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化企業內部裝置環境風險評價與管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通過分析煉化企業存在的潛在危險和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應急與減緩措施,從而降低企業環境風險,提高企業整體抗風險能力。
關鍵詞 環境風險評價;管理控制;抗風險
煉化企業所涉及的原料、中間產物、產品、輔料等化學品具有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等特點,生產裝置流程復雜,工藝各異,危害因素多,裝置內物質通過生產、貯存、運輸、使用乃至 “三廢”(廢氣、廢水、固廢)等各種途徑進入環境,在轉移過程中或積累過程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具有潛在危險性,因此對于環境風險源的評價和管控,降低企業環境風險,提高企業整體抗風險能力十分必要。
1 環境風險評價的基本概念、內容
1.1 基本概念
環境風險評價是對裝置在運行期間發生的可預測突發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為破壞及自然災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質泄漏,或突發事件產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質,所造成的對人身安全與環境的影響和損害,進行評估,提出防范、應急與減緩措施。
1.2 風險評價內容
環境風險評價內容包括兩大部分,首先是裝置或設備內物質說明,然后是裝置工藝流程及裝置設備說明。
1.3 風險評價程序
根據煉化企業行業特點,依據風險識別范圍劃分裝置環境風險源,通過裝置風險物質存在量、風險控制措施、環境受體敏感性三個方面定性和定量分析確定風險等級,根據風險等級,制定管理和控制方案,將影響控制在工廠范圍內,預防事故后期風險物質進入外環境,達到降低或消除環境風險目的[1]。
2 風險物質評價及風險源劃分
2.1 風險物質識別
根據裝置長期或臨時生產、加工、使用、儲存、轉輸等涉及環境物質的物質特性(主要原材料及輔助材料、燃料、中間產品、最終產品、生產過程排放的“三廢”污染物等)收集資料,對照物質危險性標準確定該物質是否屬于環境危險物質。
2.2 風險源劃分
按照裝置空間布置、管理以及生產功能(主要生產裝置、貯運系統、公用工程系統、輔助生產設施、環保設施等),結合企業排水系統的收集、轉輸設置等,劃分風險單元。
3 環境風險評價及等級確定
3.1 環境分析物質數量與臨界量比值R-----定量
風險源類型不同,R的分析方法不同。
裝置:R是風險源所涉及的每種環境風險物質的最大存在總量(如存在總量呈動態變化,則按公歷年度內某一天最大存在總量計算)與其臨界量的比值。風險源涉及多種風險物質時,則是各物質的比值加合。
罐組:罐組涉及一種物質時,則是罐組內最大儲罐風險物質存在量與其臨界量比值;當罐組內涉及多種風險物質時,分別計算每種物質最大儲罐存在量與其臨界量比值,取最大比值。
風險物質臨界量查閱突發環境事件風險物質及臨界量清單。
根據R值計算結果劃分:1)R<1; 2)1≤R<10; 3) 10≤R<100; 4)R≥100四種情況,分別以R0、R1、R2、R3表示。
3.2 環境風險控制水平M-----定性、定量
采用評分法對風險源生產工藝危險性、安全生產及設備質量管理、環境風險防控措施等指標進行綜合分析,確定風險源環境風險控制水平。共計100分。
(1)生產工藝危險性:屬于定性判別,生產工藝危險性從三個方面進行判別,危險工藝對照《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公布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工工藝目錄的通知》(安監總管三〔2009〕116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公布第二批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目錄和調整首批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部分典型工藝中部分典型工藝的通知》(安監總管三〔2013〕3號);高溫指工藝溫度≥300℃,高壓指壓力容器的設計壓力(p)≥10.0MPa;易燃易爆等物質是按照GB20567至GB20602《化學品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安全規范》確定的化學物質。
?。?)安全生產及設備質量管理:屬于定性判別,裝置從滿足設備、安全和消防評價、驗收、現場檢查整改、管理運行條件等方面分析。
?。?)環境風險管控:一方面從環保手續、環境風險監測預警措施、應急預案等方面判別,屬定性判別條件;另一方面是環境風險防控措施,是定性和定量兩者結合判別,首先根據風險源所在區域雨污分流設施情況判斷是否滿足風險防控圍控條件,再根據現場排水能力,核算事故狀態下風險源排污量(事故水由消防水、物料泄漏量、雨水量組成)是否滿足事故水收集、轉輸、儲存能力。
根據以上三方面打分結果,最終給出風險控制水平M值,根據分值結果劃分控制水平:①M<30;②30≤M <45;③ 45≤M <60;④ M≥100四種情況,分別以M0、M1、M2、M3表示。
3.3 環境風險受體敏感性E----定性
根據風險源周邊存在環境風險受體情況,按照重要性和敏感高度類型判別分析。
3.4 環境風險等級判別
根據風險源周邊環境風險受體的3種類型,按照環境風險物質數量與臨界比值R、環境風險控制水平M矩陣,確定環境風險等級。
4 降低和消除環境風險防控措施
4.1 選址、總圖布置
設置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廠址及周圍居民區、環境保護目標衛生防護距離。
4.2 加強基礎管理
完善設備、安環、消防、環保手續,根據設計要求完善裝置自動監測、報警、緊急切斷等措施。
4.3 水體風險防控措施
完善水體風險防控措施,事故狀態下廢水收集、處置系統由裝置區的圍堰、收集管道、事故池、移動式提升泵、截斷措施等組成。生產裝置爆炸起火期間,事故狀態廢水包括裝置破裂泄露的有毒有害物料、消防撲救產生的消防水、被污染的雨水,如果不對其收集、處置,必然會對市政污水廠造成沖擊,甚至對城市污水廠下游水體造成嚴重污染。水體風險防控措施的作用能夠及時把事故狀態廢水收集、暫時貯存起來,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處理。
4.4 環境應急預案
根據裝置可能發生的環境污染事故類別、危害程度進行預測,充分結合現有物質、人員及危險源的具體條件,制定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方案,及時、有效的統籌指導環境污染事件應急救援行動。
參考文獻
[1] 胡二邦.環境風險評價實用技術、方法和案例[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1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1291.htm