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園林景觀工程質量的好壞與植物造景手段有著較密切的聯系。在植物造景階段,應立足于植物自身的基本情況,把握其生物特點,全方位展現植物的獨特性?,F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為園林景觀設計工作提供了無限可能,對園林景觀設計技術進行充分運用,適合園林工程發展趨勢。本文對植物造景的概念及作用進行分析,并探討了植物造景原則,最后探析植物造景在園林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植物造景;園林景觀;應用;探析
中圖分類號: TU98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9.12.058
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運用植物造景技術可提升其設計水平。植物造景手段有很多,選擇植物造景手段時,應基于植物與環境的實際情況,增強整體生態景觀的協調性,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另外,要結合園林工程情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使園林植物景觀獲得全面發展,建設更高質量的園林工程。
1 植物造景
在園林景觀組成中,植物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影響著園林的綠化水平。在進行景觀設計活動時,應首先考慮植物要素。植物具有多種作用,例如遮陽、減災等,而且還成就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體現了大自然的生命力。植物造景是指借助植物來建設景觀,例如,借助灌木、喬木等植物,充分利用植物自身的特點;例如,獨特的色彩、形狀等,強化園林景觀的生態美,給予人們美的享受。植物造景除了運用植物來建設景觀外,還會加入生態、文化等方面的景觀元素,豐富園林的內涵。提升植物造景水平,要對植物進行熟悉,充分掌握植物的形狀、色彩、生長特點等內容,更要關注植物生長的環境,從整體角度考慮植物造景的應用??傊参镌炀爸苯佑绊懼鴪@林景觀設計水平。
2 植物造景的作用
2.1 展現時空變化
植物呈現動態變化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其季相演變方面,以時間為參照點發生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園林空間。園林空間含有較多內容,其中就有四維空間。植物在自然環境中有其生長特點,在不同的時間展現不同的面貌,這就使得不同季節有了各具特色的景觀。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長特性,將生長在不同時間的植物放在一個地點共同種植,就可以形成特色景觀,帶給參觀者不一樣的感受。
2.2 創造觀賞景觀
不同的植物種類構建了園林的獨特性,園林自身的特點,通過這些景物的形狀、色彩等來體現。園林中的植物可分為孤立木、草木花卉等。孤立木營造了園林的獨特氛圍,例如,白楊、銀杏等,增長了園林的氣勢,成為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據科學的構圖原則對草木花卉等進行布置,使其排列具備美感;例如,園林景觀中的花壇等。通常應用在大型建筑物廣場中,增強景觀的觀賞性。
2.3 創造空間
在城市布局中創建空間除了可以使用綠地隔出空間外,還能運用植物來達成目的。在用植物進行布局時,應合理分配空間的密集度與稀疏度,在特色景觀位置,樹木不可過密,樹木的高度不可擋住觀賞者的視線。對于景色較亂的位置要密集栽種樹木,阻隔觀賞者的視線,通常使用綠籬來創造空間,提升空間布局的合理性。
2.4 表現襯托效果
植物形狀有著獨特的特點,經過大自然的加工,植物線條優美,可充分利用這個優勢,減輕人工建筑中不規則部分對園林產生的不利影響。用植物的優美曲線來補充人工建筑的不足,讓兩者產生鮮明對比,使人們產生強烈的空間視感。例如,在人工建筑旁邊通常種植綠樹,讓人們對建筑地點的空間形成深刻印象。在山石方面可選擇喬灌木來進行配合,增加景觀中的自然趣味,讓山石與花木更具美感。
3 植物造景應遵循的藝術原則
3.1 自然優先原則
為了增強園林景觀的觀賞效果,使其更具藝術性,在園林工程中實施植物布局步驟時,要遵循自然優先原則,以植物之間的自然關系為基礎,對園林植物的布局進行合理設計,立足植物的生長規律情況,強化園林景觀的自然效果。在具體建設方面,例如,植物材料的選種、植物搭配等方面,要堅持自然優先原則,避免加入較多的人工元素,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創建完善的植物群落生態景觀,體現植物自然演變的特點。
3.2 因地制宜原則
在園林工程植物景觀設計中,要結合園林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環境情況,選擇與自然環境相適應的樹木進行栽種,能夠在較大程度上保證栽種樹木的存活率,讓樹木等植物獲得更好成長,形成健康的生態環境。除了考慮自然環境因素外,還要對相應地點的習俗、居民喜好等因素進行考慮。例如,在烈士陵園,要栽種松樹之類的樹木,營造嚴肅的環境氛圍。各個地區的園林景觀各有其特點,在對園林工程植物景觀進行設計時,要綜合考慮自然、人為等方面的因素,遵循因地制宜的植物造景原則。
3.3 色彩相宜原則
在園林中栽種植物,要綜合考慮園林所在地的建筑特點、環境等因素,遵循色彩相宜的原則,使得植物與園林環境更加協調。可通過植物的色彩、形狀等表現園林的氛圍,創建園林意境美,讓人們在觀賞中可以感受到輕松愉悅的氛圍。在植物搭配方面要考慮不同的顏色對人們情緒的影響。在喬木、灌木、花草等植物種類中都有色彩明顯的植物,例如,喬木中的紫薇花、灌木中的南天竹、花草中的風信子等。充分利用植物的色彩特點,可豐富園林的內涵[1]。
