的意境美。古人在造園植花草樹木時,較為講究傳統文化對植物賦予的文化內涵,選用花木時,經常會以寓意、比擬等手法。常用的植物有松、竹、白玉蘭、桂花、海棠、梅、桃、李、牡丹、芍藥、玉帶草、南天竹、芭蕉、紫藤等。如松柏不畏懼風寒霜雪,蒼勁古雅,象征具有高風亮節、堅韌不拔的頑強品質,而從美學思想角度而言,其多有“比德”、“言志”的意思。再如文人喜竹,其一,基于形態層面竹具有深層畫意,畫家多喜歡畫竹;其二,基于概念層面,竹空心,具有虛心好學、真誠待之的意思;有節,則具有高風亮節之風尚。梅花有堅貞不屈、自尊自愛、不畏強暴、高沽清雅及虛心奉獻之意?!疤m”與雅相連,柔條獨秀,綠葉幽茂,人賞之,沒有媚俗之意,無嬌柔之態,所散發香氣最為純正,馥郁襲衣,幽香清遠,可謂清香淡雅。
  我國古典園林非常注重且善于利用季相變化與植物形態,來表達或詮釋某種意境,或用之傳遞某種思想與情感,比如“歲寒而知松柏之后凋”,所表達的是一種堅貞不渝的思想;“夜雨芭蕉”、“留得殘荷聽雨聲”所表達的即為安逸、寧靜的氛圍;海棠即棠棣之華,代指兄弟之間的和睦與團結;桑和梓有家鄉之意;枇杷則有“樹繁碧玉葉,柯疊黃金丸”之意;翠柳有報春、惜別的意思;桃花在民間代表著好運、幸福;堂前種植白玉蘭、桂花,寓意“玉堂富貴”,廣玉蘭種植在金魚池旁稱為“金玉滿堂”。除此之外,還有蘭草的典雅、芍藥的尊貴、玉蘭的嬌艷及牡丹的富華等。
  我國古代繪畫、文學等藝術的積累與沉淀,留下了非常寶貴的文化財富,可謂獨具特色。在此種藝術氛圍中,只有充分利用這一文化背景,將其以一種和諧方式融入到園林藝術中,才能與植物造景之間形成意境美,才能實現整體的和諧統一,才能真正體現我國古典園林的特色、精華。
  3植物造景意境美手法
  3.1因地制宜,師法自然
  我國古代注重“天人合一”,人類作為整個自然體系中的一部分,向往自然,追求返璞歸真,在營造園林時,模仿、遷移自然山水已成為一種風尚,因而形成了我國古代文人寫意與山水詩畫的園林風格。因此,應因地制宜地選擇園林造景植物,以求精為宜,以繁雜為禁忌。在樹種選擇時,需依據樹種的生長習性與栽培的根本目的,盡可能做到灌木、地被與喬木的完美融合,突出“喬遮蔭,草鋪底,花藤灌木巧點綴”的基本綠化特點?;蛟趫@林中直接模仿自然山林植被,再現自然之境;或在建造廳、堂、亭、榭等建筑時,將之與路、石、池相融,真正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自然山水園。
  3.2內發心源,外師造化
  繪畫藝術要求“內發心源,外師造化”,我國古典園林同樣如此,所謂外師造化,實際就是將自然山水當作創作的基本模板,而內發心源即注重并不是刻板、單純性地模擬自然山水,而是通過合理利用建筑、水體、山石及植被等園林要素,經藝術家的加工與改造,以抽取其精華,運用我國傳統造園手法,師法自然,力求體現“內發心源,外師造化”的意境。
  3.3裝點園林,襯托建筑
  在植物造景中,意境、畫境、生境對其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折射在植物造景中,即要求模擬自然狀態,以一種錯落有致的方式進行重新組合,構成人工群落,并與水體、山石、建筑等要素相融合,形成與自然狀態神似的環境,并且要求環境與建筑相協調、和諧。在建筑物旁邊配置植物時,首先不僅要與建筑物的性質相符,還要符合所要突出的、表達的主題。比如在“聞木樨香軒”周圍環繞的是桂花樹;其次,需協調好建筑物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比如建筑位置不合理、形式單調或過大,都可以用植物加以彌補或遮擋。比如在屋角處放一株花木進行點綴,能豐富建筑立面的單調層次;最后,利用植物能豐富園林建筑的藝術氛圍,使建筑物功能變得更加完善。如在大型宮苑中,樹墻發揮著墻體的作用,其能夠把一個原本開敞的空間,劃分為幾個彼此相對獨立的圍合空間。另外,鮮艷的花卉還能適當填充過渡空間,將原本生硬的硬質空間轉化成比較柔和的軟質空間。另外,植物能給予建筑物空間與時間的季候感,植物的生長發育不同階段與變化明顯的四季景象,能使整個園林建筑環境的季相變化更加明顯。
  4結語
  綜上,我國傳統造園憑借其極高的藝術水平、豐富的內容及源遠流長的藝術氣息,在世界園林中獨樹一幟。我國古典園林的最終目的即為追求師法自然,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通過運用各種造園手法,把建筑、植物、山水等相融合,以一種巧妙、和諧的方式融合自然美與人工美,因而切實做到了雖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完美意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215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