3.4 季相相宜的原則 在園林工程的植物造景方面,要對植物季節演變的特點進行考慮,按照季相相宜的原則,對園林進行建造。在各種季節要有相應的植物景觀。在植物造景中,需要綜合考慮植物的生長時間、養護方法等因素。在各種季節中,都會有相應的生長植物,要用合理的方法對植物進行布局,要讓觀賞者能夠在不同的季節都能看到美景。還可通過人工干預植物的生長時間,讓植物存活更長的時間,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另外,要注意度植物的日常護養,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長狀態,對園林的發展是有利的[2]。
4 植物造景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4.1植物與建筑有效結合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進行植物造景應考慮建筑因素,讓植物與建筑進行有效搭配,加強兩者的依存關系,提升園林景觀整體設計效果。建筑物的大小與園林景觀的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關系,若是超出比例,整體協調感會變差,園林的觀賞性會遭到破壞。對于建筑與園林景觀之間的比例差,可用植物來彌補,例如可將樹木、花草種植在道路的兩邊,避免道路顯得空曠,還可用喬木對道路空間進行分隔,提升整體布局的合理性[3]。
4.2 植物與山水有效結合
植物造景要與山水特點相互配合,要以山水自身的特點以及周圍環境為依據,選擇合適的植物進行種植。植物的形狀、顏色等要與山水有效搭配。植物能夠讓山體更具柔性美,山體能夠增強植物的氣勢,水體能夠增加植物的生命力,從而使得園林景觀充滿生機,環境更加優美,對人們形成強大的吸引力[4]。
4.3 明確主次并疏密有度
植物造景方法在實際運用中,要對主次進行確定,增加疏密度的合理性,避免加入較多的人工元素。全方位對植物進行布局,要考慮到相應的細節,例如,考慮遠景、近景等因素,提升各因素的統一性。從整體角度說,先從大處入手,再對小處的細節進行完善。通過大處明確園林景觀的基調,再通過小處強化景觀的趣味性。對植物進行布置時,要促使其與周圍的樹木相協調,提升景觀藝術的完整性。
4.4 對各種植物材料進行合理搭配
采用科學的方法對各種植物材料進行搭配,讓其在空間方面形成一定的變化,在景觀方面具有一定的時序性。植物通過發揮自身的作用,能夠對空間進行設計。空間具有多種形式,比如封閉、開放、半封閉等形式,可使用植物造景中的障景等方法滿足空間的建設要求,這種方式在園林景觀設計活動中被廣泛運用,能夠讓園林景觀更加美麗。另外,植物在不同季節也會出現不同的變化,在相應的季節,植物自身的特點也更加明顯,選擇不同季節的植物,能夠讓人們感受到季節變化帶來的植物美感。要避免園林景觀的植物觀賞性過于單調,從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中選擇相應的植物進行搭配。春天可選擇丁香等植物,展現園林景觀的春意。夏天可選擇多種草花等植物,營造綠意氛圍。秋天可以選擇五角楓、山里紅等植物,為園林景觀增添色彩。冬天可選擇云杉、松柏等植物,體現堅韌美。對于林木種植管理,可選擇喬木、灌木進行搭配,與單純選擇其中一種進行種植相比有著較多優勢,植物種類要保持多樣化,加強園林景觀藝術效果。
4.5 圍合空間的有效運用
開放性、豎向、冠下等空間類型屬于圍合空間。植物圍合空間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具有多種類型。在對植物圍合空間的類型進行確定時,要參考多種因素,例如,園林的地勢特點,綠地種類等因素。不同類型圍合空間的運用需要適宜環境的實際情況,例如,在街道環境中,可以選擇封閉類型的植物圍合空間,降低噪音等因素對周圍環境的干擾度,促使周圍環境呈現和諧化的特點,為人們創建舒適的生存環境空間。
4.6 運用透視、幾何以及視錯覺理論知識
人們在觀賞園林景觀時,對園林景觀整體情況的感知通常依賴視覺。人們通過視覺對園林情況形成最直接的認知。園林景觀設計人員在植物造景技術方面要考慮視覺因素,加強視覺引導,促使人們對園林景觀形成良好的印象。植物的種類影響著景觀視覺設計方法的選擇。視覺設計方法包括視覺透視等方法。人們在觀看不同的植物時會形成不一樣的感受,例如,喬木與花草植物帶給人們的視覺感受就存在差別。設計人員在植物造景活動中,要掌握不同的表達方法,并能夠靈活運用,可加入視覺透視理論知識、幾何及視錯覺理論知識等內容,利用相關技術,基于園林景觀的植物情況,將韻律美充分表現出來,從而使得園林景觀更能滿足人們的觀賞要求,在視覺方面給予人們美的享受。
5 結語
加強植物造景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運用,適應園林景觀設計發展的要求。植物造景具有視覺藝術的特點,能夠完善園林景觀的空間,增強園林景觀的整體協調度,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認識到植物造景的重要性。植物造景對于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并且在未來園林工程建設中會獲得更加廣泛的應用。要加強對植物造景技術的深入研究,使其適應時代的發展,發揮植物造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提升整體生態環境水平。
參考文獻
[1]朱婷,許志敏,章陸揚,郝亮,陳琳,劉燕珍,丁國昌.古代文學作品的觀賞草文化及對現代植物造景的啟發[J].中國城市林業,2019,17(01):76-79,89.
[2]黃月明,王新.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四塘校區植物造景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03):90-93,157.
[3]張彥艷,謝小林,羅小嬌.項目化教學在《園林植物與造景》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居舍,2019(05):197.
[4]尹凌馨,郭劍英.城市主題藝術公園植物景觀研究與建議——以南京市白馬石刻公園為例[J].設計,2019(03):42-4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06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